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鍛彰趣義

    茶和佛結緣很早。據陳舜臣在《茶事遍地》中的說法,唐開元年間,泰山靈巖寺的降魔師在坐禪時禁止一切飲食,唯一的例外就是茶,可見當時茶就被看做某種不同凡俗的特別之物。這個說法出自《封氏見聞錄》。

    收養“茶聖”陸羽的也是禪師,是竟陵龍蓋寺的智積禪師。

    自《百丈清規》行世以來,禪寺多有“農禪並重”,有不少禪寺的“農”就體現在茶園中。四川蒙山茶,據說是甘露普慧禪師親手所植;武夷巖茶自古有名,建安的巖茶師傅,有不少是寺院的僧人;江蘇洞庭山水月院僧人所手製的水月茶,就是如今的碧螺春;浙江雲和縣惠明寺的“惠明茶”,也大大的有名。

    此類佛茶,還有黃山雲霧、普陀山普茶、大理威通茶、天台萬年寺羅漢供茶,杭州法鏡寺香林茶等等。

    而關於僧人以茶養生的神異故事也有不少。宋錢易《南部新書》裡有一個故事,說唐大元年間,東都洛陽有一個活了一百二十歲的和尚,唐宣宗問他何以如此長壽,和尚告訴他不是別的,就是愛茶,一天可以喝到上百碗,所以長壽。

    以茶供佛在宋代已成傳統。宋真宗年間釋道原所撰《景德傳燈錄》,就有六七十處說到吃茶,所述禪師故事中,就有不少和茶有關,有些禪師愛茶到了不可一日無茶,將之比喻為“家風”的。不僅自己喝,還要供佛,“供佛以紫茸香”。叢林四十八單職事中即有“茶頭”一職位,專管煮茶供佛、待客。

    此外,公案中也多有用茶打機鋒的,比如廣為人知的趙州“吃茶去”。趙州問新來的和尚:“可到過此間?”回答未曾到,趙州讓他吃茶去。回到到過,趙州還是讓他吃茶去。院主不理解,為什麼到沒到的,都要吃茶去呢?趙州把他叫過去,院主答應著過去,趙州對他說:“吃茶去。”

    此中禪機,自行領悟。

  • 2 # 跟著強哥學茶道

    我是強哥 我來回答

    佛教於公元前6—前5世紀間創立於古印度,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經魏晉南北朝的傳播與發展,到隋唐時達到鼎盛時期。而茶興於唐、盛於宋。

    創立中國茶道的聖陸羽,自幼曾被智積禪師收養,在竟陵龍蓋寺學文識字、習誦佛經,其後又與唐代詩僧皎然和尚結為“生相知,死相隨”的緇素忘年之交。

    在陸羽的《自傳》和《茶經》中都有對佛教的頌揚及對僧人嗜茶的記載。可以說,中國茶道從一開始萌芽,就與佛教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裡有個典故。

    趙州觀音寺,有個人稱“趙州和尚的禪師

    一天,寺裡來了個新和尚。新和尚來拜見,趙州和尚“你來過這裡嗎?”

    “來過。”

    “吃茶去。”

    新和尚連忙改口:“沒來過”

    “吃茶去。”趙州和尚仍是這句話。

    在一旁的院主不解,上前問:“怎麼來過這裡,叫他吃茶去;沒來過這裡,也叫他吃茶去?

    趙州和尚回答:“吃茶去。”

    這便是千古禪林法語“吃茶去”的來歷。《五燈會元》記:“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飯後三碗茶。”

    《景德傳燈錄》記:“晨起洗手面,盥漱了吃荼。吃茶了佛前禮拜,歸下去打睡了。起來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東事西事,上堂吃飯了洗漱,漱洗了吃茶,吃茶了東事西事。”這些都是源自趙州和尚“吃茶去”的公案。

    近人趙樸初題詩吟詠此典:“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吃茶是再普通不過的事,生活本身就是修行,茶道是生活的茶道,生活是茶道的生活。

    關注強哥 帶你一起領略茶道的魅力

  • 3 # 東方國學

    古時記載著一個頗為怪異的故事在《隋書》中:“某夜,隋文帝做了個噩夢,夢見有一位僧人把他的頭骨給換了。夢醒以後一直頭痛不已,後來又夢一位僧人告訴他說:‘山中有茗草,煮而飲之當愈’。結果不出所料,治癒了頭痛治病。”在隋唐時期開始,佛與茶的普及使佛茶文化的發展有著一定的歷史貢獻及意義。

    針對大茶經,主要以佛、禪、茶是大茶經的主要命題,自從佛教進入中國,從始祖達摩祖師到禪宗六祖,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思想改變都有非凡的意義,從禪宗文化的歷史演變,到禪茶文化,深入人心,直至今日。坐禪、修行都與茶有密切的相關聯絡。那麼佛教與茶的歷史是從何時開始呢?

    據《晉書.藝術傳》記載:“敦煌人單道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藥有松、桂、蜜之氣,所與茶蘇而已。”單道開是西晉末年的僧人,後在趙都《今河北臨漳》昭德寺修行,平時不論寒暑,晝夜無眠,經常服用松、桂、蜜之氣味的藥。在中國古代就有講茶葉與其他果料共同飲用的習慣。因為茶清單,又有藥茶之名。不過那時候的茶大多是與其它果料並食。東晉時,懷信和尚的《釋門自鏡錄》中曰:“居不愁寒暑,喚童喚僕,要水要茶。”

    有書記在,從中唐開始,中國茶文化與中國佛教的禪宗文化幾乎是同步發展的。而將禪茶二者融合於一味者,則是中唐的陸羽,其《茶經》開演了一代新風,直到當代,人們依然以茶聖陸羽念念在道。而陸羽雖然不是僧人,卻出身於寺院,他三歲時便被湖北天門寺智積禪師收養,在寺院學習烹茶近八年之久,《茶經》記載著“煎茶法”就源於佛教僧眾聚居之所地。陸羽的書中就有不少對佛教的頌揚和對僧人的喝茶之道的記載。他的書籍傳承,也進一步對後來佛教與茶的影響有著莫大的推動作用。

    當然,佛教與茶的淵源有很多,大茶經在今後的文章中會有更多的歷史用文字呈現給大眾。從佛到茶,從茶到佛,在現代社會與修身養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卓手機怎樣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