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聶作平

    當然還有別的選擇。

    我們來看當時的局勢。魏國鄧艾、鍾會兩支大軍入蜀,鍾會在劍門關與姜維爭鬥,鄧艾則翻越摩天嶺,突然出現在成都平原,並在綿竹殺了諸葛瞻父子,成都無險可守,也無可調之兵,於是劉禪選擇了投降。

    對這個扶不起的阿斗來說,幾乎是必然選擇。

    那麼,其它選擇呢?

    一是據守成都死嗑。但成都屬於易攻難守之地,並且蜀國力量薄弱,估計除了增加更多的傷亡,且可能危及劉禪本人性命外,於事無補;

    二是像他的兒子北地王劉堪那樣舉家自殺,落得個乾淨徹底。但貪生怕死的劉禪顯然最不願意走的就是這條路。

    三是退往南中,向蠻族借兵,以圖東山再起。當時有人提了這一建議,但遭到了否定,否定者認為,蠻族反覆無常,如今勢窮去投,很難說他們會真心相待。

    四是投奔東吳。三分鼎立,魏國強大而蜀、吳弱小,弱小的兩方只能唇齒相依。不過,有大臣指出:天下豈有寄居於他國的天子?

    議來議去,君臣們的主流意見還是:投降。

  • 2 # 天香雲外飄

    (一)像孫權一樣,雄才大略的人,投降就沒有好下場。堅決不能投降!

    當初,曹操在官渡,擊敗了袁紹大軍,基本上統一了黃河流域地區;然後,曹操親率20萬大軍(號稱百萬)南下,想借機一舉消滅,孫權集團和劉備集團。

    當此情景,孫權就問計群臣,孫吳是出戰呢,還是請降呢?!然後,周瑜和魯肅等臣下回答說:”像我們這些下人,若是投降曹操的話,倒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主公(孫權),也投降的話,問題就大了!”於是,孫權才決定,聯劉抗曹的。

    (二)像《三國演義》原著小說中的“後主”劉禪,本身就是扶不起的“阿斗”。選擇投降,是名智的選擇。

    按《三國演義》原著小說的描述。昔年,常山趙子龍,在當陽長坂坡幾進幾齣,救出“阿斗”(劉禪)。後來,劉備假惺惺地,故作高姿態,當眾把阿斗往地上一摔,據說,就是這一摔,把阿斗給摔傻了!

    後來,劉備在白帝城,病危託孤時,就曾叮囑諸葛亮:若阿斗(劉禪)可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就另作選擇(另立名君的意思)。而我們都知道,劉備看人用人,是很準的。如劉備曾勸諭過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然後,諸葛亮用馬謖守街亭,結果街亭就丟失了!

    (三)魏國軍隊兵臨城下,後主劉禪投降魏國,是最好的出路。看一下分析理由:理由一是,魏將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蜀將諸葛瞻父子已戰死綿竹;理由二是,蜀國的主力,由姜維率領,已被魏將鍾會牢牢地拖住了,遠水救不了近火;理由三是,倘若選擇投降吳國,就不太現實,路途既遠,而且,吳國也不敢亂接手這個“燙山芋”,就像當初,關羽敗走麥城時的遭遇一樣,徒受其辱而已!

  • 3 # 生猛歷史

    三國曆史在諸葛亮去世後就進入了尾聲。諸葛亮去世前確定蔣琬、費禕為政治繼承人,姜維為軍事上的繼承人。在蔣琬費禕當政時期,姜維的權力受到極大的限制,屢次堅持北伐都只是小打小鬧,而當他真正掌握權力時,蜀國已經氣數將盡。在魏軍南征中,蜀後主劉禪面對鄧艾大軍選擇投降,蜀漢正式滅亡。那麼如果劉禪不降魏,還有別的選擇嗎?

    蜀國滅亡於魏國的南征。當時魏軍的主將分別是鄧艾、諸葛緒和鍾會。鄧艾和諸葛緒各帶兵三萬,鄧艾牽制姜維主力的正面,諸葛緒遮斷姜維的後路,鍾會則帶著十幾萬大軍從斜谷、駱谷南路並進,進軍漢中。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姜維形象

    魏延鎮守漢中時,在漢中外設立了許多據點以抵抗魏軍。姜維當權後蜀軍兵力收縮,無力堅守,於是決定撤掉據點,聚集兵糧,集中駐守漢樂兩城。魏軍攻城不下,又無野可掠,糧草不濟,必定退兵。這不失為良策,但終究冒險。鍾會兵力足夠,便圍困漢樂兩城,自己直驅西南,拿下陽安關,蜀中便只有劍閣可守了。

    關鍵時刻,姜維大軍迅速回守劍閣,擺脫了鄧艾和諸葛緒大軍的圍困。鄧艾和諸葛緒大軍隨後追趕,發現了一條極為險峻的道路,直通蜀漢首都成都,蜀軍並無防備。鄧艾大軍便伐山開路,走了無人之地七百多里,直接攻到了成都,並且破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的大軍,兵臨成都城下,蜀後主劉禪選擇投降。

    電視劇《虎嘯龍吟》中的鐘會形象

    綜合考量當時的局勢,其實蜀後主劉禪的投降絕非正確之舉。因為當時鄧艾大軍從小道攻到成都一路上艱難險阻,實際上已經是強弩之末。鄧艾軍之所以能破諸葛瞻大軍,實際上是因為置之死地而後生,不得已激發了銳氣。然而成都堅固,鄧艾不能短期攻下,更不可能長期圍困。劍閣未破,鍾會的大軍也未能進入,此時鄧艾軍實際上是甕中之鱉。劉禪堅守,反而能保全自己。

    電視劇《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中的鄧艾與鍾會形象

    姜維在劍閣聽說諸葛瞻兵敗後,又得到了眾多不同的流言。有的說後主要堅守,有的說他要逃往成都,也有人說他要前往雲南。姜維不知虛實,只能引兵往西南方向推卻,結果接到了投降的命令,終於大勢已去,三國時代也走向了尾聲。

    參考文獻

    《三國志》

    呂思勉:《三國史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是小時候非常想要的達到,長大後完全沒興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