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髓友匯健康管理恆偉

    我是髓友匯健康管理集團的易筋經傳承導師~恆偉,第一點是雙足平立,足者,人體的最後部位,所謂頂天立地,頂天在百會,立地於湧泉。足乃根基也,必須深扎地下,而後方可枝繁葉茂。為了打好這一基礎,有采取內八字或外八字的,其隨遇而安。本法採取兩腳平行,腳趾向前之勢,目的在於重心平分,達到吻合五趾與湧泉,使腰和尾閭不受壓迫,給松腰奠定良好基礎。

    第二點是屈膝,膝關節是下體的重要支柱,承受身體重量的三分之二,為通足氣血的主要關節,它因力之不足而遭受損害,以至形成關節炎,往往引起嚴重後果。膝節疏緩,不僵直,則利於氣血的流通,乃合乎自然之勢,屈有含蓄之意,直則易受外傷,是宜屈不宜直,屈則氣易下沉,穩固若磐,直則無迴旋之餘地,易遭顛覆。

    第三點是松腰,腰不松,氣不能沉丹田。松腰即脊椎直立、松落。做法是肩上聳,立即下松,深吐一口氣,則腰即松,松腰是全身放鬆的關鍵。真正做到松腰,則要骶骼鬆動,而骶骼為假關節,一般人不能活動,只有婦女懷孕晚期,此關節才能松張。不過,經常練習氣功的人,元氣充足了也可衝開此關節,此節一開丹田域界便可擴充套件,元氣蓄積量亦倍增,可為日後通關奠定基礎,對習練胸腹排打亦大有益處。

    第四點是圓襠,圓襠的第一步動作是開膝;第二步是扣膝,與髖關節放鬆相結合,扣膝時提髖下則輕靈;第三步是吊襠,即提會陰和微提肛門。因襠的功能是使會陰穴不受壓擠而又不敞開,達到氣機暢通,“地戶永閉”,氣不外溢的目的。

    第五點是收腹,即向內回收趾骨以上的小腹,不能使腹部肌肉緊張,收腹可幫助丹田元氣內斂,加強內壓促進內氣周身運轉。

    第六點懸頂,頭為六陽之首,即手、足太陽經,手、足陽明經,手、足少陽經,三陽之會,盡於頭上。腦是身體各部的司令部,一切都由此發號施令。頭頂如懸,懸則虛靈,“虛靈頂勁”,因此頭必須擺正,頭正而周身皆正。正頂虛懸不僅是周身中正,“斜中寓正”的關鍵,而且導引內氣沿督脈直上百會,以養腦營神,使主宰全身活動的“司令”的機能增進,從而使人的精、氣、神旺盛。另外懸頂在鐵頭功中亦是致關重要的。

    第七點是閉目勾腮,要求目似垂簾,上眼皮自然下垂,但不要將眼閉死,眼閉死則上下眼皮緊張。微合雙目,則神光內斂,內斂則安神、寧魂。眼光平視,平視則可調整顱腔靜脈壓,同時可以避免久行靜功而易出現的垂頭昏睡狀態。勾腮者,下頜內收,頭頂百會穴方可正懸,才能使呼吸通順。

    第八點是合唇舌抵上顎,唇齒輕輕合攏,臼齒咬住,則為氣功昇陽之法,合唇則內氣不溢。舌舐上顎實際是舌舐內齦交,不要用力硬頂,應以輕輕接觸為宜,以免舌頭髮硬和頭暈,血脈不能暢通。它的作用一是起“鵲橋”作用,俗名“搭橋”。搭橋之意在勾通督任兩脈,使其兩脈內氣連線在一起。督脈總督諸陽經,起下極之腧,並於脊裡,上至風府,至頭巔百會,循額至鼻柱;任脈總任諸陰經,起於胞宮,循會陰上行經關元、氣海至承漿。兩脈相通則陰陽交流,可以祛病延年,強身壯體。兩脈合一至於鼻,止於口,以舌溝通,故名“鵲橋”。另外,在呼吸過程中,用舌點上顎,還可以避免灰塵直接入肺,保持清潔。

    第九點是含胸拔背,含胸是含而不露,決不可挺胸,挺胸就要束腰。胸椎部位向心虛含則要胸肋部外開,外開與內含構成的整體,就能使胸部放鬆。這樣既可使胸部開擴,降心火于丹田,神氣相抱,又可使胸肌不致緊張。拔背是使脊骨直立中正,關鍵在於垂肩,兩肩平落,腰節伸直,胸與背是身軀的主幹部分,前胸為陰,後背為陽,背要挺直,胸要虛含,這是一體兩面,矛盾的統一和對立。含胸與拔背的功能在於安然心肺,心肺居於胸中,心主神明,又主血脈執行,胸腔開闊,脊背正直,則心安神靜,肺葉清朗。含胸拔背,胸背放鬆又利於任督二脈的通達。

    第十點垂肩墜肘、虛腋松腕,練氣功一般有兩個重要的要領,一是要周身放鬆,二是要心靜。放鬆就能達到運轉自然,心靜就能保持安定。如何能夠保持周身放鬆,其關鍵在於肩,肩一鬆,兩臂就自然下垂,如同曬衣服時,兩肩掛在掛鉤上,衣服的水就順著流下去了。肩是上肢的主要關節,以肩領肘,以肘領手,一節放鬆,節節貫通。垂肩要將腋下虛空,關鍵在兩肘尖向左右外開,注意不可溜肩,亦不能端肩,虛液則上肢氣血流通。肘欲下墜則先要略屈,下墜感須注意到肘尖,下墜要懸空,否則會使肩肘重滯。松腕實際包括腕松、掌涵、指舒。松腕則使腕間腧穴貫通臂指,掌涵指舒攏是要自然伸屈,不可僵直,也不要曲指,掌涵指攏則氣不外溢。

    本樁式初看似動作簡單,實則不然,其中奧妙萬千,功理無窮,想真正練好,卻決非易事。髓友匯提醒你萬事開頭難,練功亦然,所以行者一定要細細體會,把功理搞透搞懂

  • 2 # 河聖影視

    《易筋經》原分上下兩卷,為佛家達摩尊者所創造,般刺密諦譯師翻譯的。據傳,達摩尊者自印度東來,住錫少林寺,傳授佛家的禪修“大乘法”,為“禪宗”東來的第一代宗祖(照印度推算他是第二十八祖)。他看見從學的僧侶,身體很壞,因此,他創造這一套練功的方法。他的內容包括“靜功”與“動功”。關於靜功的練法,歷代傳授,逐漸失真,後來的禪宗多偏於大乘教理的闡發,對於練靜功只注重“參話頭”一種方法了。很多宗門大德不會動功,會動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動功則與靜功分道揚鑣,竟至不能配合運用了。至到今天,少林派易筋經的傳授,已屬支離破碎,真正可惜。

    基礎樁法:雙腳與肩同寬,目視前方,舌抵上顎,膝蓋微屈,提挎圓腰,五指抓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甫懷念李白最好的詩,為什麼是在秦州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