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53121943722

    一、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了,直至唐朝,已經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歷朝歷代沿襲至今。由於在《易經》中,“六”為陰數,“九”為陽數,因此九月九日兩陽相重,故為重陽。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遊》裡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裡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裡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二、重陽節的習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每年九月開學季,這八個字總是會被提起。重陽佳節正是在這秋高氣爽的九月,因而習俗便也以豐富人的精神生活為主,有登高、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等等,下面親農網為大家一一介紹:

    1.登高

    重陽登高,自古以來就有了。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年間,當時登高是為了免受災殃,久而久之,如今的登高變成了一個美好、風雅的習俗。秋日大氣涼爽,空氣清新,登高遠眺,何不快哉。

    2.賞菊

    重陽節恰逢金秋時節,菊花盛開,相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貌似陶淵明。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菊花品種繁多,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重陽賞菊之習尤為盛行,但已不限於九月九日了。

    3.插茱萸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所以不少婦女、兒童將茱萸佩帶於臂,或插在頭上。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還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已經如此,歷代盛行。在清代,北京人在重陽節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4.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兒女的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陽糕的製作古人比較講究,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有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意。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小紅紙旗,點蠟燭燈。意欲用“點燈”、“吃糕”來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點都稱之為重陽糕。

    1989年,中國正式把農曆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因為重陽節本意就有著尊老、愛老、孝老的文化底蘊,而老人節的確立,為全社會都樹立一個尊老愛老的健康風氣,在國家政府的支援下,重陽節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月28日CBA重燃戰火,你最關注哪場比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