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沒有讀音來源你就無法區分動物和人。
13
回覆列表
  • 1 # 嚴師說字

    《人和入》文案

    本文人物共四人:撇媽、捺爸、男人、女入。

    男人說:“我是有撇媽“丿”和爸捺“乀”所生”。

    撇媽說:“我很溫柔、賢惠,書寫我時要重重落筆,輕輕抬起,我需要男娃幫助支援哦”;

    捺爸點頭答應:“我剛強有力,寫我時由輕到重,顯示一個男子漢的力量,支撐起這個人家沒有問題”。

    撇媽說:“我雖然溫柔,可我是內當家,家裡的事情我做的很好,向下、向內運動或用力的事我來完成。”

    捺爸辯解說:“我是外當家,外面的事情我完成,向外、向上的運動或用力可都是我做的。”

    男人高高興興的說:“只有爸爸捺支撐起媽媽捺,才形成我一個完整的人”。

    一旁的女入搭話:“如果這個家有撇媽來支撐,那就是我女入了,對嗎?”

    撇媽豎起拇指誇女入:“女入你真棒!那你你捺爸俗話說叫倒插門,就是入贅,嫁到你媽家。”

    男人接著問:“我的名字為什麼叫認(認)?”

    捺爸對著男人說:“爸媽給你們都起了個有象徵意義的名字。人叫認(認)是讓你具備能說(言)、會寫(刃)、有思維(心)的人。 ”

    男人摸著腦袋說:“爸我明白了,認字的認是簡化字,原來的繁體“認”是由語言的言、刀刃的刃和心臟的心組成的字。言表示會說話、刀刃的刃是不是用刀刻字?”

    捺爸:“最早古人寫字是用刀把字刻在骨頭上,最早的文字叫甲骨文。”

    女入忙著插話:“心的意思是什麼?想問題可是用大腦呀。”

    撇媽憋不住了,忙搶著說:“你這孩子,看來心裡不想媽媽?”

    捺爸解釋說:“古人認為思維是心理活動,那是醫學沒有現在這麼發達。不過換過心臟的人性格會有變化。”

    女入又接話:“媽,我的名字為讀如?”

    撇媽:“這個還不好理解,你爸進了你媽的家門口!你爸相對你媽家,他原來是外人,由外至內就是入。”

    捺爸:“你們都明白人和入的意思了嗎?爸爸考考你們。”

    男人說:“考吧!”

    捺爸:“你們知道以人為本中的人怎麼解釋?”

    男人馬上搶著說:“那當然是以我為中心,就像我們家。”

    捺爸臉沉下來,高聲說道:“錯,大錯特錯!以人為本中的人是指人的思維和想法,不是指你這個沒有思維的兩根腿的人。”

    撇媽在一旁說道:“以人為本就是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

    三人同時向撇媽伸出大拇指 。

    本人只是一名化學教師,不會寫什麼劇本,只是這樣說明下。希望有樂於漢字文化產業的有識之士。共同開發《中華字通》的衍生產

  • 2 # 翰林院

    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追本溯源的問題其答案都是一個過程。

    “人”字屬於一個象形字,即人字是根據人的外形描摹成字。

    最初是一個側身躬耕的人形,甲骨文,金文,小篆,楷體都保持了簡潔明快的線條組合。

    《說文》解釋為“像臂脛之形”,刻意突出人體的四肢,用分工明確的胳膊和腿來表示人的本質,又用側立之形,來反映人的勞作狀態!

    簡單的外形卻反映了古人對事物觀察的細緻以及對自身類別的認知:直立行走和勞動。關於讀音的探討,說文解字用的反切註釋為如鄰切,而康熙字典集中的前代韻書的反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而用直法注音仁。

    可見早期的讀音和當下的讀音差別並沒有太大。

  • 3 # 八磚學士

    今天的“人”這個字的讀音的“rén”,是從古代的讀法演變而來的。

    今天的學者構擬的“人”字先秦時代的讀音是:

    高本漢系統 ȵ i̯ĕn

    王力系統 ȵ ǐen

    董同龢系統 ȵ jen

    周法高系統 n jien

    李方桂系統 n jin

    按照這些個音標的念法,讀出來和今天上海話說“人”字很像。

    今天的學者構擬的“人”字中古時代的讀音是:

    魏 jiən

    晉 jiən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 jien

    南北朝·北魏後期北齊 jien

    南北朝·齊梁陳北周隋 jie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ȵʑ i̯ĕn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ɽ ǐěn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ȵ jen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ȵ iɪn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ńź jĕn

    中古時期的念法和南方話還是很像,“人”這個字的讀音“rén”,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從遠古到上古再到中古演化來的。

    而要說漢語產生的那一刻,為啥用這個音的原始發音,那隻能說是約定俗成了。

    沒錯,誰也沒聽過。但這個問題,根據語言學家索緒爾的觀點,一個詞的讀音和意義的建立,是偶然的、隨機的,我們老祖宗有個詞叫做“約定俗成”,就剛好說明了這個問題。中國的先賢也有類似的論斷,比如《荀子·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

    也就是說,如果用了別的發音來表示“人”這個詞的意義,只要群眾認可,一樣是可以區別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第一條地鐵是如何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