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儒說歷史
    一、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是劉備稱帝后,親封的五虎上將,當然這是三國演義中的說法。在劉備稱帝前,其五人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而魏延是劉備攻打荊州時投降,並沒有立下多大的功勳。二、魏延是主動投降,說句不好聽的話算是賣主求榮,這在劉備集團內肯定是不吃香的,你起碼反抗一下,等到兵敗後,再投降也說的過去。三、魏延雖然是後期蜀漢的重要將領,但那是劉備已死,諸葛亮獨掌大權,而諸葛亮本來就看不起魏延,認為他不忠,並且在後期,魏延有名的戰役也不多。

    不管,魏延在歷史上有沒有反叛,他都是一個悲情人物。

  • 2 # 修仙小說

    魏延,字文長,義陽平氏(今河南桐柏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數有戰功,劉備繼位後,拜鎮北將軍。

    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日久必反,雖有偏見之意,但是從人物性格角度來分析,也並不能說冤枉了他。

    劉備時期,魏延深受重用,屢立奇功,建安十六年(211)隨劉備入蜀抵禦張魯,駐守葭萌關,此後平定廣漢郡,攻克雒城,與曹魏陽溪交戰中,大破費瑤和郭淮,多次隨諸葛亮北伐,進獻奇計,可謂智勇雙全,堪當重任。

    可惜魏延為人,作戰雖勇猛,卻敗在性格上,常有懷才不遇之野心,其志難以剋制,且性格孤傲惡劣,固持己見,不達人意。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不好管教,常說一些不中聽的話,比如,丞相病重,還有我呢,怎麼能因為一個人而荒廢國家大事呢,丞相死了不要緊,還有我呢,換句話說,丞相死了,還有我呢,我可以代替丞相之職,帶領大家繼續北伐,你們怕什麼。

    由此看出,魏延為人剛愎自用,心性涼薄,野心勃勃,倘若將國家交給這樣一個人手裡,即便打敗了曹魏,歷史上也不過是多了一個董卓曹操罷了。

    諸葛亮雄韜偉略怎會算不出魏延之志,集團核心人物全都死了,沒人再能管得了他,魏延必然會居功自傲,稱霸朝野,後期皇帝又懦弱無能,大將皆無可用之才,若魏延得勢,恐怕會比司馬懿父子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看三國忠義大將,關羽,趙雲,姜維等人,忠君愛國,才是值得託付的忠臣良將,諸葛亮雄韜偉略,尚且不會功高震主,誓死筐復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又怎願意留魏延霸了蜀漢江山。

    因此,魏延之才,只能作為良將來用,需要有人剋制,諸葛亮死後,魏延定會居功自傲,無人再能約束於他,即便沒有真正反叛也相距不遠了,至於五虎上將,人品,性格,謀略,手段,才能,忠義禮孝,樣樣俱全,即是三軍將士標杆榜樣,又是集團內部核心人物,而魏延顯然各方面資質都達不到五虎上將的標準。

    即便他不謀反,也不會成為五虎上將其中之一,自古以來,成大事者,皆看重天時地利人和,魏延得性情與行事風格決定了個人命運。

  • 3 # 智者無疆風清揚

    實際上,蜀漢劉備集團並沒有“五虎大將”一說。劉備稱帝后,分封官員名爵,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趙雲為翊軍將軍、拜魏延為鎮北將軍。

    建興元年,魏延又封都亭侯。

    陳壽的《三國志》把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的傳合在了一起,所以,後來的人就習慣把這幾個人叫“五虎大將”,再加上羅貫中《三國演義》小說的渲染,世人都知道了蜀漢的“五虎大將”。

    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中的描寫,魏延都是有勇有謀的大將。

    《三國志》記載:劉備在世的時候就非常欣賞魏延,拿下漢中以後,大將都以為劉備一定要讓張飛當漢中太守,張飛本人都這麼認為。但劉備破格提拔魏延當漢中太守,劉備當眾問魏延有什麼打算,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

    這個問題既然是《三國演義》中的問題,我們就暫且按《三國演義》書中的思路來回答。

    魏延是在關羽取長沙時投奔劉備的,當時魏延殺了長沙太守韓玄救了黃忠。劉備見魏延來投非常高興,可是諸葛亮卻要斬殺魏延,玄德驚問孔明曰:“魏延乃有功無罪之人,軍師何故欲殺之?”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喏喏連聲而退。”也就是說諸葛亮給魏延頭上貼上了有“反骨”的標籤,魏延註定不會受到重用。

