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當代水墨藝術
-
2 # 馮宗民
那恭喜你,這是你的眼力已上新臺階的標誌,也意味你的手力很快便有所突破。剛練帖時,是用未練帖之字與對帖寫出的字對比,當然覺得進步大,但隨著對帖字瞭解的加深,你的眼力也跟著增強,你臨的字與帖字對比,當然相去甚遠了。知道不像,所以手也會很快跟進,這是上新臺階的前湊。
-
3 # 子衿書法
因為你的眼界提高了,能看到字帖中的細節部分,而手的運筆技巧還沒有跟上眼睛的進度。這是所有人在學習書法時都會遇到的情況。
這是一種好的現象,眼界提高了,就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進行改善。如果看不到自己存在的問題,滿足於現有的成績,飄飄然以為書法不過如此,失去了誘進的動力。實際上在他人的眼中,還很稚嫩。
你現在看自己的作品感覺越來越差,這是你在和字帖對比的結果。如果把現在的作品和以前寫的拿來對比,就不是這樣的結果,現在的肯定比以前的要好。手的運筆技巧,只會越練越精巧。而運筆的技巧,在不間斷的練習中,會形成自己的一套習慣。臨帖,就是在不停的糾正自己的一些習氣,是提高我們的書法水平的一種手段。不能夠把寫象當作是最後的目標。
-
4 #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感謝您邀請!練書法時寫著感覺就是寫不像,是這麼回事?我想最主要是功力沒有達到,所以就寫不像。當你的功力沒有達到這個層次是寫不出跟帖子一樣美的。書法是磨鍊出來的,是勤學苦練出來的,是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理解與感悟出來的。不要著急,只要你的方法對了,下苦工一定會達到跟帖子一樣美的字。
有些人能很快找到方法再加上不斷努力很快就能寫出跟帖子一樣美。其實人與人是有差距的。有的人學的快有的人學的慢很正常。你也不必著急,只要方法對。如果方法不對還是很難寫好的。網上有許多書法教學影片,教方法的不懂可以看一看學一學。
現在出現一種情況絕大部分的人,臨帖還是能臨的好的。當自己寫卻發現沒有帖子好看,首先是要多練習,多總結,多感悟,多體會。時間一長會有很大改變的。先把自己的內功修煉好才能隨心所欲。最重要一點掌握法度。世上任何東西是有法與度的。恰到好處過了也不行,沒能達到這個法這個度也不行。所以我們要想學好書法必須學會潛心修煉。書法是練出來的與悟出來的原因就在如此。即使臨跟帖子一樣好依然達不到要求,只能說你已經掌握了方法,還要去融會貫通才行。所以書法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我想最重要的就是你的心態了。你想怎樣怎樣是由你的心態決定的。好了!我是江上人隨便說說喜歡就點贊喲!歡迎大家一起探討切磋謝謝!
-
5 # 漢韻書舍
我和題主有共同之處,習練顏體。我是從《多寶塔》開始,現臨《勤禮碑》,時間有半年之餘。因我是大叔了,學習書法不走正道,所以在練習書法時,追求的不是準確,而是形似、神視,書家常說的形臨或神臨。當然這是臨摹最高境界,說的容易,做起來難啊,總有照貓畫虎的感覺。
從你的臨習作品上看,比我臨的象,功夫沒少下,字形結構比較好,其中卿、倫、玄、為、孫、名筆劃寫的也算到位,對顏體《勤禮碑》的用筆基本特徵有所掌握。不足的地方也有,字形結構與原貼字還有差距不嚴謹,其二是,筆劃練習少,下筆不準。其三是主次筆劃分不清,主筆突不出來。從這幾點上來看,能感覺臨的不象,也是你找到了問題的根本,以後用時練習就會有提高。不久你還會感覺寫的字沒有顏體氣韻或其他的問題,都是習者在學習書法過程中常見的,也是你眼界提高所至,每個書者都是這樣不斷臨習,不斷髮現問題,慢慢提高的。
-
6 # 中州耕牛堂主
練書法時,如果真正寫的與原帖上不像了,那就恭喜你啦!因為你已經成功了。
學習書法(注:書法是學的。字,是練的)須臨帖,但臨帖的目的是什麼呢?臨帖的目的是學習古人的筆法和字法。
那麼,學習書法的目的是什麼呢?學習書法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應用。應用在哪?怎麼應用?這個就是個未知數啦。
現在把話題回到題主之問。練書法,寫著寫著感覺就不像了,是怎麼回事?經驗告訴我們,這裡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你退步了。所謂的退步,就是不專注,不深入臨帖,心存浮躁,或者是臨到兩三分像,想提高也提高不了啦。第二個原因是,你已經把字臨到七分像,想突出自己的個性,或者是有新的想法和更高的追求了。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引起的“寫不像”的問題,說明你的境界還沒有真正達到臨帖的正常狀態。怎麼辦?還是要撲下身子老老實實的深入臨帖,達到七分像時再出帖。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引起的“寫不像”的問題,這個就好辦了!在臨帖的同時,那就嘗試集字創作吧。當然,也可以繼續背臨和意臨。更重要的是可以考慮加入自己的個性了。而且還要把學習書法(練字)的理念轉換研習書法。如果題主真正達到在七分像的基礎上加上三分自己的個性,那你成書法家啦!這句話是啟功先生說的。
最後,再給題說句話實話吧:就憑你提問中的“練書法”這個提法,可以判定你屬本回答中的第一種情況。練書法和學書法,“練”和“學”雖一字之差,但含義大不相同。為什麼?請題主自己去悟吧!既然想入道,就要用道內的術語。
實際上,我也清楚地記得:說實話,往往就招人煩。說實話,往往就不受人待見。但是,既然是回答問題,我就要憑著自己的良心說話!《增廣賢文》中不是有一句話,叫:“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嗎?
回覆列表
到這個時候需要的認真讀帖,觀察字形的結構,筆法,如不讀帖,不悟是不行的,就算字形練好了,脫離了碑帖也寫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