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先順著問題說兩句。這個問題的意思,是不是想說唐朝以後中原王朝軍隊的戰鬥力都下降了,比如說北宋、南宋都被遼夏金元壓著打,明朝打不過清朝之類。
怎麼說呢,這要從戰鬥力構成和兵制優劣兩個層面來說。
一、戰鬥力構成要素要哪些
1.兵員數量
2.軍隊組織化程度
3.個體武技水平
4.武器技術水平
5.後勤補給。
以上是幾個主要的要素,當然也有其他的,比如精神因素,凝聚力,政治形勢,將官指揮藝術等等,都會對戰鬥力構成一定影響。但我認為,以上5條是最主要的,而其他因素是在比較特殊的情況下發揮作用。
唐朝以後中原王朝的戰鬥力真的下降了嗎? 這是個關公戰秦瓊式的問題。 我們無法縱向比較唐朝和宋朝誰的戰鬥力更強。因為唐宋軍隊沒有直接交過手。也沒有可以拿來作為參照的物件。
橫向參照是有的,宋朝與遼、金、西夏、蒙元作戰,始終是處於下風,這是毫無疑問的。但這是當時形勢決定的,是多種因素交織形成的。宋朝所處的時代,正處於遊牧、漁獵等民族完成封建化的大歷史階段,契丹到遼的進化非常明顯,遼國的封建化程度要遠遠超過匈奴、鮮卑、柔然、突厥等前代的少數族。
封建化最大的好處是,國家組織化程度提高了,能夠建立起完善的軍事體系,這個體系,包括兵員徵發、軍事理論、軍事訓練、武器製造、防禦設施、補給系統、職官系統等等。
遼國比北宋建立的還要早,這樣一個封建化程度極高的大帝國,和北宋是完全對等的。無論國力還是軍力,都是不相上下的。所以北宋開國時以鼎盛的軍隊打幽州死活就是打不下,這是國與國的戰爭,遼朝的戰爭狀態與宋朝一樣,國力相同,肯定就是不相上下。
所以大家覺得北宋弱, 這是一個誤會。北宋開國之時並不弱,能與國力同樣鼎盛的大遼打得平分秋色,而且北宋在地理形勢上處於相對劣勢,能有這樣的表現,已經非常強勁了。
唐朝呢?唐朝滅東部突厥、滅吐谷渾、滅高昌等,看起來戰果非常輝煌。特別是打頡利可汗,只用了幾萬人,打了半年,就把橫行漠北的草原帝國給消滅了。很多人把這個作為唐軍厲害的證據。唐軍確實有過人之處。
但是唐朝的對手弱,突厥並沒有完整的國家形態,突厥諸部是聯盟的狀態,有事發兵,無事各管各。突厥也不像遼國有完善的防守設施,遼國燕雲十六州特別是幽州的防守狀態和技術,絲毫不亞於北宋,北宋無法取巧,只能硬攻。那麼唐朝打突厥則不然,突厥與唐交界之處沒有任何城守設施,唐軍要來便來要走便走,只要唐軍願意,很容易打出突襲戰。
也就是說,唐軍打突厥其實是不對等戰爭。後來唐朝與吐蕃發生戰爭,吐蕃的國家形態遠比突厥要強,唐軍便也顯出疲態了。
那麼,我要表態的意思是,從廣義上講,軍隊戰鬥力與國力是成正比的,任何戰爭打到最後打得都是國力。唐朝前後,軍隊戰鬥力最多隻能從騎射技術、武器技術水平上說一說高低之分。如果只論技術的話,肯定是越往後世技術水平越高。
二、兵制孰優孰劣
唐朝經歷了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變化,這個與兵源質量其實沒有多大關係,對軍隊戰鬥力的影響似乎也不是直接關第。
兵制大概有這麼幾種:
1.商周春秋的貴族兵制,彼時戰爭都是貴族的事,參軍的也大部分是貴族或平民。奴隸沒有資格當兵。
