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化壹壹
-
2 # 歐埋雷
一般認為“們”字始見於宋代,但早在唐代《史通•外編•雜說》中就有:“渠們底箇,江左彼此之詞。”“渠們”就是“他們”,但這只是一個孤證,沒有更多的證據論證,所以謹慎的說,“們”字還是產生於宋代,發展於宋代。
-
3 # 字本論
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人稱代詞表示覆數的形式差別
現代漢語中的人稱代詞“你”“我”“他”等是單數,若要表示複數,可以在其後加“們”組成“你們”“我們”“他們”。
古代漢語則不同,古代漢語的人稱代詞在形式上沒有單數和複數的區別。呂叔湘先生曾言:“單數和複數的區別,在古代漢語裡不受重視,爾、我等字大率是可單可復。”例如:
十年春,齊師伐我。(《左傳·曹劌論戰》)
彼竭我盈,故克之。(《左傳·曹劌論戰》)
其中的“我”都是表示複數“我們”的意思。
古代漢語人稱代詞表示覆數的其他形式古代漢語中也會在人稱代詞的後面加上“儕”、“曹”、“屬”、“等”、“輩”等,例如:
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今富貴若此。(《柳敬亭傳》)
汝曹怯弱,為蛇所食,甚可哀愍。(《搜神記》)
若屬今且為之虜矣。(《史記·鴻門宴》)
但是人稱代詞後面的“儕”、“曹”、“屬”、“等”、“輩”與“們”意思並不一樣,表示的是群類,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我們這些人”、“你們這些人”的意思。
“們”的產生一般認為,“們”產生於宋代,最初在字形上還有“懣”“每”“門”等形式。例如:
(1)你懣不敢領他,這件事幹人命!(《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
(2)又不知你每生養何意。(《元曲選·宦門子弟錯立身》)
(3)在他們說,便如鬼神變怪,有許多不可知的事。(《朱子語錄》)
(4)始初內經宮嬪門皆攜筆在後抄錄。(《二程語錄》)
之所以有不同的寫法,可能是方言的緣故,或為一個詞的不同語音變體。宋代樓鈅說:“懣本音悶,俗音門,猶言輩也。”(《攻媿集》)
有些方言仍沒有“們”漢語方言中仍有一些方言沒有“們”。比如,江西金溪方言就沒有用“們”表示複數的說法。一般表示複數時常說歌多人、阿歌多人(我們)、呢呃多人(你們)、仡呃多人(他們)。
再如,商丘方言中明明所指不止一人,但是就是不加“們”。常常是在代詞後面加人數,例如:
俺倆、他仨、恁四個。也可以說,咱一幫人、他一夥人、咱十來個,恁幾個等等。總之,該用“們”時不用,只是在人稱後面加數字。
1.張永綿,《近代漢語概要》,瀋陽出版社,1989年。
2.龐可慧,《商丘方言的人稱代詞》,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
-
4 # 小漢字見大歷史
「們」是一個假借字,本義是「肥滿」之貌,見《康熙字典》引宋代《集韻》:
康熙字典 (內府版)第237頁《集韻》所說的「渾們」一詞,是引自於晉代郭璞注《方言》:
《揚子·方言》:渾,盛也。郭璞注:們渾,肥滿也。引自《漢語大字典》(第二版),頁214在先秦、秦漢的古文中,確實不見「們」字用來表達「複數」,如明代《正字通》所言,「們」最初是用在「填詞」中,比較口語化:
《正字通》,第97頁從目前的文獻來看,至少最早從唐代開始的詩詞中,詩人開始借用「們」字,表示「人」和「物」名詞的複數字尾:
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中》:「渠們(他們)、底箇,江左彼此之辭。」 宋·石孝友《惜奴嬌》詞:「盡他們,劣心腸、偏有你。」 明·鄭虛舟《步步嬌•大揭帖》套曲:「朋友們知疼熱,負心的早回寧貼。」 清·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中上得閒,還溜到門首同鄰居們下象棋。」其實,「們」還有一種假借為「助詞」的用法,相當於「麼」 :
引自《漢語大字典》(第二版),頁214----------------------------------
綜上所述:1、「們」是一個形聲字,本義為「肥滿」,始見於魏晉之際(郭璞注《方言》)。
2、唐宋的詩詞中,最早開始借用「們」表示「人、物」的複數。
也就是「說」:
「們」表示「肥滿」,最早見於晉代,(本義)
「們」表示「複數」的詞綴,最早見於唐代。(假借義)
回覆列表
“們”這個字,在文言文中是原本沒有的,它的出現時間,一直是漢語界非常感興趣的話題,一般認為它出現的年代,在宋代開始出現,產生在宋代,也發展在宋代。這就離我們相當近的距離了。
有幾點需要說明:
1、文學大家王力先生,曾在《漢語史稿》中提出,近代漢語人稱代詞的主要發展,就是詞尾“們”的產生。這一句話的定性,給了一個小小的們字無限大的褒獎。
2、呂叔湘先生,也曾經對“們”進行了系統化的研究,詳盡的分析了這個字的各種具體用法。總之,它作為複數詞尾出現以後,一方面來講,漢語中指人的複數表達健全了,另一方面,逐漸形成了完整的漢語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