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菡3715
-
2 # 橙色陽陽
道德體系,我看的淺不深,拙見勿笑。總感覺歷史的道德和生活貧富有很大關係。每個時代都是叛亂更換下一個時代,窮幹富。成王敗寇,誰贏了誰就是對的誰就是道德的制高點。史書有多少是真事呢?
-
3 # 私家偵探667
謝史先生邀答。
唐睿宗光宅元年,太后(武瞾)平定李敬業叛亂。侍御史魚承曄之子魚保家,和李敬業過從甚密,——許多朝臣因為和李敬業有來往,或遭刑戮,或受左遷和流放,不知什麼緣故,唯獨魚保家免遭刑罰,得以留任京官。
垂拱二年春,太后詔告群臣,天下人事任免權由她直接掌管。魚保家因為得到特赦,一來想報答太后不殺之恩,二來想體現自己忠君愛國的實績,於是就藉此機會上奏嶄新的施政方案。魚保家所奏的方案亦即——鑄造銅箱,使天下臣民都能將意見透過銅箱密奏,直達天聽。
銅箱分為四格,在上面分設投書口。銅箱東面寫著“廷恩”,這是為了讚揚太后,對太后政績謝恩,以及為尋求任官而晉升者所設。銅箱西面是“伸冤”,這是為受到冤屈或遭到不公正待遇的人訴苦,要求伸張正義而設。南面是“招諫”,為對朝政得失起諷諫作用而設。銅箱北面是“通玄”,是為各種自然災害,以及有關軍事機密而設立的。銅箱的構造和特點是,信函一旦投入其中,就沒有辦法再收回。
太后看了方案,認為此乃下意上達之妙計,下了第一道懿旨,立即執行。魚保家因此而受到重賞。
是年三月八日,銅箱設立在了與外界接觸頻繁的宮門旁邊。
緊接著,太后又下了第二道懿旨,命諫議大夫,正五品上,補闕從七品上,拾遺從八品上各一人,擔任銅箱的管理工作。與此同時,洛陽各個角落也貼出佈告,同時向全國州縣發出通知,要求普通百姓瞭解銅箱的用途,號召百姓進京投書。
“告密之門”由此向天下大開。
附帶說一下,告密之門開設未久,就有一封投書塞入銅箱。——投書的內容直指魚保家,指控他曾為李敬業製造武器,併為叛軍行諸多方便。投書以激烈而憤怒的口吻陳述,列舉了許多事實為證據。魚保家立刻被捕入獄,經過調查,罪證確鑿,在市場處以斬刑。——此誠為命運弄人之一大謬事。由此不禁使人聯想到一千多年前的商鞅做法自斃、五馬分屍的故事。很多年以後,法國大革命時期,國會議員約瑟夫.喬丹發明了“斷頭機”,而自己卻成為‘’斷頭機"第一個被處死者。——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古今中西,概莫能外。
告密之門大開以後,歷來被視為草芥螻蟻的底層庶民百姓,也有了參與國家政治的機會。由於太后對銅箱非常滿意,且擴大了獎勵範圍,佈告普天下的告密者,不分尊卑,不問職業或身份,一律供五品官待遇,一路上都住驛亭官舍,每餐提供五品官的待遇。各處官吏,不得對告密者做任何詢問,抵達神都洛陽後,住在平時供給外國使節住宿的司賓寺,有專門的官吏接待。而官僚貴族以及大小官吏,卻成了批判的物件。不論中央和地方,不論官銜高低,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
自此,整個神都洛陽猶如捅了馬蜂窩一般,男女老幼,都為之激動狂熱。全國的民眾,像蝗蟲般撲向洛陽。
面對這史無前例席捲全國的狂飆,政府部門的行政事務自上而下,幾乎全面停頓。
透過告密,既能打擊可恨的特權階級,報復仇家,同時又能升官發財,此一石二鳥之大好事,何樂不為呢?
在無數告密者中,太后精心挑選的第一個人物,就是波斯人索元禮。
索元禮對太后表忠心說,只要為了太后,不管遇到幾千幾萬敵人,我也會將對方消滅精光。
從此,索元禮一躍而為遊擊將軍,掌管刑獄。
索元禮沒有讓太后失望,他殘忍的本性即時發揮。每收到一封告密信,只要稍有懷疑,索元禮絕不給解釋的餘地,立即逮捕。只要逮捕一個人,必定有數十人甚至數百人連坐被捕。
在所有告密者當中,最出色的莫過於一個叫來俊臣的人,人稱“魔鬼羅剎的化身”。比起來俊臣,索元禮也遜色多了。來俊臣和稍後登場的周興——此人亦是靠告密起家者——後來被人們合稱為“周來”,成為酷吏的同義語。
此後,包括索元禮、來俊臣、周興在內的十一名酷吏將一一登場,上演連魔鬼都要退避三舍的“告密門”。種種事蹟,可參讀《舊唐書.酷吏傳》。
告密之風在中國歷史上影響絕對不小,踐踏了人類的道德底線,破壞了正常的人際關係,惡化了基本的生存環境。
回覆列表
每一個新舊思想的交替之間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去談史就要花很多時間去用史料解釋,那麼我就依據現實來談下這個問題。
儒家思想說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如今家這個小單位,已不再穩定。所謂的民主家庭,好多是不倫不類,父不父子不子,父母為子女做牛馬,有的子女還要怪父母沒本事。父不慈子不孝,做父母的嫌兒女給錢少,做兒女的嫌父母是累贅,大家都不平,家裡怨言多了,和諧的氣氛少了,誰有錢誰是老子,道德規範形同虛設。
師道尊嚴,長幼有序。尊其師,信其道,而現實社會里,老師被認為是騙子,做什麼,就會被認為居心不良。學校裡學生是大爺,遲到的天天遲到,老師講道理,學生照遲不誤,班主任還要打電話給家長,忙得忘記了,還要罵老師不負責,打得早了,有的家長還要罵:要你老師幹什麼,我兒交給你了,你不給教好。天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家和學校,都是孩子成長受教育的地方,這兩個地方沒有了秩序,沒有了規範,社會怎能建立良好的道德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