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粒兒銅豌豆
-
2 # 使用者4099131097182
嬰幼兒在滿6月齡後,繼續母乳餵養的同時,為了滿足營養需要而新增的其他各種性狀的食物,包括家庭配製的和工廠生產的。
輔食新增基本原則
輔食新增時間
純母乳餵養到6月齡,且在孩子健康時新增輔食。嬰幼兒進餐時間應逐漸與家人一日三餐時間一致。同時,繼續母乳,建議母乳餵養到2歲及以上。
輔食種類
種類由單一到多樣,每次只新增一種新的食物,新增量由少到多。每引入一種新的食物應適應3d~5d,觀察是否出現嘔吐、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適應一種食物後再新增其他新的食物。逐漸增加輔食種類,最終達到每天攝入七類常見食物中的四類及以上。
輔食新增的數量與營養要求
輔食新增量由少到多,關注嬰幼兒的飢餓和飽足反應,主要依據孩子的需要而定。滿足母乳及輔食提供的能量及主要營養素攝入量的需求。
輔食性狀與質地
隨著嬰幼兒口腔及胃腸等器官結構和功能的發育,輔食性狀和質地應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從肉泥、菜泥等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步增加食物硬度和顆粒大小,過渡到肉末、碎菜等半固體或固體食物。
順應餵養
隨著嬰幼兒生長髮育,餵養者應根據嬰幼兒營養需求的變化,提供多樣化且與其發育水平相適應的食物,保證嬰幼兒健康發育。餵養過程中,應及時感知嬰幼兒發出的飢餓和飽足反應,並做出恰當地迴應,應耐心鼓勵和協助嬰幼兒進食,培養兒童合理進食行為,幫助嬰幼兒學會自主進食,遵守必要的進餐禮儀,逐步形成健康的進餐模式。
監測與評估
定期監測和評估嬰幼兒體格生長髮育指標,評估營養狀況。當輔食營養攝入無法滿足需求時,應及時調整,可合理進行營養素補充。
輔食新增的安全與衛生
應使用清潔安全衛生的食材和餐用具進行輔食製作。有些食物或進食行為容易導致進食意外,為保證安全,嬰幼兒進食時須有成年人看護。
患病期間的餵養
暫停新增新的輔食。除特殊情況外,鼓勵進食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輔食。病癒後,及時恢復正常飲食。
分年齡段輔食新增指導
滿 6~8 月齡
輔食種類:首先補充含鐵豐富、易消化且不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稠粥、蔬菜泥、水果泥、蛋黃、肉泥、肝泥等,逐漸達到每天能均衡攝入蛋類、肉類和蔬果類。
輔食頻次:由嘗試逐漸增加到每日 1~2 餐,以母乳餵養為主。
輔食數量:每餐從 10 mL~20 mL(約 1~2 勺),逐漸增加到約 125ml(約 1/2 碗)。因考慮到輔食攝入量有較大的個體差異,以不影響總奶量為限。
輔食性狀:從泥糊狀逐漸到碎末狀。
輔食質地:可用舌頭壓碎的程度,如同軟豆腐狀。
9~12 月齡
輔食種類:在 8 月齡基礎上引入禽肉(雞肉、鴨肉等)、畜肉(豬肉、牛肉、羊肉等)、魚、動物肝臟和動物血等,逐漸達到每天能均衡攝入蛋類、肉類和蔬果類。
輔食頻次:規律進食,每日 2~3 餐,1~2 次加餐,並繼續母乳餵養。
輔食數量:每餐逐漸增加到約 180 ml(約 3/4 碗) 。
輔食性狀:碎塊狀及嬰兒能用手抓的指狀食物。
輔食質地:可用牙床壓碎的程度,如同香蕉狀。
1~2 歲
輔食種類:食物種類基本同成人。逐漸增加輔食種類,最終達到每天攝入七類常見食物中的四類及以上 。
輔食頻次:每日 3 餐,2 次加餐,繼續母乳餵養。
輔食數量:每餐從約 180 mL(約 3/4 碗)逐漸增加至約 250 mL(約 1碗) 。
輔食性狀:塊狀、指狀食物及其他小兒能用手抓的食物,必要時切碎或搗碎。
輔食質地:可用牙床咀嚼的程度,如同肉丸子狀。
注:文中所用單位,勺容量為10 ml;碗容量為250 ml。
輔食製作要求
原料要求
嬰幼兒輔食新增所使用的食品和原料應符合相應的食品安全標準和/或相關規定,應新鮮、優質和無汙染,應保證嬰幼兒安全、滿足營養需要。
衛生要求
製作輔食的餐用具應保持清潔;製作過程應始終保持清潔衛生和生熟分開;輔食應煮熟、煮透;水果等生吃的食物要清洗乾淨;輔食應現做現吃,製作好的輔食應及時食用,如未及時食用應妥善儲存,儘早食用。
調味品要求
輔食應保持原味, 12月齡內不宜新增鹽、糖及刺激性調味品。1歲後逐漸嘗試淡口味的膳食。
烹調要求
蔬菜應先洗後切。烹調以蒸煮為主,儘量減少煎、炸的烹調方法。
回覆列表
嬰幼兒輔食作為嬰幼兒適應正常飲食之前的過渡食品,其新增成分、性狀應當與嬰幼兒發育月齡相吻合。主要是指一些除了母乳之外的食物,包括果汁、菜汁等液體的食物,米粉、果泥、菜泥等半固體食物,煮的很爛的米飯、麵條、切成很小塊的水果、蔬菜等固體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