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玄祈先知X
-
2 # 照亮我一生的兩個字
我對“梁父”的正確理解是指山名,它座落在山東省泰安市新泰縣境內,全名叫梁父山,又稱映佛山。秦始皇曾封泰山而禪梁父,以表重整乾坤、安邦治國的雄心壯志,對後世影響深遠,因而後來的漢武帝、光武帝也在此舉行過盛大莊重的祭祀活動。
漢唐《樂府詩詞》中有一首名曲《梁甫吟》,也叫《梁父吟》,相傳出自蜀國丞相諸葛亮的筆下,甚是感人,其原文如下:
《梁甫吟》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
裡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
一朝被饞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詩的大意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大將古冶子、田開疆、公孫接因功自大、狂妄不羈,齊國君王齊景公寢室難安,很不放心,卻又想不出妥當的辦法除掉他們。正在他一籌莫展之時,身邊的外交官宴嬰子相機進言,於是他倆合謀,利用“計功食桃”的毒計,致使三員大將自殺身亡。
詩人利用“梁父”之意,毫不留情地譏諷了“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齊景公,其雞腸小度(肚)與國君的地位和肩負的治國重任極不相稱。這樣的人怎麼能把國家治理好呢?
-
3 # 圖文繪歷史
梁父,又叫梁甫,是一座山,不是人名,是泰山邊上的一座小山,海拔只有200多米,古人稱為梁父山,因為山上有個北齊坐佛石刻,又有人叫映佛山,這座不起眼的小山包在古代來頭很大,絲毫不遜色於泰山。
漢武帝還在此地設梁父縣,存在700多年,後被北齊改為岱山縣。
《山海經》記載:封於泰山,禪於梁父。古人認為泰山是天神,君主建國後都要來泰山祭天,而梁父是地神,祭了天后還要拜地神,封是祭天,禪是祭地,這叫感謝上天和地主,所以古代有“封泰山而禪梁父”之說,秦漢時期都有封泰山禪梁父的行為,比如著名的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等。
梁父山石刻《般若波羅密經》,已距今1400多年。
在《史記》、《大戴記》、《漢書》等對梁父均有記載,諸子百家對梁父也相當青睞,比如孔子登梁父,作了《邱陵歌》、東漢張衡的《梁父艱》、諸葛亮的《梁父吟》等。因為梁父為地神與泰山並稱,所以在古時候有很多人都歸葬於此地,世人也留下了很多關於梁父的作品,其中以《梁父吟》為題的數不勝數,各朝代都有,比較出名的有漢代樂府詩《梁父吟》、西晉陸機的、唐代李白的、明朝劉伯溫的等等。
圖為梁父山下的光化寺。
漢武帝時曾在此地設梁父縣,古城在梁父山北面,北齊時梁父縣改名岱山縣,隋朝時城被廢,金朝時毀於戰火,在今天的梁父村還有殘垣斷壁的古城遺址。梁父山上存有北齊時期《般若波羅密經》石刻,附近有和聖墓,明代修建的隱仙觀,而北魏時建造的光化寺已距今1500年曆史了。
-
4 # cyhsagy
"梁父"在歷史上指的是誰?你如何評價這個人?
答:本人學識疏淺 幾乎是到了沒文化的程度 加之本人對歷史上的名人打早就不感興趣 因此抱歉 "梁父"是誰 本人確實無從知曉 更別說要如何評價他
-
5 # 雨後新晴原創
謝大聖書童邀!
梁父在歷史上指的是誰,本人尚不知道,因而無法評價。我對“梁父”的認知,來自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其中載有“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每自比於管仲、樂毅。”
當時不知《梁父吟》是何詞賦,出於對這一概念的好奇心理,查閱資料後得知,這是出於齊地泰山腳下的一首曲賦,稱《梁父吟》,載於《漢樂府》中,是吟詠齊相晏嬰“二桃殺三士”的歷史情節:“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裡中有三墳,壘壘正相似。問是誰家冢?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梁父吟》是一種古樂府曲調,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時,愛吟誦這首古曲,應該是抒發他憂國憂民、懷才不遇、才難啟用的落寞情懷,以及對歷史前塵往事的思考,為他後來出相入仕、審慎用才的政治理念,做了前期的準備工作。
東漢大才張衡,也曾有懷才不遇、政治抱負難以施展的感慨,所作的《四愁詩》中有“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這首詩歌中的“梁父”,指的也是泰山之下的一山名。
由此可見,張衡的《四愁詩》和《諸葛亮傳》中的“梁父”,應該指的是地名,而非人名。
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星光燦爛,人口眾多,歷史上作為人名的“梁父”應該也有之,不同的歷史時段,華人同名同姓者舉不勝數,史籍上留有記錄者,也應該存在吧。
回覆列表
梁父是山名不是人名,梁父山又叫梁輔山、映佛山,坐落在泰山腳下新泰境內的徂徠山東。
自古以來禪梁父都是關於梁父山的記載,沒有梁父此人的相關文獻。
《史記·封禪書》:“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風雨暴至,休於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禪梁父。”封泰山而禪梁父。漢武帝、漢光武帝亦有此舉。
漢唐間樂府流行的《梁父吟》,更是膾炙人口的名曲。
《太平御覽·泰山》: 舊說岱宗上有金篋玉策,能知人年壽修短。漢武帝探策得十八,因倒讀曰八十,其後果壽長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