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麥咖啡1223

    大俗大雅本就沒有嚴格的區分,我們之前的相聲不好笑,而郭德綱發展了相聲也弘揚了相聲,讓我們才覺得笑很簡單,不需要什麼主旋律的原因。

  • 2 # 龍行天穹

    儘管郭德綱一直是一個飽受爭議的人,但卻沒有人能無視他對相聲事業的貢獻。郭德綱剛進入相聲領域的時候,正是相聲的最低谷期,過於程式化的表演,陳舊的包袱,讓相聲在小品節目面前根本沒有競爭力,就連當時最有影響力的馮鞏都已經徹底放棄了相聲。

    在相聲面臨絕境的時候,郭德綱站了出來,建立了自己的德雲社,從剛開始的小劇場慢慢發展成國內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團體。正是郭德綱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將相聲藝術重新帶入了正規,並且在不斷走向興盛。他經常說如果沒有自己,相聲早就完了,這話雖然有玩笑成分,但也的確是事實。

    隨著郭德綱和德雲社知名度的提升,就有人開始對他的相聲提出質疑,甚至詆譭,認為他的相聲低俗不堪,甚至是汙染了整個娛樂環境。其實這只是大部分嫉妒他的人,對他的惡意中傷,因為德雲社的壯大,勢必會影響到一些人的利益。

    相聲本來就是通俗藝術,沒有人會喜歡高雅相聲,我們聽相聲的目的就是為了放鬆身心,愉悅自己,沒有人會去探究它更深層的意義。相聲已經經歷過一次低谷,決不能讓它重回老路。

  • 3 # 小鵬日常vlog

    郭德綱自從大火以來,就開始風波不斷,但是老郭和他的德雲社依然是現在最火的相聲藝人和相聲團體。有人說郭德綱是新時代相聲的開拓者,也有人說他的相聲俗不可耐。這就是老郭的處境,喜歡的人喜歡的不得了,不喜歡依然是不喜歡。我認為這無可厚非。我認為,在郭德綱之前的相聲只在宮裡演出,也只為某些人演出,所以相聲想當然地裱上了一層金鉑。但是既然相聲只是一門過去的藝術,而老郭之前的相聲演員並沒有使相聲發揚光大,反而沒人去聽相聲。而老郭將本該高雅的相聲拉到了相聲之初的園子裡,讓普通相聲愛好者願意掏錢買票,我覺得這就是老郭的貢獻,相聲能有現在的火爆市場,郭德綱的貢獻確實是巨大的。說郭德綱是新時代相聲的開拓者也就並不為過了。做為一個普通觀眾,也許我本身就是一個俗不可耐的人,聽他跟于謙的相聲很過癮,在高雅跟媚俗之間,我能接受媚俗,所謂高雅的那種,實際上根本不值一提,相聲藝術一旦脫離了底層,就不是相聲的初衷,也失去了養份。什麼是俗?什麼是雅?我覺得觀眾喜歡就好,難道觀眾們還會因為一段比較低俗的相聲就導致自己也變成低俗的人麼?聽段相聲,哈哈一笑也就過去了。沒必要上綱上線的。郭德綱的魔力還不至於將高雅的藝術家一一挫敗,只是他說大家愛聽的三俗相聲,藝術大師表演他們高階大氣上檔次的相聲,但是!相聲一定是讓人發笑的行當!一切脫離本真的歌功頌德的馬屁相聲,不叫相聲。你們覺得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 4 # 幸福176952379

    俗也好!高雅也好!各有各的賣相!正是各有所愛!無可厚非!整天吃老底算不得開拓者!但願大綱能長久!水軍與三流媒體不搗亂就好!

  • 5 # 手機使用者9607857870

    其實就相聲本身來說,它如果想繼續生存或者發楊光大,那麼它就必須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只要適應了這個社會,這個社會才能有它的一席生存之地,比如說解放前相聲是一種生存形式,解放後了這種生存模式顯然不適合了,於是在前輩的相聲大師們的共同努力下,創作出了適應新社會的新的相聲段子,粉碎四人幫之後,相聲得到了空前的繁榮,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了九十年代中後期,這期間最有創意的數牛群、馮鞏的帶有表演的相聲,他們二人把相聲發展到了當時的空前的受歡迎,在這期間我們的大批相聲演員開始了改行、跳槽、當主持人、當嘉賓、當評委、演小品、演影視劇、等等,其實後來幾乎沒有幾個人在說相聲了,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原因就是相聲演員本身的不努力有關,還有一點就是任憑他們怎麼折騰也沒有任何突破,再加上春晚的制約下,使好端端的相聲發展出現了一個畸形,相聲的發展到了死衚衕,為了相聲的發展、也是為了對相聲的熱愛、還有就是為了能吃飽飯,郭德綱經過多年的辛勤付出、努力、吃盡力苦,把相聲發展到了另一個模式,這個模式就是相聲能買上錢了,而且達到了一票難求的地步,既有社會效益,也有了個人的一種生活手段,更是使我們的相聲得到了空前的繁榮,這就是現在社會適應市場的最佳、最完美的體現。

  • 6 # 影視藝術專業

    知道郭德綱是從別人的嘴裡開始的,然後就去找郭德綱的相聲聽,然後就是感覺不喜歡郭德綱,越來越不喜歡。

    聽相聲的目的是為了趕走不開心,讓自己變得開心的娛樂方式。所以相聲節目一定是通俗易懂,說學逗唱無一不是讓聽眾會心一笑、開懷一笑。因此,俗,不是相聲的問題。但俗不可耐,就是問題了。

    說起相聲段子《改行》《關公戰秦瓊》,馬上會想到侯寶林;說起《逗你玩》馬上會想到馬三立;說起《吹牛》《五官爭功》馬上會想到馬季;說起《小偷公司》馬上會想到馮鞏;說起“你媳婦”“我老婆”馬上會想到郭德綱……

    郭德綱在相聲之外(譬如主持、嘉賓)更是把“俗不可耐”當成優勢發揮到極至,即使是孩子也不放過。這是個人討厭郭德綱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實,郭德綱的專業基本功是紮實過硬的,不然怎麼會有大批粉絲擁躉。只不過,有些鼓吹郭德綱為相聲大師的人的作法明顯過了頭。比之於郭德綱,個人更喜歡方清平、李菁、李丁等等。

    對郭德綱,既不應該捧上天甚至封“大師”,也不應該全部否定一棍子打死。讓喜歡聽郭德綱相聲的人聽郭德綱,讓不喜歡郭德綱的人聽方清平,各自安好!最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雲社相聲演員吳鶴臣腦溢血,家屬募捐一百萬,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