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後來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後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脫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著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所以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建立事業,這才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說袁紹與曹操一戰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他如果聽忠臣的話,那曹操怎麼可能勝得了他呢?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為什麼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啟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還不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董卓便是敗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點好色,張繡投降後,曹操在營中尋樂,便找了張繡老婆來玩弄,後來張繡當然惱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虧命大,否則也被張繡結果了.
曹操修了銅雀臺後,還要把東吳的“二喬”放於臺上,於是便讓孔明用這點激了周瑜,讓周瑜決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敗.三國中還有一些賣主求榮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結果.與之相反的則是關羽了,他不貪財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敬佩.若不是因為他一點點的驕傲,以及劉封的見死不救,他也不會死得那麼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為人不能貪財色,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剛正不阿的人.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後來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後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脫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著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所以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建立事業,這才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說袁紹與曹操一戰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他如果聽忠臣的話,那曹操怎麼可能勝得了他呢?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為什麼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啟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還不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董卓便是敗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點好色,張繡投降後,曹操在營中尋樂,便找了張繡老婆來玩弄,後來張繡當然惱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虧命大,否則也被張繡結果了.
曹操修了銅雀臺後,還要把東吳的“二喬”放於臺上,於是便讓孔明用這點激了周瑜,讓周瑜決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敗.三國中還有一些賣主求榮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結果.與之相反的則是關羽了,他不貪財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敬佩.若不是因為他一點點的驕傲,以及劉封的見死不救,他也不會死得那麼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為人不能貪財色,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剛正不阿的人.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