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羊又走丟了

     徐達、常遇春二人跟隨朱元璋數十載,分別列於明朝開國功臣的一、二名。據史傳,徐達用兵如神,多有謀略!而常遇春驍勇善戰,彷彿天生屬於沙場。兩人一個有謀,一個有勇!雖二人都被封王,但結局卻大有不同。

     常遇春此人生性孤傲,而且嗜好殺戮,在沙場上雖戰無不勝,卻時常殺降!他認為,如果不將這些伏兵全都殺掉的話,恐怕會留下很大的後患。而徐達認為如果殺掉這些俘虜的話,是一種不仁不義的做法!

     常遇春和徐達相同點,在於倆人都有很強的軍事才能,在討伐元軍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朱元璋器重,官拜將軍最後封王。從另一方面來說,因為倆人性格和主張不同,在為人處世上便有不同的態度。

    但二人在戰場協作上卻能達成很高的默契。367年,朱元璋率領徐達和常遇春進行北伐戰,常遇春率領他計程車兵們誓死奮戰,耗時三個多月時間,山東等多地就已被其奪取佔領。

      經歷諸多戰事,朱元璋認為倆人的實力都非常強大,便多次安排二人進行搭檔領兵作戰,且任命徐達為統帥,常遇春為副帥。

    因為身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不僅驍勇善戰、治軍嚴明,還足智多謀,善於學習,懂得采納不同意見,擁有大局觀。這就與常遇春性情孤傲,且嗜好殺戮完全不同!自然能獲朱元璋倚重。因此常遇春只能屈居副帥,見怪不怪了!

    由於倆人配合默契,在多次作戰中,都取得了勝利。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權後,為了嘉獎倆人的戰功,將徐達封為魏國公,常遇春追封為開平王,當時倆人都享有很高的聲譽。

  • 2 # 春秋風雲

    徐達和常遇春都是朱元璋手下的猛將,尤其是常遇春,每次打仗總是身先士卒,百戰百勝,從無敗跡。然而兩位平常很要好的將軍,卻在一次戰役中爆發了激烈的予盾。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九華山之戰,兩人協同配合,斬獲陳友諒軍一萬多首級,餘下3000多人繳械投降。在如何處理這些俘虜的問題上,兩人產生了爭論。常遇春認為這3000多人是陳友諒的勁旅,留著他只會留下後患;徐達認為,如果不問青紅皂白屠殺俘虜,那今後敵人會血戰到底,不利於分化瓦解敵人;雙方誰也不能說服誰,徐達說,既然我們達不成一致,就上報主帥,請主帥定奪。報告傳到主帥那裡,朱元璋肯定了徐達的作法,傳令優待俘虜。誰知,常遇春先下手為強,趁上報情況之機,連夜將俘虜坑殺了一半。朱元璋聞信大為震怒,從此作出決定,今後領兵出征,任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手。

    好在常遇春識大局,並不怨天尤人。鄱陽湖大戰,徐達參戰時間不長,便率部分兵力回師應天府,防止張士誠部偷襲。打敗陳友諒部的功勞,主要還是常遇春的。

    在隨後的徵山東,討河南,以及攻大都、追剿漠北的戰役中,常遇春一直擔任徐達的副手,以他驍勇善戰的實力,打了一個又一個的漂亮仗。當然,這其中也有徐達對戰役的謀劃的功勞。

    明朝建國,徐達被評為大將軍,功勞位居武將之首,常遇春也在公侯之列。

  • 3 # 老曹電影

    常遇春和徐達都是朱元璋的左臂右膀,兩人雖是農民出身,但極具軍事才華,可以說,大明江山有一半是這兩個人打下來的。但在地位上常遇春卻不及徐達,

    一個被封為魏國公,一個為開平王,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差距?

    從軍事能力來說,徐達擅長謀略,虛虛實實,太原一戰,一舉殲滅王保保在北方的元軍主力,奠定了大明的江山的基礎,總的來說,徐達是個謀略型的將軍,適合做全軍統帥。常遇春則相反,雖然軍事能力也很出色,但很狂傲,打仗勇猛,適合做先鋒之類的職位,且嗜殺成性,在九華山一戰中,常遇春違背朱元璋命令,擅自殺了3000多俘虜,古代是殺俘不詳的,對於急於瓦解敵軍軍心,籠絡人心的朱元璋來說,殺降自然不利於他的戰爭規劃。常遇春作為徐達的下手也就不難解析了。

    從關係上來說,徐達是朱元璋發小,從小玩到大,相互很熟悉,朱元璋自然對徐達的為人很瞭解,把兵權交給一個對自己百分之一百忠誠的人最好不過。

  • 4 # 大眼睛歷史

    元至正十六年,25歲的徐達和27歲的常遇春,第一次合作,步舟師水陸並進,渡過長江,進攻張士誠的淮東地界。後來多次有過合作。

    徐達有謀,常遇春有勇。朱元璋拍板,徐正常副。

    元至正二十年,29歲的徐達和31歲的常遇春,配合出色,大敗了進攻池州的陳友諒大軍。但兩個人也因為對俘虜的處理方式產生了爭執,徐達請朱元璋仲裁,但常遇春先下手坑殺了一半的俘虜。這種暴虐的行為讓自詡義軍的朱元璋非常尷尬,然後他就下令,常遇春與徐達聯合作戰時,常遇春一定要服從徐達的命令。

    常遇春雖然不服徐達,但他服朱元璋。朱元璋下令後,他就對小自己兩歲的徐達表現得十分尊重。只要是和徐達搭檔,他是服從命令聽指揮,安心做副手。

    然後,這對黃金搭檔就產生了。很多硬仗都是這兩個人一起打的,可以說是徐不離常,常不離徐。

    元至正二十五年,34歲的徐達和36歲的常遇春,率20萬大軍,拿下了張士誠的淮南和淮北地盤。

    元至正二十六年,35歲的徐達和37歲的常遇春圍蘇州。一年後張士誠敗亡。

    元至正二十七年,36歲的徐達和38歲的常遇春,率25萬北伐軍北伐。

    洪武元年,37歲的徐達和39歲的常遇春,拿下了山東,打下了元大都改名為北平,接著又開始西征,拿下了山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會成為一代人的記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