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清先生
-
2 # 源點1光年
從背景來看,劉邦項羽於鴻溝劃定楚河漢界,目的非常明顯,將圍困持久的項羽軍團從戰略進攻轉變為退守中原,消磨軍團進攻的最後決心讓回家結束戰爭成為項羽軍團的核心需求,到了這裡其實項羽已經是阻擋不了失敗了。
劉邦出於拖延時間而採用的一種欺詐手段,迷惑對手等待援軍無疑非常講究,所有的終極目標是消滅項羽。
劉邦和項羽雖不是戰場真正的敵手,但是他們作為真正意義上的最高首腦無疑是不能共存的。劉邦從一開始投靠楚軍集團,到分兵進軍咸陽,到鴻門宴,再到項羽分封天下,進漢中,再出兵攻陷彭城,被項羽打的心膽俱傷,無疑悟出了一條自己不可能獨自剪除項羽。
項羽在戰場上的所向無敵成為了楚軍不滅神話,理所當然,項羽不需要別人,所以戰場總是出現在項羽眼前,一個萬人敵的將軍。
劉邦在彭城之後的戰略就是培養對抗項羽的將帥,組建一支甚至數支軍團困死項羽軍團,讓自己拖延項羽的腳步,策反英布,收買彭越截斷項羽退路,陳平離間項羽軍團首腦,讓韓信有足夠時間組建培養絕對實力的軍團,這就是劉邦厲害的地方,化身千萬,讓所有人成為自己的一具分身。
劉邦所有的準備,均是為了有絕對軍事實力對抗項羽軍團,垓下時劉邦軍團超過了項羽軍團數倍兵力,而且自己擁有糧倉,而項羽軍團幾乎已經彈盡糧絕。再放出一個楚河漢界的煙霧彈,完全消滅項羽軍團的鬥志。再在垓下集結所有部隊讓韓信調遣,項羽一步步走入死局。
項羽烏江自刎,是出於對戰爭的最好的歸宿。
作為後人,項羽的功績無疑不能被抹殺,他改變了歷史車輪的軌跡,是漢朝的開局人物。我們是來者,學習的是對事情背後的做人做事,只有和平才能共享文明,只有合作才能走向光明。
【垓下之戰是劉邦指揮的,項羽被漢軍五個營長殺死。】
楚漢相爭、項羽滅亡的垓下之戰,一直以來人們都誤認為是韓信指揮的,實際上是劉邦指揮的。劉邦一生大小七十餘戰,白登城之戰和匈奴單于打成平手,只給項羽敗了兩次:彭城之戰和滎陽會戰;劉邦打敗項羽四次:成皋戰役、廣武之戰(第二次滎陽會戰)、第二次彭城戰役、垓下之戰。劉邦是秦末最偉大的戰略家、軍事家、政治家、遊俠劍客、反秦鬥士,項羽根本不是什麼戰神,項羽一生從來沒有打過以少勝多的戰役,都是司馬遷吹捧的結果。
今天研究楚漢戰爭的歷史脈絡,基本上依靠《史記》、《漢書》,司馬遷推崇項羽著《項羽本紀》,且放在《高祖本紀》之前;班固《漢書》著有高帝本紀上下,將陳勝和項羽合寫一傳《陳勝項藉傳》,基本上是轉載司馬遷的文字。司馬遷為李陵脫罪被漢武帝宮,仇視和漢武帝有關係的一切人物,喜歡和李陵相似有關的失敗人物,因此抹黑貶低劉邦、拔高美化項羽。還因為司馬遷不懂軍事,所以將楚漢戰爭描述的稀裡糊塗,凡是項羽打的勝仗、劉邦打的敗仗,極盡誇大詳盡;凡是劉邦打的勝仗、項羽打的敗仗,一概輕描淡寫含糊不清。
楚漢戰爭一共四年,漢二年二月(公元前205年)起始,漢五年12月結束(公元前202年)。劉邦失敗而項羽勝利的彭城之戰、滎陽會戰,司馬遷用大量篇幅極盡誇大詳盡描述。對於項羽失敗而劉邦勝利的成皋戰役、廣武之戰(第二次滎陽會戰)、第二次彭城戰役,極其簡約甚至不可思議。劉邦在成皋戰役擊敗項羽後,雙方在廣武對峙八個月,項羽失敗後丟失了滎陽,損兵折將後向彭城方向退卻。劉邦乘勝追擊到固陵,司馬遷卻描述項羽大破漢軍,接下來項羽又撤退到陽夏,司馬遷描述項羽再次擊破漢軍,結果是項羽連老巢彭城都丟失了,直接敗退到彭城以南的垓下,被劉邦統帥的漢軍給包圍了。
