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旅行達人小任vlog
-
2 # 麻辣娃娃
我的經驗就是第一,他做什麼事都不要打擾他,比如該吃飯了他在玩玩具。不要打擾。第二。和他約定寫字的時候不要說話。寫一行字,寫到結尾才能說,期間不能讓他做別的。第三,講故事一定要講完。不能講一半。
-
3 # 秦可可魯鑫鑫
4歲多孩子專注力不夠一定要抓緊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想想是不是撫養人帶養方式有問題。寶寶沒出生一家人都期待這個小生命,待他呱呱墜地,全家喜上眉梢,看著這個可愛的小傢伙,全是喜愛。然後再她長大的過程中,怕他吃不飽,大人餵飯,怕他口渴,大人喂水,怕他走路累,揹著,怕他摔倒,拉著手走路,看他靜悄悄沒動靜,喊一聲等著迴應等等。
我們太愛孩子了,愛的過分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成長需要他們去探索,我們撫養人只需在保證他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提供給他們自己動手動腦的環境,不去幹擾與干預,這樣才能保護他們的專注力。
現在4歲,外出時,提供給他蹦蹦跳跳跑跑的機會。家裡時,讓他參與到家務來。親子互動做起來。鼓勵他自己的事自己做,大人的幫著做。會慢慢好起來的。
-
4 # 夏月荷漫談
一,閃卡訓練。主要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快速大量地看閃卡,培養孩子大腦中的照相記憶能力。具體使用方法是以0.5-1秒一張的速度讓孩子快速看卡片,速度是越快越好。照相記憶能力不同於左腦的記憶,是右腦特有的一種記憶。大量地看閃卡,右腦就會啟動快速照相能力,因為此時孩子的左腦無法處理如此快速大量的資訊,所以它就停止工作,將這個任務交給右腦。
二,聯想記憶。第一次運用“編故事”法,是在對孩子一歲多進行聯想記憶訓練時。我從啟蒙認知卡片中,隨機抽取若干張內容毫不相干的卡片,想方設法把它們串聯成一個小故事,以此讓孩子認識各類事物,同時訓練瞬間記憶。
三,排除干擾。提高孩子的人專注力,找對方法固然重要,但另一方面,排除干擾也同樣重要。其實,對孩子專注力最大的干擾源就是家人。大人們,尤其是家裡的老人,總想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孩子正在專心看書或是搭積木時,動不動就喂幾口水或塞幾口吃的,要不就是追問孩子要不要上廁所之類的問題。殊不知,這些行為正是對孩子專注力最大的破壞。
回覆列表
1/6
如果孩子在做一件他並不喜歡的事情時,你會發現他很容易就走神了;也許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物,但他總是不能理解。
2/6
相反地,如果他參與自己很感興趣的事情,如玩電腦、看電視時,卻往往聚精會神,無論周圍發生了什麼,都不會干擾到他。
3/6
經常會記不住老師上課講的內容。
4/6
做作業的時候,如果沒有家長或老師在一旁監督,根本無法獨立完成。
5/6
丟三落四,三心二意,做事情很容易被其他人或事吸引,從而無法專心做原本在做的事情。
6/6
和他對話時,也許他的眼睛是盯著你沒錯,但你會看到他的眼神是空洞的,因為他的思緒已經不知道跑去了哪裡。
原因
1/2
環境方面:可能住所地處熱鬧區域,孩子從小就在一個無法保證安靜的環境下成長,總有一些響動會分散他的注意力;家裡的物品擺放很亂,明明是書桌,卻堆著很多零食、玩具,又或者在書桌旁邊就是電腦,讓他心猿意馬。
2/2
家長該怎麼做
1/8
讓孩子明白自己將來要奮鬥的目標是什麼,並要讓他懂得只有透過努力才有可能實現,以此來慢慢培養注意力。
2/8
除了學習外,培養孩子健康的興趣愛好。如果孩子對某種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變得專心。家長們千萬不要打壓他的積極性,同時要告訴他,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要有恆心,千萬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3/8
不要勉強孩子長時間的學習,要適當的勞逸結合。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家長要循序漸進,比如先讓他學習10-20分鐘,然後讓他停下來,唱唱歌、活動一下身體,讓緊張的大腦得以放鬆,更有利於下一個時間段的學習。之後慢慢延長學習的時間,切忌操之過急。
4/8
從小就鍛鍊孩子自己動手,培養他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可以在一旁用言語鼓勵他,指導他下一步該怎麼做,但是不能代勞。做作業也是一樣,可以適當地啟發他,但是不可以直接把解題過程都告訴他,那樣的話,他只會做這一道題,卻不會思路,無法舉一反三。
5/8
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氛圍。東西的擺放要有序,孩子學習的房間不能有太多分散精力的物品。家長也不要總在孩子周圍走來走去、接打電話,看電視、聊天也要控制分貝。
6/8
平時多給孩子信心。如果孩子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家長可以耐心地陪著他,等到他完成後,表揚他“你看,只要你專心,是一定可以做好任何事情的”,讓他對自己有自信,並逐漸把這種勁頭延伸到其他事情當中。
7/8
讓孩子學會如何把有限的時間合理分配,什麼時間寫作業,什麼時間娛樂,並讓他在實踐中瞭解,只有迅速而準確地完成學習的任務,才能有更多的時間來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想要孩子分心都難。
8/8
加強體育鍛煉,平時多跑步、打羽毛球,進行有氧運動,增強孩子的體質,訓練孩子的協調性,可以讓孩子不容易感到身心疲倦,容易集中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