2.徵兵制。就是寓軍於民,國家對全體適齡男性進行普遍的徵發,這種兵制建立在國力強盛的基礎上,國家的控制力比較強,有足夠完善的組織完成兵員徵調。比如兩漢的前期,都是普遍徵發制度。這種兵制的好處是兵員基數大,劣勢是兵員基本素質不高,大多是以量取勝。
3.世兵制。多用於亂世,比如三國兩晉南北朝。國家控制一部分經濟地位 比較低下的百姓,將之稱為兵戶、軍戶,軍戶的世代當兵,父死子繼。世兵制的優點是操作簡便,不需要龐大的國家機器,只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權即可。兵員長期訓練,素質也比較高。但缺點是兵員參戰熱情不高,地位不高,到後期逃亡日增,難以維持。
4.府兵制。創始於西魏北周,其實是徵兵制與世兵制的一種中間狀態。國家把一定數量的百姓劃歸軍府管理,軍府的軍戶按照一定比例徵發兵員,比如三丁抽一。府兵每年擔負一個月到45天的作戰或值班任務,閒時則回家種田。這種制度的好處是,兵員群體相對穩定,訓練水平比較高,而且組織難度不大。但缺點是,府兵的鄉土觀念都比較重,不願意進行遠途長期作戰。同時府兵需要均田制予以經濟保障。唐朝均田制被破壞、作戰距離拉長、士兵番長時間增多,將府兵制徹底破壞了。
5.募兵制。唐朝中期繼府兵制後形成規模,其實隋朝後期已經出現了。核心要義就是國家出錢,按照一定體質標準,進行選拔式的兵員徵發。優點是選取的兵員素質較高,缺點是募兵所有經濟負擔都要由國家財政承擔,經濟壓力比較大。所以同樣是募兵制的北宋,就被軍費給壓垮了。
所以,結論是,兵制本身並無絕對的優劣,只要與當時國力條件、社會形勢相適應,就能發揮出其積極的一面。北周和隋用府兵制統一了天下,唐朝卻不能將之貫徹到底。曹魏用世兵制稱雄三國,但東晉南朝的世兵制卻逐漸衰微。就是這個道理。
我想先順著問題說兩句。這個問題的意思,是不是想說唐朝以後中原王朝軍隊的戰鬥力都下降了,比如說北宋、南宋都被遼夏金元壓著打,明朝打不過清朝之類。
怎麼說呢,這要從戰鬥力構成和兵制優劣兩個層面來說。
一、戰鬥力構成要素要哪些
1.兵員數量
2.軍隊組織化程度
3.個體武技水平
4.武器技術水平
5.後勤補給。
以上是幾個主要的要素,當然也有其他的,比如精神因素,凝聚力,政治形勢,將官指揮藝術等等,都會對戰鬥力構成一定影響。但我認為,以上5條是最主要的,而其他因素是在比較特殊的情況下發揮作用。
唐朝以後中原王朝的戰鬥力真的下降了嗎? 這是個關公戰秦瓊式的問題。 我們無法縱向比較唐朝和宋朝誰的戰鬥力更強。因為唐宋軍隊沒有直接交過手。也沒有可以拿來作為參照的物件。
橫向參照是有的,宋朝與遼、金、西夏、蒙元作戰,始終是處於下風,這是毫無疑問的。但這是當時形勢決定的,是多種因素交織形成的。宋朝所處的時代,正處於遊牧、漁獵等民族完成封建化的大歷史階段,契丹到遼的進化非常明顯,遼國的封建化程度要遠遠超過匈奴、鮮卑、柔然、突厥等前代的少數族。
封建化最大的好處是,國家組織化程度提高了,能夠建立起完善的軍事體系,這個體系,包括兵員徵發、軍事理論、軍事訓練、武器製造、防禦設施、補給系統、職官系統等等。
遼國比北宋建立的還要早,這樣一個封建化程度極高的大帝國,和北宋是完全對等的。無論國力還是軍力,都是不相上下的。所以北宋開國時以鼎盛的軍隊打幽州死活就是打不下,這是國與國的戰爭,遼朝的戰爭狀態與宋朝一樣,國力相同,肯定就是不相上下。
所以大家覺得北宋弱, 這是一個誤會。北宋開國之時並不弱,能與國力同樣鼎盛的大遼打得平分秋色,而且北宋在地理形勢上處於相對劣勢,能有這樣的表現,已經非常強勁了。