    提問者應該是想問如果魏延沒有“反骨”的情況下能不能進入“五虎大將”的行列。

    關羽、張飛、趙雲很早就跟隨劉備創業,也是劉備集團的核心人物。馬超雖然在劉備入川時投降劉備,沒有多少功勞,但馬超出身貴族,在西涼一代很有名望,封馬超為“五虎大將”應該更多的是基於政治上的考慮。黃忠和魏延一起投劉備,但黃忠在取漢中的戰鬥中立有大功,在定軍山斬殺曹操名將夏侯淵,黃忠隨劉備入川的行動中也立有奇功。綜上所述,魏延就沒有辦法有他們相比。

    其次,即便魏延就是有反叛之心也是諸葛亮在五丈原死了以後,劉備稱“漢中王”時就已經封了蜀漢的“五虎大將”,魏延本來就不在其中,所以說,魏延和“五虎大將”這個名稱無緣。

  • 4 # 淨世尊者

    魏延是主動投降反了原先的主將,在古代最講忠孝的年代已經註定不會被重要,就像現在的婚姻出軌一樣“一次不忠,終生不用”。而五虎上將的黃忠是戰鬥到最後一刻被抓後寧死不降最後才被感化,主將誰不喜歡這種手下?

  • 5 # 風還那麼野

    不行!~~賣主求榮之輩,與劉氏集團的企業文化格格不入。羅貫中在塑造劉氏集團的精神潔癖過程中,殫精竭慮,白玉微瑕也是不能容忍的

  • 6 # 市場守望者

    魏延,作為蜀漢後期最優秀的將領之一,可謂文武雙全。在原版的三國演義中,魏延一直是一個主力般的存在,但是,又強行給他加了一個叛變的角色,讓人覺得很突兀,也很不舒服。個人認為,演義裡魏延在諸葛亮死後叛變,更多是迫於無奈,也算是一步一步被逼到了被殺的境地。特別是劉備死後,他作為一個立下過赫赫戰功的老臣,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要知道劉備可是非常看重魏延的!我覺得魏延一點叛變的理由都沒有,他對於劉備絕對是忠心耿耿的!我覺得與其強加給他一個叛變的角色,不如換個角度,給他一個正面的形象:魏延自從加入劉備荊蜀團隊後,參加N場戰鬥,曾一箭射中曹操門牙,迫使阿瞞從斜谷關退兵,臨行還惱羞成怒的殺了楊修。或者幾個重要戰役都有上場,給他一個“忠心耿耿”的角色!反駁諸葛亮對他的第一印象!

    在三國的亂世之中。翻雲覆雨,審時度勢,投奔明主,本來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瑕疵,張遼馬超甘寧太史慈都曾投奔過好幾位位主公,世人並沒有因此而嘲笑他們的不義。劉備給予了魏延這麼大的信任,力排眾議任用魏延鎮守漢中而沒有人用張飛。而魏延鎮守漢中不負重望,他沒有反叛的理由。

    至於能不能評上五虎上將,我的認為是他的資歷還是不夠。

    巍延曾做過漢中太守,那裡的人們至今還思念他,感恩他的清正廉潔。

    今天的我們也要從關羽,張飛魏延的身上汲取一些教訓。

  • 7 # 樵夫1631

    在《三國演義》中,魏延是蜀國後期最為出色的大將軍。即使他後來不兵變,也不可能成為"五虎上將"之列。因為:

    一、″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人不菅是資歷,戰功,都比魏延有優勢,在這五虎將叱吒風雲的鼎盛時期,魏延還沒顯山露水。

    二、魏延是叛主歸降之人。雖然在魏延當時來說是棄暗投明的義士,但在中國傳統的道德層面來衡量的話,是不忠不孝的三姓家奴,這和黃忠的投降是有天地之別的。黃忠武功蓋世、忠勇可嘉,幾次被劉備、關羽誘降都不為所動′,堅守城池頑強抵抗直至城破被俘,但仍然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最後受到感化才降於劉備帳下。′

    三、漢丞相諸葛亮忠義思想標準也造就了魏延的悲劇一生。從魏延起義投誠第一天起,就差點成為諸葛亮的刀下寃鬼,不菅劉備是多器重和賞識魏延,反正在掌控軍權的諸葛亮眼裡,魏延就是一日不忠、終身不用的人。盡菅魏延為了消除諸葛亮的誤會,樹立自己好的形象,每每在大戰中奮勇當先,戰功赫赫,卻總被打壓,沒有出頭之日。更不可能位列五虎上將之位了。最後,還被諸葛亮臨死就設好了密殺令,讓心腹馬岱在他死後用反間計所殺,又落了個叛臣的罪名。其實,在《三國演義》中,魏延無疑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反叛是長期受到不公正的打壓所積累形成的,真正的推手就是諸葛亮,這也正是諸葛亮吃準魏延在他死後必反之理由,遂殺之。可悲的魏延還是進了諸葛亮為他設計好的歸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荊潭唱和詩序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