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衿書法
-
2 # 抱庸詩書
作為一名草根級書法愛好者,我的理解可能會與學閥們不太一樣。專業的書法家們會把相當的時間放在理論研究上,我對書法理論半信半疑,更享受練習和創作的過程。
大道至簡。既然是美,我相信一定能夠打動大眾。如果大多數人都不能接受,那種書法美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
書法的精髓,是一種文化涵養和精神氣韻,是一種用線條勾畫方塊字的藝術。這種藝術最終以文化的、典雅的、唯一的、生動的美感呈現世人,同時愉悅自已。
書法的精髓在於吸納與創造。也就是先承而後創。書法之美應當是遷延不斷的薪續包容,同時又是絕不雷同的能動創造。而不是抱殘守缺或另起爐灶。比如,曾翔、沃新華就是承得不夠、創得過頭,割斷了書法之美的遷延性;田英章則是承得刻板、創得不力,把字給寫死了。
書法的精髓在於合而不同。這個合,就是無論什麼書體、無論什麼筆法,都要美的大方、美得讓多數人贊同接受。這個不同,就是要具有美的原創性,有自己的藝術感悟與藝術造就。能把字寫成像電腦列印的,未必就是好書法;田門弟子千篇一律寫一樣的歐楷,這只是學寫規範字,根本上已背離書法的本義。
書法精髓,內涵太豐富。我只坐井觀天的說一句:讓自已愉快的寫字,寫出來的字讓別人看著愉快,這就是書法的精髓。
抱庸齋主,問候朋友。
-
3 # 六然居士孟憲義
這有些體會,如下:
古人云:徐鉉作書,映日其字筆畫中有一墨線。
作書作畫者不通筆法墨法,則不得其跡。當知筆法墨法準確把握之要。
古人云:作書筆畫中多肉微骨者,則為墨豬。
無論書畫,不通筆法墨法者,必微骨至無骨。
中國書畫筆法墨法是靈魂,精髓。以上古人所言當為精髓。
-
4 # 來福超媽
我是退休後開始學習書法的,之前就沒有練過字,至今,練習書法的持續時間大約兩年,而真正做到堅持練習,也就是始於去年夏天8/9月份。
說實話,我毫無書法理論基礎知識,甚至有些字是什麼意思都不明白,我就那麼寫啊寫。因為,我剛剛開始學習書法時,甚至有的字都寫不下去,寫不完整。
到現在堅持了約半年時間吧,我的體會是
一、學習書法,學會安靜
寫字不簡單,寫字不能急,寫字需要仔細觀察,你必須靜下心來,專注於字本身。所有這些,首先必須靜下來。本來急性子的我,透過練字,變得專注,心靜。書法之美在慢慢地書寫之時滋養心靈,這是書法帶給人的精氣。
二,學習書法,學會觀察
下筆寫字,不是用筆用墨就可以的,你下筆之前,必須仔細觀察字的結構筆畫粗細,哪筆在先哪筆在後,書法和筆劃是有區別,書法不完全是寫字。觀察不到位不仔細,想寫好字是不可能的事。學會觀察,知道體會,寫字練字便變得是一件有樂趣有意思的事情了,進步就在不經意間出現了。書寫的快感在眼到手到心到之間,給人愉悅,這是書法帶給人的享受。
三、學習書法,學會統籌
選擇合適的書寫工具是書法學習的必要條件,這一點不可否認。一支合適的筆非常重要,尤其對新手而言,有一個好的書寫體驗是堅持下去的動力。多大筆寫多大字,羊毫還是兼毫,學習用墨,學會疊紙,如何洗筆,如何存放墨汁等等,把寫出來一個字需要的工具和相關動作正確的選擇和運用,你會覺得寫字也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和程式。開筆、選紙、研墨、書寫、運氣一系列下來,猶如完成一個專案,運籌帷幄,收放自如。一次次寫字,就是一次次計劃安排,長期的堅持,促使我們嫻熟地運用統籌兼顧的能力,這是書法帶給我們的能力。
四、學習書法,瞭解歷史
我是個工科生,文史知識欠缺,練習書法,有限彌補了我的缺失。一個字帖就是一段歷史知識,在一筆一劃中,瞭解人物知曉故事。寫字者,寫文者,看文者,一人一面,從碑帖的故事中穿越,在書寫的過程中學習,樂在其中。這樣的練習和書寫,讓書法學習有了內涵和外延的深度和廣度,這是書法帶給我們的收穫。
精髓就是最好的,最有益的東西。一筆一劃的書寫,不僅僅有表面的筆法,結構和章法,更有延伸出來的感悟和體會,我不追求成為書法家,不代表我沒有追求,在書寫堅持的過程中,獲得享受,若有所思,對我而言,就是最好的!
