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芝士啟蒙
-
2 # 優選生涯規劃教育
孩子敏感期大約在1至6歲,因個體差異的不同而時間不同,也叫做關鍵期或第一反抗期。
這個發展過程父母應讓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儀等,特別是建立“延遲享受”心態,使孩子日後能遵守社會規範,擁有相對自律的人生。
對合理的,但時間節點上不合理的要求,要以轉移注意力或轉換的方法來拒絕。
比如該上床時睡覺時間還想要看電視,就可以和孩子商量,現在睡覺就給他(她)講個精彩的睡前故事。
對不合理的要求,要堅決予以制止和拒絕,孩子的哭鬧不要心軟,可在旁邊靜靜觀察、陪伴,適當的語氣告訴孩子,這樣做讓家人很不開心。
必要時,以菩薩心腸,來一點霹靂手段。
此階段對孩子以後的行為、規範、自律、心態等至關重要。所以父母一定要控制住自己愛的泛濫。
-
3 # 李宏彪親子講師
人生有三個叛逆期,2到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7到9歲左右,則是人生第二個叛逆期。12到18歲左右,是孩子第三個叛逆期。
一般我們稱2到3歲出現叛逆期,為“寶寶叛逆期”。處於這個時候的孩子,經常沒有滿足,或者沒有按自己想法做的時候,經常會大哭大鬧。我們大人需要了解孩子這個時候的心理特點,切不可操之過急。跟孩子對著來,一是對孩子的以後情緒管理不力,也容易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的內心狀態,正確的支援孩子。
①這個時候的孩子自我意識剛剛萌芽,還不能分辨出這個世界上還有別人。其心理是以自我為中心,孩子會說:這個是我的,那個我的,全世界都是孩子的。因此,我們需要尊重孩子這個特性,理解孩子的心情。尤其是喜歡做一些誇獎的行為引起別人的注意,以做對抗性行為為快樂。這個時候的孩子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像個大人,所以做任何事情親力親為不喜歡別人幫助他完成。同時也是孩子好奇心高速發展的階段,摸不得東西也會去摸一下,碰不得東西會去看看。不能走的地方也去走走。同時很有的自己想法,只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會關注。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這個時候也是孩子情緒高漲的一個時期,有的時候變化無常。甚至有的寶寶還很難接受新的事物,沒有穿過的衣服……他不要。
孩子成長過程中經歷不同的叛逆期,但我們的家長對於這塊知識瞭解比較少,有的時候根本不懂孩子心理特點。很多家長反映無法很好的跟孩子相處。誤認為孩子不聽話,甚至不知如何去引導。
因此這裡給到一些參考意見。
①我們需要給與孩子一個安全環境,讓孩子去探索。不要時刻讓孩子感受禁錮了。否則我們就打壓了孩子好奇心和興趣。這個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第一步,我們做為家長需要保護好孩子好奇心。同時我們引導孩子,比如熱水器,孩子想去碰,那麼我們可以倒杯熱水,讓孩子去感受。很多嘗試就會很警醒了。像類似有很多。
②我們需要了解孩子做某件事背後的動機和需求。
我們做為家長應該理解兒童,讓孩子多去嘗試,甚至創造一些條件,使得孩子充分去體驗。同時我們大人也要參與進來一起跟孩子互動。這樣孩子叛逆行為就會逐漸減少。當然,我們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同時,還要把握好“度”不能一味地遷就。但我們家長要懂得迂迴戰術,轉移孩子注意力。在適當時候再去表達。
回覆列表
處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發展能力有限,無法較為全面的分析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被拒後情緒反彈的比較厲害,要麼爭吵,要麼哭泣。面對性情大變的孩子,家長也經常方寸大亂,不知如何是好。那麼究竟該如何正確應對呢?
用“管教”代替“懲罰”,教孩子表達感受
如果你的情緒升級,孩子的情緒也會升級。不要嘲笑孩子,或者針鋒相對的批評甚至指責孩子。相反,可以暫時“忽略”他,不要和他有眼神接觸,平靜的做自己的事情,等孩子冷靜下來。這樣才能確保家長沒有“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
待孩子的脾氣結束之後,提供安慰和指導。嘗試用放鬆的語氣和他說話,教給他如何用語言向他人表達感受,而不是發脾氣。做這些的同時,要保證孩子知道你愛他,然後繼續下一個活動。
用“選擇”代替“命令”,提供合理選項
“我不!”“不要!”,媽媽們看到這倆字,肯定心有慼慼焉!這簡直是寶寶的口頭禪。
其實,這是因為嬰兒期的孩子還沒有自我意識,不能區分自己和外界,對他來說,自己和母親是一體的。而到了兩歲左右,孩子明確意識到“我”的存在,也意識到“我”是有著自己的想法、願望,和他人不同。
用“原則”代替“拒絕”,給孩子充足的空間
孩子經常試圖自己做一些事,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比如:看他吃飯慢,忍不住舀一勺喂他的時候,他忽然發現不是自己的勺舀的,馬上吐出來,自己重新舀來吃;喜歡自己按電梯,要是爸爸媽媽幫忙按了,他能氣哭;或者是明明尿急的不行,還一定要自己脫褲子,堅決不讓別人幫忙。
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讓他能隨意“鬧”的空間。他要自己穿衣服就自己穿;他想在地上滾就讓他滾著;他把玩具弄亂,那就亂著吧……
但是一定要注意,制定一些必要的原則,比如不能碰“插頭”,不能進廚房等等。但是不要拒絕讓他們嘗試一些東西,妨礙他們自主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