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叨叨小九九
-
2 # 哎吆九姑娘
一個人明明知道自己做錯了很多事情,卻還不知道改變完善自己的人,這種人可恨嗎?首先現代社會這種人大有人在,做錯事不知改正,肯定可恨!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可怕的是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錯了,還不願面對現實去改變自己,一個人做錯事情不要緊,可怕的是明知道錯了,卻不願回頭,沒有勇氣面對錯誤!即使跌入谷底,而根本不願意往上爬,哪怕別人給你機會,想拉你一把你也不願意!
下面我就給大家列舉幾個做錯事情,還一錯再錯下去的人的特點和心理!
一.做錯事不面對,無賴到底!
這種人,做錯事情也知道錯誤的地方,卻不改正,將錯就錯,撒潑打滾在家做吃等死,心裡想反正已經錯了也不去賺錢,要在家啃老,還一副自得其樂的表情,讓人看了實在是咬牙切齒,甚至覺得可悲,一個人不怕沒有文化,不怕一無所有,怕的是懶惰,怕的是不努力,還人品出現問題!
二.即使在家混吃等死,就連基本家裡也不收拾有些人不是懶惰,而是習慣,生活中不將就打理家務和自己!家裡衛生起居亂的一塌糊塗,還洋洋得意的說返璞歸真,灑脫!這種人的特點做事沒有毅力,習慣性找藉口!
三.這種也是最可惡,最可憐的!明知自己窮,卻還裝可憐!
在現今這個社會,只要你肯付出是不會過得有多差的,如果肯努力,肯付出行動,成功也是必然的!
可是這種人只會裝可憐博同情,抱怨生活的不公,人生的可悲卻不願付出汗水和努力!
四.過於猜忌別人,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個可以理解,但是太偏激,就過分了!人與人交往,靠的是真誠相待,彼此信任對方,但是這些人偏偏誤解別人的善意,扭曲別人的意圖,這種人不論做朋友,還是一起做事業,是很難相處的!
人無完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在該奮鬥的年紀,要靠自己的雙手來努力創造美好的未來生活,安逸不是一般人能有權利選擇的!要懂得奮鬥人生!
-
3 # 書海無塵
孔子說,有教無類;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在孔子教學的過程中,曾經面對面的被子貢進行不文雅的言語評述,甚至於有過較不溫和的身體接觸行為。
孔子對此不以為意,繼續溫和的進行講學。
後來子貢被孔子高尚的情操和淵博的知識所折服,毅然拜師,追隨老師進行列國講學活動。
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生的惡人,也沒有不會變好的惡人。
他只是缺少一個為他指明方向的賢(或聖)人而已。
-
4 # 山淼文學
其實並不能說這種人可恨,仔細想來,我們有幾個人能做到,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改變自己呢?
我老婆是個很執拗的人,認準了的是絕不改變,一條道走到黑。說她不知道自己錯了嗎?不承認罷了。她很有主意,不管對錯,有時候很容易就能聽從別人的勸解,有時候又九頭牛都拉不回來,你說矛盾不矛盾。
其實仔細想想,也沒什麼矛盾的,一般她聽從的都是之前沒有考慮過或沒聽說過的事物,她覺得有道理,就聽了採納了。而不聽從建議說明之前她已經胸有成竹了,別人的話只是耳旁風。
有時候確實讓人挺可氣的,明明就是錯的,還非要錯下去。不過翻過頭來想,這不也說明她是個獨特的存在嗎?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自我修正,那麼都成為成功者,這個,不可能的事吧!
所以,想通了,也沒什麼可氣的了,人無完人,這就是她的可愛的缺點。這個缺點不妨礙她是個善良的女人,不妨礙她在大是大非面前每次都能站對隊伍,更不妨礙她擁有幾個非常真誠的好閨蜜……
所以,一個人做錯了事,能夠自我修改自我完善是最好的,如果不能,也要看因為什麼,如果是故意不去改正,而且還把事態擴大化,那麼就是不可原諒的。不過一個人到了可恨的程度,那需要他做多麼大的錯事啊!
心態放平和些,努力給別人好的建議,也努力聽從別人好的建議,不斷改進,爭取少犯錯不犯錯,慢慢迎接你成功的人生!
回覆列表
毋庸置疑,不知悔改的人,必是可恨的。
戰國時期,一位叫做藺相如的人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完璧歸趙,又在澠池會上立了功,被趙王封為上卿,位列大將軍廉頗之上。對此廉頗甚是不服,認為藺相如只是動動嘴皮子怎麼能跟自己真刀實槍打下來的顯赫戰績相比,總想著要找機會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以後非但沒有生氣而是處處避讓著廉頗,別人都以為他是害怕廉頗才如此退讓。而藺相如卻說:“秦國顧忌我們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才不敢貿然攻打,如果我與廉將軍不和,秦國必然藉機進攻,所以我退讓廉將軍是為趙國的安危著想啊。”這番話傳到廉頗耳朵裡之後,廉頗深感羞愧,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去給藺相如請罪,從此兩人成為至交,保衛趙國。這也是成語負荊請罪的由來。
試想一下,如果廉頗在得知自己的所作所為會給國家安危帶來大禍之時,還不知悔改的話,那麼將禍患無窮,極有可能導致國破家亡。
一個優秀的人,必定是懂得自律自省的人。
毛主席曾說過:“人不能沒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那樣一個人就不能進步。 ”
不怕你犯錯誤,就怕你不知悔改。不正視自己的錯誤,不肯改過自新的人,不止可恨,更是可憐之人 。這一生我們總要伴隨著大大小小的錯誤去成長,在錯誤中總結經驗教訓,做到吃一塹長一智。
“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人無完人,犯錯誤之後,能及時更正,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