-
5 # 博物頻道
開門見山:
1、握筆要“緊“。且靈活,以抽不出毛筆為佳,做到人、筆合二為一,這樣的下筆筆畫才剛勁有力、入木三分(當然需要長時間練習)。舉例:即墨籍甲骨文書法大家宋大海(筆名怪夫子),曾與國外大力士比掰手腕,對方竟甘拜下風,手勁可見一斑。
2、中鋒為主。無論是篆書、隸書、楷書,都以中鋒為主,寫出的字筆畫飽滿、蒼勁有力、圓潤。中鋒行筆自古被認為是書法用筆中“千古不易”的準則,《續書譜》中說:“常欲筆鋒在畫中,則左右皆無病也。”
3、筆畫轉折處穿插銜接妥當。這個要學中國傳統傢俱的榫卯結構,渾然一體,這樣寫出的字就如同傢俱一樣穩固。穿插是楷書字法中內在結構的形式美之一,是一個字中左右、上下之間的筆劃、偏旁、結構的相互穿插給人帶來的美感,穿插之美與謙讓之美的聯絡最密切。如歐陽詢的歐體。
4、不拘一家、一體。許多書法愛好者,往往偏好於某一種字型或者某一位大家,而不去也不敢去嘗試其他的字型,這很容易落入俗套不能自拔,而要以某一種字型為主,而間歇性學習、借鑑、臨摹其他字型,取長補短、去其精髓、融會貫通,並且進步能夠更快些。試看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最終有所成就,都是各體兼備,借鑑其他名家的長處,最後才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如:被譽為”馬背上的書法家“、”黨內一支筆“、山東省第一任省委書記——舒同,曾系統地臨過古代碑帖,師法顏真卿、柳公權、何紹基等名家,但師古而不泥古,尊法而求新變,並注意取其精華,大膽嘗試,逐漸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創立了著名的“舒體”,備受海內外推崇。
-
6 # 羨之書院
“錐劃沙”讓我認識到用筆必須剛勁有力。這樣的做寫出的字挺拔有力度。
豎筆“欲下先上”。橫筆“欲右先左”。這樣的操作寫出來了字厚重飽滿。
透過練習書法讓我徹底理解了什麼叫“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比喻。對照字帖每寫一筆,看似像古人筆法,但是仔細端詳,總感覺有差距,鋒毫扭動的瞬間,和字帖上的筆法差距就出現不同。這是在練習蘭亭序時最大感受,王羲之用筆的從容不迫的感覺自己偶爾會體會到,但稍微放鬆思想,那種心理微妙體驗就沒有了。這樣的感覺真是太美好了一一筆隨心動,心導筆行,心手雙暢,妙不可言。
孫過庭曾說:筆鋒起於毫稍。一點(、`)之中含有起筆、行筆、收筆三個動作,過去總不理解怎麼能做到的?經過這八年的練習。終於理解了他說意思:筆者心書也。形式上手握筆實際心書也,心裡有筆法才能寫出好字來。古人云:胸有成竹。劃畫和寫字一樣,胸有成字,落筆相似。只要心裡和古人契合,逹到字帖中的筆法不難。
要做到這一點,還是要在正確用筆的同時多練筆多思考。練筆時要時刻關注自己用筆方法,時刻矯正錯誤用筆方法。否則,練習書法實則築固錯誤。越練越遠離目標。
練字其實就是練心。心暢書暢。心情舒暢筆筆有樣。心隨筆動,心導筆行。
-
7 # 地產浮世繪
對於練字來說,要想寫出好字,方法經驗比努力更重要。
01 重視方法,不要太莽我們從小就一直在接觸學習寫字,但是有些人幾十年還是寫不好,究其根本就是方式方法不對,找對路徑自然水到渠成。一些日常養成的錯誤書寫方法和習慣,只會讓你對寫字更沒信心,越寫越糟。
在每次練字之前我們應該先找到適合自己的字型,就如同找物件一樣,找一個自己對的上眼的,這樣自己心情舒暢,練起字來也會得心應手,越練越自信,不至於讓光陰白白浪費,練得再多也是徒勞,磨刀不誤砍柴工,找到一款合適自己的字型和方法再進行聯絡。切記,勿莽!
