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字本論
-
2 # 鐵騎無聲
普通話就是中國曆代通用語言__“官話”的傳承和發展。中國曆代留下的文史典藉、詩詞歌賦,都與普通話的發音、語法、修辭、韻律…高度吻合,可以雄辯地證實,普通話就是古漢語官話的繼承語言。
透過文獻比對,可以看出:起碼從漢朝開始,詩、賦、樂府…就與普通話高度相似了。到了宋末,官話中已經剔除了“入聲字”,漢字發音規範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同今天的普通話一致了。
愛好文學的朋友都知道明清的小說,比如“紅樓夢”、“三言、二拍…”其中使用的語言,幾乎就是今天的普通話。
所以,普通話就是千百年來了逐步發展過來的古代官話。
-
3 # 黃太子28
每個時期的標準語都是不一樣的,現在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的官話發展而來,而北京話是滿族人學習漢語南京官話而形成了,可以說是漢語北方官話區北京方言。從形成到影響普通北京人語言中是需要過程!我聽過中國各個時期的標準語復原擬音,上古時期的漢語和中國各方言都不接近,有彈舌和多音節,在這裡不討論!然後是,閩南語(河洛話,黃河洛水的語言)更接近先秦時期的雅言,粵語接近秦漢時期的雅言,吳語更接近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雅言。客家話,贛語更接近唐宋時期官家話。湘語更接近元末明初時期漢語官話。然後現在各北方官話區接近明末清初官話,北京話接近清末官話!~~~接近只是發音方式和詞彙接近,並不等於相同!不管是普通話,北方方言還是南方各方言都是屬於漢語大家庭,大家都是炎黃子孫,沒有優劣之分!大家可以去了解漢語的發展史,對民族有更深的認識,在這附上各時期的標準語擬音,大家可以聽聽!
https://haokan.baidu.com/v?vid=11331956153695526848&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
https://m.iqiyi.com/w_19rr4ir3jp.html?_t=b1568881528
https://m.iqiyi.com/w_19rsocngmp.html
回覆列表
可以肯定地說,普通話不是也不可能是被瞬間發明的,語言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現代漢語普通話也是在原有語言的基礎上加以規範而逐步形成的。
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定義1956年國務院釋出了《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明確指出了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定義:
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為語法規範的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原因:第一,數百年來,特別是近三四百年,北京一直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各地與北京往來較多,多數人都能聽懂北京語音。第二,之前很多話劇、電影、廣播等文藝節目創作也多采用北京語音。第三,北京語音自身特點有著明顯的優勢,符合漢語語音由繁趨簡的規律。“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並非北京話的任何語音都被普通話採納作為參照標準。
“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的原因:北方自夏朝開始就成為了華夏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地帶,然後以此為中心向周邊擴充套件。後來遼、金、元、明、清建都北京,更加增強了北方的地位,北方方言使用人口也是最多的,通行地區最廣,約13世紀北京話就開始成為各級政府的交際語言。
“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作為語法規範”應該這樣理解:現代白話文是在北方方言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這種文學語言見於書面,容易廣泛流傳便於學習。同時這種書面的文學語言又會影響口語交際,使口語進一步固定和精煉。但是,要注意白話文須是規範的、現代的,否則不可以作為語法規範。這些著作主要包括:現代優秀作家、理論家的優秀著作以及國家釋出的各種書面檔案。
因此,由以上可知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形成是以原有方言語音、詞彙、著作和語法形式為基礎的,並不是短時間內規定強制形成的。
關於“普通話”的定義問題中的“普通話”應該指“現代漢語普通話”,其實普通話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作為一個詞語只有百餘年。但是,作為一個概念,“普通話”在漢語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存在的。現代漢語有普通話,近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同樣也有普通話。
古代和近代的普通話有著不同的名稱,春秋叫“雅言”、漢代以後有“通語”、“正音”、“官音”、“中原音”,其實就是當時的“普通話”。
《論語》中提出的“雅言”就是通行比較廣的普通話。漢代揚雄的《方言》也提到了“通語”,應該是秦漢的普通話。
各個朝代的普通話也都有基礎方言,不同朝代雖有差別,但是據研究根源都應該來自夏商周三代的河洛方言,河洛地區乃“有夏之居”,故此地的方言又稱之為“夏言”。
結語目前我們所講的普通話,看似是短時間透過法律規定形成的,其實是經過長期發展的結果,有著語音、詞彙、語法基礎。推廣普通話的相關政策法案,只是起到了規範、引導和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解芳,《普通話語音發聲 》,北嶽文藝出版社 , 2015.06。
2.何九盈著,《中國現代化程序中的語文轉向 》,語文出版社 ,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