唐朝呢?唐朝滅東部突厥、滅吐谷渾、滅高昌等,看起來戰果非常輝煌。特別是打頡利可汗,只用了幾萬人,打了半年,就把橫行漠北的草原帝國給消滅了。很多人把這個作為唐軍厲害的證據。唐軍確實有過人之處。
但是唐朝的對手弱,突厥並沒有完整的國家形態,突厥諸部是聯盟的狀態,有事發兵,無事各管各。突厥也不像遼國有完善的防守設施,遼國燕雲十六州特別是幽州的防守狀態和技術,絲毫不亞於北宋,北宋無法取巧,只能硬攻。那麼唐朝打突厥則不然,突厥與唐交界之處沒有任何城守設施,唐軍要來便來要走便走,只要唐軍願意,很容易打出突襲戰。
也就是說,唐軍打突厥其實是不對等戰爭。後來唐朝與吐蕃發生戰爭,吐蕃的國家形態遠比突厥要強,唐軍便也顯出疲態了。
那麼,我要表態的意思是,從廣義上講,軍隊戰鬥力與國力是成正比的,任何戰爭打到最後打得都是國力。唐朝前後,軍隊戰鬥力最多隻能從騎射技術、武器技術水平上說一說高低之分。如果只論技術的話,肯定是越往後世技術水平越高。
二、兵制孰優孰劣
唐朝經歷了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變化,這個與兵源質量其實沒有多大關係,對軍隊戰鬥力的影響似乎也不是直接關第。
兵制大概有這麼幾種:
1.商周春秋的貴族兵制,彼時戰爭都是貴族的事,參軍的也大部分是貴族或平民。奴隸沒有資格當兵。
2.徵兵制。就是寓軍於民,國家對全體適齡男性進行普遍的徵發,這種兵制建立在國力強盛的基礎上,國家的控制力比較強,有足夠完善的組織完成兵員徵調。比如兩漢的前期,都是普遍徵發制度。這種兵制的好處是兵員基數大,劣勢是兵員基本素質不高,大多是以量取勝。
3.世兵制。多用於亂世,比如三國兩晉南北朝。國家控制一部分經濟地位 比較低下的百姓,將之稱為兵戶、軍戶,軍戶的世代當兵,父死子繼。世兵制的優點是操作簡便,不需要龐大的國家機器,只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權即可。兵員長期訓練,素質也比較高。但缺點是兵員參戰熱情不高,地位不高,到後期逃亡日增,難以維持。
4.府兵制。創始於西魏北周,其實是徵兵制與世兵制的一種中間狀態。國家把一定數量的百姓劃歸軍府管理,軍府的軍戶按照一定比例徵發兵員,比如三丁抽一。府兵每年擔負一個月到45天的作戰或值班任務,閒時則回家種田。這種制度的好處是,兵員群體相對穩定,訓練水平比較高,而且組織難度不大。但缺點是,府兵的鄉土觀念都比較重,不願意進行遠途長期作戰。同時府兵需要均田制予以經濟保障。唐朝均田制被破壞、作戰距離拉長、士兵番長時間增多,將府兵制徹底破壞了。
5.募兵制。唐朝中期繼府兵制後形成規模,其實隋朝後期已經出現了。核心要義就是國家出錢,按照一定體質標準,進行選拔式的兵員徵發。優點是選取的兵員素質較高,缺點是募兵所有經濟負擔都要由國家財政承擔,經濟壓力比較大。所以同樣是募兵制的北宋,就被軍費給壓垮了。
所以,結論是,兵制本身並無絕對的優劣,只要與當時國力條件、社會形勢相適應,就能發揮出其積極的一面。北周和隋用府兵制統一了天下,唐朝卻不能將之貫徹到底。曹魏用世兵制稱雄三國,但東晉南朝的世兵制卻逐漸衰微。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