首頁>Club>
23
回覆列表
  • 1 # 黃河晚歌

    答:據歷史記載,清代皇帝為了解農時,熟悉節令,在宮外先農壇劃出一塊地親自耕種,這塊地恰好是“一畝三分地”。後來,人們將個人利益或個人勢力範圍比喻為“一畝三分地”。

  • 2 # 千百萬年

    “一畝三分地”是句人話了,就是每個人都應有一份這麼大的田地的。但封建社會是不可能分給百姓們的,人家只會按“一畝三分地”的收租,抓壯丁,分田的事從來沒有,這事只發生在中國有了社會主義制度後。國運與人運息息相關,這句話若是句神話了,指的就是一生三的事,除此在無內容。

  • 3 # 讀史品文

    “在我的一畝三分地上,由不得他得瑟”,大家都明白,“我的地盤我做主”。

    中國是一個農耕社會,離開了土地,國家也就分崩離析了,所以使“耕者有其田”對穩定民心尤顯重要。在“士、農、工、商”排序裡,農民地位僅次於當官的,遠比手工業者和生意人重要。過去的各級政府主管官員,每逢春耕秋播,都要下到田間地頭,以“勸農耕”。

    宋代張嵲寫了不少《勸農》詩,抄錄其一:“皇恩力本勸農耕,老稚爭隨刺史行。楊柳垂村麴塵色,殊鄉時節近清明”。陽春三月,楊柳青青,清明節前,村醪漸成,又值農耕時節,刺史帶著一干人等下鄉視察,村裡的男女老少爭先恐後跟在刺史屁股後面,一為看熱鬧,二來為聆聽官大人的教誨,好一派官民同樂之景象。

    上面提到的1畝3分地到底多大呢?1畝約合667平方米,1畝等於10分,3分約合200平方米,所以1畝=667平方米+200平方米=887平方米。看起來很大,其實沒有多少,大概也就是30米見方大小。拿到現在,只要肥料多施,蟲藥常噴,一年兩季的收穫足夠2個人一年的口糧了。但在過去,地薄產低,收穫恐怕不足現在的三分之一,養活一個人恐怕都有困難,不過,應該也不至於餓死。

    失去土地無疑打破飯碗,土地成了農民的命根子,過去常聽聞兩家為了爭地邊子,打架出人命的。當時小,不明白:讓他一點又何妨?還拿“三尺巷”的故事寬慰自己,“長城萬里今何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和我一塊下地的堂兄卻告訴我:別小看一點兒地邊,200米長的地,一犁小麥就可以打30斤。怪不得爭地邊,30斤小麥足夠蒸很多個大饅頭了。

    再後來,一畝三分地由農民手裡的命根子,演變成了不同單位不同部門老闆或領導眼裡的命根子,其實就是勢力範圍。一個校長把他所負責的學校視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一個村長把他管轄的村子視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一個鎮長把他所在的鄉鎮視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一個縣長把他所任職的縣域當成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有頭有臉的大小“官兒”們,為什麼對自己的地盤情有獨鍾呢?這不得不提一提中國特色的圈子文化了。圈外的人要進入圈內,那得圈內領導說了算,凡事不能胡來,需要給足圈內領導面子。老百姓說的好,“有權不用,過期無效”。而這些個圈領導們,別看在自己圈內是一方土皇帝,進入其他圈時,照樣需要遵循彼圈的行事規則。如果有人忘記了自己的圈屬,無視對方的圈子規則,便難免被對方的圈領導教訓上一番:“在我的一畝三分地上撒野,你也不照照自己。”

    這些個圈內的頭頭兒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無一不把圈子視作“我的”,從來沒有聽過哪一個圈領導把圈子說成“我們的”。也難怪,把圈子說成“我們的”,也就意味著否定了“我”的權威。

    前幾天,四年級的女兒放學回家,哭訴自己被小組長罰了掃地。問及原因,原來女兒偷偷向班長打了個小報告,說每次值日,小組長自己只坐在椅子上監工,不拿苕帚,掃地、擦黑板、倒垃圾的任務全吩咐組員幹。不知女兒的話又怎麼傳回到了小組長耳中,小組長肝火旺盛,狠狠地修理了一下女兒:“想在我的一畝三分地上撒野,看把你能的!”

    哎,哪裡都有一畝三分地,我們已無路可逃。。。

    ——————————————

  • 4 # 文開石

    原意指的是皇家做表率重農耕親自耕種的土地“示範田”面積。

    後引申為“自己的小地盤”。

    “一畝三分地”出處

    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這天,“皇婚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夏禹等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做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在二月初二這天,舉行盛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

    “一畝三分地”與龍抬頭

    因為皇帝親自帶頭,所以這二月初二就是龍抬頭的節日。

    “一畝三分地”的位置

    現在“一畝三分地”還在,明朝時始皇帝在京城設立祭拜神農的先農壇。位於北京正陽門外西南三公里的先農壇(也叫“山川壇”),內設觀耕臺,作為春季皇帝檢閱大臣們農耕的地方,觀耕臺前(南方)大臣們耕作的農田有一畝三分地。

    先農,遠古稱帝社、王社,至漢時始稱先農。春時東耕於藉田,引詩 先農壇 先農,則神農也”引;“壇于田,以祀先農”引。魏時,先農為國六神之一(“風伯、雨師、靈星、先農、社、稷為國六神”引)。藉天祭先農,唐前為帝社,祭壇曰藉田壇,垂拱年(公元685~688年)後改為先農壇。至此祭祀先農正式定為封建社會的一種禮制,每年開春,皇帝親領文武百官行藉田禮於先農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自己臨過的某楷書帖為例,簡明扼要的說一下書法筆法動作精要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