02 留意身邊,多動腦筋寫字就如同攝影、工作一般,我們在動筆之前,應該先觀察它的細節和特點,對其進行全方位分析,字型條索的構成,筆畫之間的關聯,摸索作者在寫字時的運筆方式和技巧。
字中沒有你的思索和細節體現,就如同一潭死水,嗅不出其中的精華,更無法體現它的華麗形態。
03 不驕不躁,穩操勝券起初,我們練字之初肯定是興致勃勃的,但認真一番之後,你會發現一篇字裡邊能達標的字基本不存在。這時,我們應該及時穩住自己,沉住氣,分析原因,心態放空,平和靜氣,一個字一個字寫起,穩紮穩打,就從寫好第一個字開始。
自我們寫好第一個字以後,之後我們就會更加從容,其中你會發現很多細節之處我們也會逐漸地好起來,包括一些基本筆畫、偏旁部首都是信手拈來,透過這一個寫好的字,舉一反三到其它的字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4 心情舒暢,寓練於樂在練字的時候,我們不能帶著鬱悶的心情去練字,那麼寫出來的字也會拉跨,在特別困累的時候,我們可以小憩個20分鐘後再練,這樣就精神抖擻下筆如有神了,再者我們可以選擇在環境優美安謐的地方進行練習,配上一些輕音樂小調,你會發現練字也會是一種享受。練字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好的狀態。
05 重複動作,條件反射當我們對一件事情形成條件反射的時候,這個感覺就來了,寫字也一樣,練個成百上千遍,寫字的手感自然會生成,對每一個筆畫、偏旁部首你都會產生條件反射,因為你已經摸清了它的套路,什麼時候該平,什麼時候該仄你都是瞭如指掌,掌握了其規律和節奏。
-
8 # 予天339
以精氣神三個字的角度來講,精為筆法、墨法、章法,重點為筆法,筆法精熟為書法用筆之本,業務精的配語,有筆法之精,才能到達一一險絕與通恵;次為"氣",氣為字勢之氣,篇章之氣,筆勢之正氣,書法正源之始,正氣之宗。三為"神",神為主流,是書魂之所加,貴以時代的主洪流為準繩,書體為形態,傳播主流思想。哈哈,亂想的!
-
9 # 惠風堂Vv
學習書法既是學習書法技巧,也是學習書法理論知識的過程。兩者都很重要。
比如,歷代書家書論,今人時評都是可以作為書法學習指導,借鑑的理論支撐。
不妨引用下面的內容以作借鑑。
所以,正如其所言。學書不可視之為易,也不可視之為難。
一對於學習者來說,既不能覺得書法容易,也不能覺得困難:覺得容易就會忽視而產生怠慢心理,覺得困難就會畏懼而出現退縮心理。
二對於書法鑑賞者而言,既不能探索得過於淺近,也不能演繹得過於深奧;淺近就會導致泛泛觀覽而無法探求妙處,深奧可能論於吹毛求疵而走向詭詐怪異。
於是,學習書法的要領,可以探究以往的言論,也可以參考當前的觀點。
以上是我學習的邊學邊思。下面是我學習《書譜》,《十七帖》後,結合兩者筆法書寫的幾段。理論和訓練相結合,不斷去磨合,驗證,不斷反思提高!
-
10 # 精緻蛇兒
8歲小朋友暑假堅持每天練字20分鐘,從臨摹字帖開始,即直接將字寫在字帖上,書寫到能夠與字帖相對重疊後,開始脫離字帖自己書寫。再透過與字帖的對比來找到問題與差距,臨帖階段也是小朋友快速提高書寫水平的階段,同時也鍛鍊大腦的思考能力、邊寫邊總結、勤練習。字型的變化越來越明顯,筆峰硬中有力,練就一手好字未來可期!
-
11 # 茂源媽媽
小學生寫字,其實做到這幾點基本上就能寫出一手好字:橫平豎直,撇捺舒展,勾畫出勾。如果要再加上一點的話,那就是漢字結構做到“上伸下延,左擴右張”。
-
12 # 蹇柔柯
漢字被稱為方塊字,標配是橫平豎直。但這裡的橫,並不是庸俗意義上的水平的橫,豎也不是直挺挺的一根木棍。
書法中的橫畫,左低右高,講究扛肩,而豎,也不是一豎到底,而是直中藏曲,別有風韻。
你會發覺,印刷體方方整整,但是毫無美感,而書法則是在整齊劃一的基本要求之上,加入了更多的審美因素,從而產生了飄逸,崎側和粗曠等等不同的美感。
回覆列表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學到了哪些書法的精髓?先給大家講一段小故事,幫助大家認識清楚書法的精髓在哪裡。
說的是春秋時期,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斫車輪。他放下了手中的工具,上堂來,問桓公:”請問,公所讀的是什麼啊“?桓公說:“聖賢之書”。“聖人還在嗎”?桓公說:”聖人已經死了“。輪扁說:“那麼你讀的書不過是聖人留下來的糟粕罷了”。
齊桓公聽他這麼說,非常的不爽。說道“我在讀我的書,你一個做車輪的工匠來胡說八道。給你一個辯解的機會,說得出理由來便罷,說不出來就咔嚓掉”。
輪扁不慌不忙的說:“我一輩子製作車輪,輪軸都有製作的尺寸。但是,按著它們的尺寸做出來,不是太緊,滯澀難以裝進去。便是太鬆容易滑脫不牢固。要做到既牢固而又能順暢的轉動,共中的奧秘只有我自己心裡清楚該怎麼做,卻沒有辦法用語言表達清楚。由此而知,古代聖賢的書,是糟粕罷了”
故事講完了。書法的精髓在哪裡?相信大家對此會有切身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