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開在沿途的丁香花

    中國是茶的故鄉,華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普及於明清之時。中國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茶之所以能經久不衰,這與中國的茶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和、靜、怡、真”,其特色是將儒、道、佛三家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具有廣義性和寬泛性。茶文化,禪文化,融成茶禪文化,是我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而“禪”是梵文“禪那”的省音譯,意譯為“思維修”,“靜思慮”,是透過靜坐調節身心,超越狹隘的自我的修習方法。

    道家講求道法自然,儒家則是勸人化干戈為玉帛,佛家則是深究人本身。人往往在獨處時才能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人生。一杯清茶、靜心養神,品味人生百味。

    和平常我們喝茶不一樣,不是一捻茶,一杯開水,一衝一泡。這隻能算是喝茶,算不上品茶,更談不上茶道。真正的茶道,並沒有那麼簡單,程式非常繁多,分為禮佛、淨手、焚香、備器、放鹽、置料、投茶、煮茶、分茶、敬茶、聞茶、吃茶、謝茶等。再浮躁的人,這一番程式下來,早已經忘記了凡塵瑣事,凝心靜氣間品出了茶的韻味,也感悟了禪的意境,兩者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

    禪講究的是靜,而茶是在一系列繁雜的動作後醞釀出的一種沁人心脾的獨特味道。這一動一靜之間,造就了一種完美的境界,可以讓人忘卻煩惱,拋卻凡塵瑣事,感悟人生的真諦。

    要保持一顆真心,體驗一方茶席需一顆乾淨的心全神投入,在淺啜甘茗之間達到內心的寧靜。對待生活也是如此,需要全身心投入,來不得半點馬虎,今天你欺騙了生活,改天生活定會給你同樣的回報,這樣做簡直就是自欺欺人、得不償失;要學會真誠對待身邊的每個人,保持一份純真,沒有那麼多的爾虞我詐、惺惺作態,讓自己的心不在一個個謊言中迷失自己。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生猶如茶一樣,或濃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細細的品味。

    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當我們呱呱墜、帶著哭聲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不論對誰來說,就要面對這紛繁世界的種種挫折與磨難;

    第二道茶香如愛情,當我們在歷經磨難中,會有那些與你產生共鳴的異性,而最終他們之中只有一個人陪伴著你走完平凡的一生,就如茶一樣,前一杯太濃,後一杯太淡,幽香撲鼻的只有這一杯,恰好適合你;

    第三道茶淡如清風,當我們經歷了人生的各種甜美也好、痛苦也罷,我們在回過頭來看,雖然艱辛,但在踏上山頂的那一刻,你會覺得什麼都是值得的,起碼沒有後悔過,沒有後悔因為缺少奮鬥而消磨了大好的青春年華,這一刻,清風徐來,你的心是那麼的安靜與舒暢。

  • 2 # 愛寫字的文藝青年

    何為“”一動一靜”,是否對應”勞逸結合“”那就暫且順著這個方面來淺談幾句!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其生命!生命在於運動,生老病死,無而不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人活百年,白骨一堆!其中的因果所謂順應天道!

    有時人就像一本書,你得意義,取決你的內容!有人願意讀你!說明你的內容足夠吸引人!有著很強的同理性!也說明更真實!更具有借鑑意義!容易起裙帶效應,感同身受,才會更突出價值!

    怎樣才能提高你自身內容的豐富與層次呢!首先,你得動起來!怎樣做呢!你只有不斷地去行動,不斷地去經歷,透過社會閱歷來豐富你的內容,提高你的層次!只有這樣你才更符合這個社會,因為你是這個社會的產物,所以才會變的更加真實!

    何為靜!

    落葉歸根!秋葉靜美!夕陽的歌下!一輩子很長!珍惜時間!生命的逝去,代表著永恆的寧靜,如果你想活的更有意義!請多動動吧!

  • 3 # 現象錄

    動靜之道,合於陰陽之學。古人崇尚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動中取靜,靜久宜動。張弛有道。

    道家講求道法自然,儒家則是勸人化干戈為玉帛,佛家則是深究人本身。人往往在獨處時才能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人生。一杯清茶、靜心養神,品味人生百味。

    茶文化形成了真正的茶道,程式分為禮佛、淨手、焚香、備器、放鹽、置料、投茶、煮茶、分茶、敬茶、聞茶、吃茶、謝茶等。即使再浮躁的人,這一番程式下來,早已經忘記了凡塵瑣事,凝心靜氣間品出了茶的韻味,也感悟了禪的意境,兩者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

    禪講究的是靜,而茶是在一系列繁雜的動作後醞釀出的一種沁人心脾的獨特味道。這一動一靜之間,造就了一種完美的境界,可以讓人忘卻煩惱,拋卻凡塵瑣事,感悟人生的真諦。

    靜能使人保持一顆真心,體驗一方茶席需一顆乾淨的心全神投入,在淺啜甘茗之間達到內心的寧靜。對待生活也是如此,需要全身心投入,來不得半點馬虎。

    唐代茶聖陸羽,幼承佛門高僧撫養成長,成年後遊歷名山大川,深諳山靜水動之靈機,品茗之道,襌茶一味,意味悠長,回味無窮!

  • 4 # 麻帥新媒體賺法聯盟創

    一動一靜人只有先滿足物質上的需求,精神上才能夠去追求。

    禪者

    禪者談笑生死,無畏、無惑,心在光明地,從容人世間。養身、養生和修禪不能混稀,中國傳統的君子修身養性是為了求學問,包括為人處世、身心休養、人與大自然等一切學問。現代人學了很多但是有多少是因為興趣呢?求道和謀生是不同的。

    而在我看來,先有謀生才能求道,在滿足物質基礎才能去追求精神物質。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追求。重要的是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得到了表揚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