真不知道司馬遷是怎麼算賬的,項羽不停地打“勝仗”,30多萬大軍被打成了10萬,丟失了成皋、廣武、滎陽、固陵、陽夏、陳縣、彭城、被圍困在垓下;劉邦不停的打“敗仗”,卻攻克了成皋、廣武、滎陽、固陵、陽夏、陳縣、彭城,漢二年十月,“失敗”的劉邦反而把“勝利”的項羽圍困在垓下,真的是一筆糊塗賬。近代戰爭理論認為:有一種“勝利”叫“失敗”,項羽經歷“成皋戰役”、“廣武戰役”失敗,楚漢戰爭的戰略局面徹底扭轉,從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守,敗退的項羽一直被劉邦追著打。項羽在敗退的過程中,雖然取得幾次區域性反擊勝利,始終沒有逃脫劉邦的圍追堵截。
漢五年10月底,項羽10萬楚軍,被劉邦20多萬漢軍圍困在垓下時,項羽應該做好兩手準備,戰術層面隨時準備突圍南下,戰略層面策反韓信中立。身為齊王的韓信,雖然擁兵30萬,其實就是個“光桿司令”,身邊只有一個親信謀士蒯通,而手下領兵的大將曹參、樊噲、周勃、灌嬰都是劉邦的親信老鄉,營團長以上軍官中的一半,都是劉邦的沛豐老鄉,這些人是不會跟著韓信造反的。漢五年11月,劉邦對韓信、彭越、英布許與楚地,韓信率30萬兵、彭越率3萬兵、英布率2萬兵、劉賈率數萬兵前來,與劉邦親自率領的20多萬漢軍會合,項羽戰略、戰術雙重失敗,已經成為甕中之鱉插翅難飛了。
漢五年12月,60多萬大軍對項羽10萬楚軍展開最後的圍殲。《史記•高祖本紀》:“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侯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項羽卒聞漢軍之楚歌,以為漢盡得楚地,項羽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魯為楚堅守不下。漢王引諸侯兵北,示魯父老項羽頭,魯乃降。遂以魯公號葬項羽谷城。還至定陶,馳入齊王壁,奪其軍。”
總攻發起以後,韓信率領的30萬兵力,開始從正面猛攻項羽楚軍大營,戰鬥打的很激烈,韓信打的很吃力,戰鬥也很不順利,韓信的30萬正面軍隊,就稍微向後退了一些。孔將軍和費將軍率領漢軍,從左右兩翼向楚軍發起進攻,項羽的楚軍就支援不住了,韓信乘機再次對楚軍發起進攻,項羽楚軍大敗。項羽的楚軍聽到四面漢軍高唱楚歌,認為楚地全都被漢軍佔領了,於是軍心動搖瓦解崩潰。項羽率領八百騎兵向南突圍而去,劉邦派灌嬰率領騎兵五千追殺項羽。垓下之戰,項羽楚軍被斬殺了八萬多人,楚國楚地全被漢軍佔領。
項羽800騎兵突圍以後,劉邦命令灌嬰率領的五千漢軍騎兵,在東城這個地方追上了項羽,並且大破項羽八百騎兵,項羽自己被灌嬰手下的五個營長(騎郎中、郎中騎)共同斬殺。魯城為楚霸王堅守不投降,劉邦親自帶兵前往,向魯城的守軍出示了項羽的人頭,魯城就投降了。劉邦以魯公的封號,將項羽埋葬在谷城。劉邦回到定陶之後,立即乘車前往韓信軍營,收繳了韓信的兵權,改封韓信為楚王,立即就藩國於下邳。
項羽自刎於烏江,是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編造的謊言,《項羽本紀》記載前後矛盾不能相互對照,原文:“太史公曰:……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項羽在東城被五個漢軍營長斬殺的事情,記載在《史記•灌嬰傳》中,東城距離烏江邊還有120公里。原文:“項籍敗垓下去也,嬰以御史大夫受詔將車騎別追項籍至東城,破之。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皆賜爵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