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人吃西瓜
-
2 # 悠言悠語
“事無鉅細”是個褒義詞,不過我明白題主的意思,一部小說若其細節有意義自然是好,若只是無用的描寫自然不好。除卻一部分功底不足的新手,作家和具備豐富功底的寫手基本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我會劃分幾種情況,深入分析,不過篇幅有限,便淺淺而談吧。
用於孕育靈魂的細節一部成功的作品中必然要有一片天地,在這片天地中必然要有生靈存在,但如何讓這些生靈變得活靈活現,那便要透過細節的描寫。
我們不妨思索下日常生活中,我們辨別熟人與陌生人的方式,當相貌不可直接觀察時,我們會透過他的行走姿態,習慣性動作來判斷。
書中的人物便呈這種特性,我們透過文字想象出的人物相貌是不同的,相同的只能是性格,習慣,這兩者將成為他們的標誌。
細膩的細節將賦予角色靈魂,讓人感覺這個人曾經真實存在,比如:“他將雙手伸入水池反覆沖洗,粘稠的異物讓他眉頭緊鎖。”這告訴我們這個人愛乾淨,且在生活之中,有些書中的主人公就不同了,從頭到尾沒有小事,天天拯救世界,那麼這個主人公的塑造很失敗,不會有人覺得真實。當然我舉得例子不夠好。
用於預示的細節劉慈欣在《三體》第二部開頭加入了篇幅較長的一段對褐蟻的描寫,這段描寫預示著日後的劇情走向及人物的必然命運。
但是褐蟻勾勒出的碑文又有幾人在意呢,大多數人都覺得這段沒有實際意義,略過了,其實有時候,並非作者犯了錯誤,而是讀者沒有真正讀懂或是間隔過長,不易聯想。所以讀一些經典著作時,不妨多讀幾遍再下定論。
真正無用的細節這方面的例子無數,隨意找個文學網站找那些無人問津的文章,如果不是被埋沒的金子,想必就是失敗之作。
比如“某某人上次所,桶圈,手紙,沖水,提褲”(關聯詞不寫了,你懂的),這就是細節上的敗筆,無用至極。
我個人認為這都不能算是細節,細節在於周圍事物變化,人物表情轉變,這些細節總歸不會沒有用處,哪怕是為了自然,避免尷尬,只是高明者的利用率更高。
最後說一個由我個人總結得出用於判斷此類作品好壞的規律,當然還請大傢俱體情況具體分析嘍!
多數情況下,一部小說其篇幅與內涵跟細節數量成正比(此處“細節”指有用細節)。
-
3 # 了凡言兼小空空
我個人感覺是不好的,任何文學樣式包括詩歌、散文、話劇等等都應該刪減去繁。
首先我覺得小說沒必要事無鉅細,小說畢竟是文學,雖然源於生活但是是高於生活的,所以沒有必要事無鉅細,只要把故事結構、情節等安排妥帖即可。
其次小說事無鉅細往往損害了讀者的想象空間。文字的一大魅力就是可以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如果任何一點都由作者寫出來,那麼某種程度上對讀者也是不公平的。
再有就是空缺美。我們的文學講究空缺美,比如中國畫中的留白,滿則溢的道理同樣適用於小說,任何事物都是講究一個度字,在於小說的描寫上也是一樣。
所以我不認為小說應該事無鉅細,恰恰相反,我覺得小說應該去繁就簡,用精準的語言去勾勒我們心中的故事。
-
4 # 香蜜柚子
謝謝悟空的邀請。事無鉅細的小說好不好,從我的理解角度來說,事無鉅細是不怎麼好的。事無鉅細都要過問的人顯得囉裡囉嗦,事無鉅細的小說,自然就寫得主題並不突出,有點雜草樹木都是收穫的樣子。目前,很多網路小說就流於這種形式,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是流量,總是無限期的事無鉅細的拖沓,關鍵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描述,完全為了湊字數,或者是心中沒譜,寫到哪算哪的。
但是,從樓主的副標題的描述而言,一些小說對很多場景和細節上的描寫極其細膩,就是事無鉅細的描寫,這種說法就有失偏頗了。很多名著對場景的描述是相當細膩,對人物的刻畫也是一舉一動的描述,但是,那並不是事無鉅細,而是用細節來傳遞自己想要傳遞的東西。比如《紅樓夢》裡對大觀園的描述,包括內觀場景、宴席的碗碟,包括不同等次的丫鬟的著裝不同,權利不同,所有的描寫,都在述說著官宦之家----賈家的奢華和地位。也正是這樣的描述,和後面賈家的落魄形成鮮明的對比。在整篇小說中,曹雪芹沒有一個字說賈家奢華,跋扈,但是通讀下來,讀者都能強烈地感覺到這個家族由強至衰的變化史。這或許就是傳說中的“不著一字,全是風流”的境界。
場景、細節的描寫,看著與主線沒有太大的聯絡,但實際上,卻正是一點點的細節描述,不僅帶給我們場景的代入感,更讓情節更加豐滿。當然,細節的描述不是簡單的堆砌。
所以,事無鉅細看用在哪裡,或者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細節的描述是相當有必要的,也正是傳統名著與現在快餐小說的一個重要區別。
回覆列表
好不好要看怎麼想了。假使該小說所涉及的背景、過程、人物是讀者不熟悉的,事無鉅細必然要好些,若是故事背景雷同、情景相似,細無鉅細就顯得有些湊字數、注水的嫌疑;假使該小說是休閒娛樂、僅做放鬆消磨時間之用,細節過細是沒有多少人字字細看,不一目十行就不錯了;假使該小說需要透過細節來展開故事主線,體現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運,細一點也可以。不過至於答主我,還是喜歡言簡意賅,少些的好,除非書荒,不捨得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