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挽舟

    就是說不和諧的原生家庭會給我們的習慣,性格和行為方面帶來一些不良影響。比如:自卑感,懦弱,不自信,很多時候謹小慎微,但好像還是過的不如意。

    不堪的原生家庭,讓生活缺少幸福感,更可怕的是那些往事還始終留在記憶中,生怕一不小心就重蹈覆轍。一邊排斥,一邊經歷,一邊糾錯,就這樣,是煎熬,也是成長,願你練就強大內心,不能忘記只有淡化,過好現在,不畏將來。

    講真,誰不願意生活在幸福的家庭,有愛,有天真,有童年,在成長的路上讓愛為我們開路,做一個Sunny快樂積極向上,自信勇敢的人。既然你未曾得到,你努力為下一代做的更好吧。

  • 2 # 貞真

    看到這個問題,一個詞突然冒出來,就是“熟視無睹”。

    弗洛伊德認為,六歲之後無新鮮事。也就是說,一般每個人的心理基礎在六歲前已經形成,以後的行為模式,都會受此影響。

    在諮詢中,如果我們看到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壞的影響,這個影響是否可以破解?如果可以,該怎樣破解?我想你是想知道這些問題答案吧。

    我自己回憶了一下自己,這些年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當寫下這句話時,覺察到自己似乎是在攻擊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一種阻力想阻止自己繼續說下去。這個阻力也會阻止自己客觀去看待被影響的部分。其實,這可能依然是自己忠誠於原生家庭的一部分。

    當諮詢師幫助我們看到這些後,指出自己的一些非理性信念,怎樣破解這個魔咒,其實,主要是靠我們自己的努力。逐漸看到後,我從一開始的混沌,到後來的模糊,再到不清晰,到現在的清晰,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在覺察自己,我曾經以為自己沒有很明確的改變,最近這一年多來,尤其是現在,我覺察到自己在具體事情上時,以前的那些很糾結糾纏的東西越來越少了。

    所以,我的感覺就是,不斷覺察,不斷看到,等到了熟視無睹的程度,可能你就已經完成了蛻變。在這個過程中,允許自己不去忠於但是要接納原生家庭,允許自己遇到類似的情境有不同的選擇,也允許自己偶爾又回到熟悉的路上。

  • 3 # 心靈援助大師孫萍

    你這個問題屬於心理學範疇的知識。一個人的原生家庭的確對人的一生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通常情況下,父母對孩子非常愛、家庭氛圍好,孩子長大後容易自信樂觀且富有安全感。一個孩子從出生到一歲與父母安全依戀關係就已經初步形成。在這個期間,如果得到父母的良好的愛撫,他成人後安全感比較強。

    但是凡事的都有兩個方面,如果我們已經意識到問題,不要一味的去強調原生家庭,這樣只會使你內心的心理陰影更大。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確很不幸,但目前你已意識到自己存在心理陰影或問題,那麼我們可以採取尋找專業心理諮詢師進行疏導療愈,同時,自身應該制定一個療愈計劃,進行心理療愈也是可以起到一個比較好的效果。

    在社會上也有這樣的案例,從小歷經不幸被父母拋棄的孤兒,長大後仍然樂觀向上,堅強的面對自己的人生。

    原生家庭的確很重要,但是一個人一生心理世界觀各個方面的成熟,包括了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客觀因素的影響,真正起主要作用的是我們內在的心理動因,換句話講就是內在起的作用非常大,我們可以用我們自身內在的強大動力去改變我們的弱項,也可以達到一個良好的效果。

  • 4 # 魏翠平心理諮詢師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家庭的氛圍、習慣,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效仿物件,家人之間的互動方式等,都影響子女日後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現。人要認識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才不致將原生家庭很多負面的東西帶到新家庭去。

    檢視自己的原生家庭,把好的傳統保留,並代代相傳下去,不好的一定要去除掉。老年人說“三歲看老”,弗洛伊德也說幼年的行為決定了將來的行為,但這也不是絕對的,人在成年後都有重新抉擇的能力。

    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和出身,未成年前,也許你可以責怪父母無能,但是成年後,就要自我反省。為什麼有些和自己一樣出身的人,卻過著和自己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原生家庭不好,也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軌道。父母是一個人的原生家庭,而朋友就是次生環境。原生家庭雖然不好,但次生環境也可以改變你的人生。好朋友之間總是相互鼓勵,而壞朋友卻是相互拖累。

    記住,原生家庭不好,透過努力是可以改變的!

  • 5 # 神十

    說一下個人看法。原生家庭的不幸很大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甚至可能還會影響到下一代。你所說的家庭情況基本已經影響到你的健康成長,包括你的性格,你對父母愛的感受理解,以及你與人交往的能力,你的責任感等等。

    不管怎麼樣,你出生的環境是無法改變的,你只要通過後天改變自己,儘量減少受到的影響。不知道你現在多大,如果你還在學習階段,那就拼命努力的學習,不要想以前的一切東西,學習是改變命運的捷徑。你以後有不同的環境有自己生存空間,接觸了不同的人和事,你的想法觀念以及以前一些不好的情緒都會改變,所以你要努力。

    如果你已經成人工作或者已經步入婚姻,那你應該學會調節自己,不要讓以前的情緒困擾自己,慢慢改變自己,生活畢竟是美好的充滿希望的。如果你不積極調節自己改變自己,有可能會你的情緒會影響到你的孩子,你明白你所受的痛苦,所以肯定不希望你的孩子也和你一樣。

    所以不管怎麼說,你一定要堅強努力的去調節改變自己,相信自己,相信一切都會好的。祝你好運。

  • 6 # 摘星星的女人40

    我們家是兩姐妹,從小我們就在親媽和繼父的互毆陰影下長大,我比我妹妹大三歲半,那時候我們都在上小學,我們幾乎每個夜晚都處於驚恐中,當時的家是上下樓,我和妹妹住樓下,媽媽和繼父住樓上,一到晚上十一二點便傳來辱罵毆打聲,還伴隨著媽媽的哭泣聲,我和妹妹害怕得發抖,時常處於驚恐中,就像兩棵飄在水裡的小草,無根、無依靠。

    隨著我們的長大,我和妹妹的性格也越來越極端,我膽小、怕事,妺妹暴躁、易怒,上中學後我因為膽小時常被其他同學欺負,整個人都心事重重,無心學習,就想把自己隱藏起來。而妺妹就完全不同,到處惹事生非,看見誰不順眼就欺負誰,還喜歡打群架,初中三年讀了三個不同的學校,媽媽時常覺得我和妹妹都是來討債的,連別人的一半也比不上,可這真的是我們的錯嗎?有沒有人能告訴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恆大為什麼足協盃總是掉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