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茶花女稻花梔子花的

    “小時了了”出處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第二》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是選用了文中陳韙(wěi)的話。“了了”古音應讀作(líng,lì),做聰明伶俐講,意思是明白,聰明。偏正式用法。

    說明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為,指不能只看到事物或人的表面現象。

    原文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翻譯

    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到洛陽。那時李膺名氣很大,擔任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眾的人、有名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去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看門的官吏說:“我是李膺的親戚。”通報了以後,上前坐下來。李膺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回答說:“從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經拜您的祖先老子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侷促不安。

    註釋

    李膺(lǐyīng,110年—169年),字元禮,潁川郡襄城縣(今屬河南襄城縣)人。東漢時期名士、官員。祖父李修,漢安帝時官至太尉。

    大:非常。

    踧踖(cùjí):侷促不安。

    為:擔任。

    詣:前往,到。

    清稱:有名譽。

    中表,古代父親姐妹的兒女為外表,母親兄弟姐妹的兒女為內表,合稱中表。

    乃通:才(予以)通報。

    府君:李膺曾任漁陽太守,故稱“府君。”

    既通:通報之後。既,已經。

    對:回答。

    昔:從前、以前。

    僕:我,謙稱。

    先君,死去的祖先。

    仲尼:孔子,字為“仲尼”。

    伯陽:即老子,姓李,名耳。

    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過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訪您的祖先伯陽為師。先君,死去的祖先。師資,老師。當年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所以說“有師資之尊”。

    奕(yì)世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來。

    莫:無。

    奇:對……感到奇怪。

    語:名詞。話。

    語:動詞。告訴,說。

    小時了了(línglì):小時聰明。了了:聰明,有智慧。

    坐:座位

    -----------------------------------------------------------------------------

    道理啟發

    後來的人就引用這段故事中的兩句話,將“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故表面上雖是讚揚的話,骨子裡卻是譏誚人、輕蔑人的。所以我們應用時便不能將它來稱讚別人,否則將被人誤解你有心譏剌、輕視人了。一個小孩子,先天的聰明自然是好的,但若無後天的培養和努力,也會變成一塊無用的材料,就像方仲永那樣;很多人自恃生性聰明,不肯好好學習,聰明反被聰明誤,長大後反會變成最無用之人。

    在另一方面,再說別的不足時,是不是應該仔細的思考一下呢?不假思索,有時候也是不能隨便運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冷棚葡萄得了白粉病怎麼辦?怎樣有效的預防和治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