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南史
-
2 # 白鷺未霜
先說答案,因為四點底是屬火的偏旁。
我們的朱皇帝在開過之初,就給後代定了一條非常古怪的規矩。子孫後代起名,需要按照金木水火土生克的要求,給名字配偏旁。除了朱元璋兒子這一輩名字只有兩個字外,後世子孫都是論字排輩,名字都是三個字。
五行生剋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此輪迴。
一種比較好記的方法是,木頭拿來生火,大火把森林燒成灰就成了土,土裡有金屬礦物,鍊鋼鍊鐵要熔成鐵水,水又滋潤了草木。舉例來說,朱元璋兒子這一輩屬木,長子(懿文太子)朱標,寧王朱權,後來的成祖朱棣。
到了建文帝朱允炆、明仁宗朱高熾,漢王朱高煦這輩,就是木生火了。
明宣宗朱瞻基是土字底,是火生土。
明英宗朱祁鎮、代宗朱祁鈺是土生金。
明憲宗朱見深是金生水。
明孝宗朱佑樘是水生木(已經完成金木水火土的一個輪迴了)
……(之後的皇帝略去)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曾經吐槽過,因為朱八八搞了這麼一套奇葩的規矩,而漢字中正兒八經的偏旁部首的字只有那麼多,這就造成旁系的皇室成員經常字不夠用,而且古代講究不能犯祖先長輩的機會,很多用過的字也不能用,直接結果就是生造了很多漢字來湊數。
舉個例子:回到我們問題中提到的朱厚照,這哥們兒掛的時候就三十來歲,連個兒子都沒留下。在內閣首輔楊廷和的主持下,他的堂弟從旁系入繼大統。就是後來的明世宗嘉靖皇帝 —— 朱厚熜。
看這個名字你就知道肯定是個藩王,因為“熜”這個字實在不是什麼常用的字。
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今社會對於取名字已經很少沿用老祖宗的那一套了,也就是字輩,但是還是有很多繼續沿用的,如果翻開族譜,還是可以看到自己祖輩所編排的字輩表。
雖然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農民出身,文化水平不算很高,但是卻為後代的取名立下了很多規範,其中就有關於這個後代取名的規矩,我們知道朱元璋有二十多個兒子,每一個兒子都是木字旁,並且朱元璋給每個兒子定了一個輩份表,每個表有20個字,由於朱元璋很多兒子都是在他為登基做皇帝就已經出生了,所以朱元璋的兒子是沒有字輩的,只是由孫子輩開始,但是兒子們依然遵循五行相生的,所以朱元璋的兒子們都是以木作為偏旁,如:朱標、朱棣。
朱元璋規定,從孫子輩開始,每一輩的人都要用輩分表中的字,名字中第二個字必須帶有一個五行的偏旁或組成部分,還要以金木水火土依次迴圈,我們知道對於五行有很多講究,比如: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大家都知道,明成祖朱棣透過靖難成功奪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所以明朝就改成了燕王朱棣的一系。
燕王朱棣一系朱元璋所排字輩: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自朱元璋駕崩之後,因為太子朱標早逝。所以第二任皇帝是皇孫朱允炆,隨後燕王朱棣發動靖難,成為第三任皇帝,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從朱棣之後,都是嚴格按照字輩以及五行相生的道理來取名字,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一直到明思宗朱由檢,都是按照朱元璋所定的規定來取名字。
朱元璋的子孫嚴格按照這個規定起名字,譬如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還有很多例子,其中包括燕王的兒子朱高熾,是高字輩的火旁,然後就是朱瞻基,是瞻字輩的土字旁。
特別說明一下,如果朱棣沒有發動政變奪權,那麼太子朱標一系的字輩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明朝第二任皇帝是叫朱允炆,因為太子朱標早逝,所以朱元璋直接讓孫子朱允炆成為皇太孫。
明武宗朱厚照為什麼這個照是四點水,有沒有違背朱元璋的規定呢?根據朱元璋的規定,高(火)瞻(土)祁(金)見(水)祐(木)為一個五行輪迴的話,那麼到了厚這裡應該是屬火,但朱厚照這個照字是四點水,為什麼會這樣,就要從中國對於這個四點水的理解了。
在我們學習漢字的時候,通常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很多漢字明明和火有關係,但都是以四點水作為偏旁,比如:熱、煮、蒸、煎、熬等等。
要了解為什麼會這樣,首先要從“火”這個字開始說起,“火”字是一個很簡單的字,而且表達的意思也很清楚,在它原始的字形在甲骨文中是一個火苗的樣子,是有點像“山”的字形的,隨之後來的演變才成為現在的“火字”。
拿“熱”字來做參考,熱的原始字形是一個人拿著一個火把的樣子,表示用火給物體增加溫度。如今的簡化字形中,是由“火”和“執”構成,“執”本身也有拿,握的意思。
其餘的四點水的很多字都是這樣來的,看到這裡,應該會明白了,“火”字作為偏旁部首放在漢字的底部的時候,往往就簡化成為了四個點,“四點水”只是我們對它的一個叫法而已,它們的本義卻是和“火”有關。
朱厚照的照字,也就是這樣由來的,四點水作為偏旁的時候,大部分的字都和火有關係,三點水或者二點水作為偏旁的時候才是和水有關係。
所以,朱厚照這個名字是按照朱元璋的規定來取的,並沒有脫離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