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信敏498
-
2 # 獻醜不如裝B
這個問題我不敢回答!答案人盡皆知。只是沒人敢出來給那些歷盡千年風雲依然完好,卻在近代被狂熱的人們砸的稀巴爛的無言的石碑要個說法!一個不遵重自已英雄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國家,一個不遵重自己文化,不遵重自己歷史的民族,是沒希望的民族!好了,不說這個沉重的話題,咱說點敢自由發表看法的事!說說巴米揚大佛吧。在阿富汗歷經一千五百年風雨,歷經兩劫屹立不倒的世界上最有名的大佛,在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塔利班政權精心保護下,轟然倒塌!粉身碎骨!連同大佛一起倒塌的,是億萬人心中的信仰!連同大佛一起粉碎的,是世上無數善良的心!如果孔聖在天有靈,一定撫額慶幸,吾道不孤!有一樣下場的!
-
3 # 啥也不叫不叫不叫
很正常。你要挖挖看很多墓是空的。建國初挖了多少墓呀。後來給恢復了一些。可惜都是復建。有形無內容。碑斷了可以用膠水粘上。裡面屍骨挫骨揚灰了。屁也沒了。連明代某皇帝的墓裡屍體都一把火燒了當肥料了。
-
4 # 反式脂肪酸123
你說為什麼?大家都知道為什麼,特殊年代做的孽唄。可是誰又來認個錯來補償?沒有!中華歷史3000年從未有過如此不尊文化不尊知識的年代,破壞人倫經濟倒退萬民遭苦,還好都過去了。希望曾經失去的現在能拾起,曾經錯過的現在能把握。
-
5 # 漳平水仙茶農
天災人禍!
天災:風吹、日晒、雨淋、地震等大自然的因素影響,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這種大自然的力量也讓文物具有了歷史的滄桑感。
人禍:每個朝代的統治者,都會以統治階級的需要為出發點,根據他們的利益取捨,破壞一些,然後,建設一些。因此,也讓文物具有了鮮明的時代特徵。
-
6 # 太極雲飛揚
幾千年了,有點破壞不是很正常嗎?風吹日晒,自然風化,還有理念不一樣。秦始皇焚書坑儒,還有歷屆農民起義,五四運動砸爛孔家店,文革時期破四舊,立四新。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批林批孔。在歷史上孔夫子的儒家學說,就是維持統治階級的工具。要造反的都會破壞一番。
-
7 # 仙源儒風
孔廟的石碑大多是漢朝時期的,一是秦始皇時期(焚書坑儒)時遭到的破壞,二是在文革期間遭到的人為破壞,當然也有其他時期或自然原因受到的損壞,所以造成了孔廟、孔府、孔林以及其他歷史、文物古蹟不同程度的破壞,漢碑只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
8 # 歷史研習社
在鼎盛時期全國大概有二千五百座孔廟,遍佈大江南北,各府、州、縣。其中猶以山東曲阜闕里孔廟建廟時間最長,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現在闕里孔廟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內外知名的文化勝地,旅遊勝地,想必不少小夥伴都親身前往拜謁過至聖先師,小編不僅拜謁過兩次曲阜,更走過全國三十多座孔廟。不知道小夥伴們在拜謁曲阜孔廟時有沒有發現廟內石碑林立,各個古樸、精美,使人讚歎不絕。但是這些石碑卻幾乎都有斷裂修補的痕跡,這又是為什麼呢?按理說至聖先師的廟祠應當受到嚴密的保護,又怎麼會受到如此破壞呢?
實際上曲阜闕里孔廟的石碑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可與西安碑林相媲美,但是石碑的儲存質量卻遠不及西安碑林。曲阜孔廟碑林受到破壞的原因有很多,大概有三種:自然原因,政治原因,社會原因。
自然原因:曲阜孔廟中的石碑歷史悠久,幾乎貫穿整個帝制時代,在漫長的歷史中許多歷史久遠的石碑會受到自然侵蝕。比如風化,風吹雨打的情況下短時間內看不出影響,時間長了就會使石碑字跡模糊,石質脆化,發生斷裂。此外地震、火災等因素也是使石碑受損的原因。例如發生在發生於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 (1668年7月25日) 的山東莒縣、郯城地震。這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5級,可謂曠古未有。據記載當時 “官民房屋、寺廟、牌坊、城垣俱倒,周圍百餘里無一存屋”。 “城郭宮室廟宇公廨一時盡毀,人無完宇”。此次地震曲阜亦是重災區,導致不少石碑倒地斷裂。
政治原因:政治原因是石碑受到破壞的主要原因!在歷史時期由於政治原因孔廟石碑就遭到過破壞。曲阜孔廟內有一通明代弘治皇帝所立御碑,因為碑文中有“金元入主中國,綱常掃地之時”一語而惹怒乾隆皇帝,遂下令拆毀了弘治石碑的碑亭。
但是最重要的一次破壞發生在文革期間。據說譚厚蘭(當時譚為北京五大造反派領袖之一)在1966年接到來自高層的指示: "到那裡,該砸什麼就砸什麼。"指示中的“那裡”就是曲阜三孔。接著譚厚蘭就以中央文革小組名義,帶領井岡山的200餘人趕往山東曲阜,旋即聯合當地造反派成立“徹底搗毀孔家店革命造反聯絡站”,召開了搗毀孔廟的萬人大會。
在曲阜的29天,他們砸毀了包括國務院立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石碑和孔子墓碑在內的歷代石碑一千餘座。共毀壞文物六千餘件,燒燬古書二千餘冊,各種字畫九百多軸,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文物的國寶七十餘件,珍版書籍一千七百多冊。搗毀三孔,刨平孔子墓,挖開第76代衍聖公孔令貽的墳並曝屍。專治經學的周予同教授被專程解押到場逼著親自動手挖孔子的墳墓。此次破壞僅有朱元璋所立石碑得以保全,原因在於朱元璋乞丐起家,亦是無產階級造反派,至今曲阜孔廟內明太祖的石碑上還有一個硃紅色的,手書簡體“留”字。
社會原因:這個則比較簡單了,主要是由於社會動盪,戰亂,流寇而使文物受到破壞。現在的曲阜城,就是明代為了保護孔廟,而“移城衛廟”才遷到現址的。
石碑受到破壞畢竟令人惋惜,但是斷裂的石碑本身也是對歷史的記憶,也是歷史的一部分,也應當引發今天人們對歷史的反思以及對傳統的維護。
參考文獻:《東家雜記》、《郯城縣誌》、《孔廟神像考》、《清史稿》、《孔府檔案選編》。
回覆列表
八四年有機會曕仰孔廟,孔府,孔林。陪同的講解人員以一種悲傷的心情,介紹了文革浩刼中遭受的破壞。據說譚厚蘭帶著那一幚造反派,廾多天的胡作非為,使周總理震驚,怒斥之為“胡鬧”,親自過問,讓譚厚蘭一夥立即停止破壞,撒出孔廟,並派解放軍進入保護。若非周總理的關懷,這一延續兩千年的國家重點保護古蹟名勝,或已蕩然無存。造反派這種瘋狂無度的破壞,超過了歷史任何不幸時期,不僅僅掘墓拋屍,焚燒古籍,破毀文物,更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斷碣殘碑,這種暴行將作為,一種人所不齒的重大負面歷史事件,流傳人間。
我想到,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無論是攻城䧟池,黨在任何時候都注重保護文物古蹟,唯有在“四人幫”橫行時,破壞了這光榮的傳統。它畄給人民的是沉痛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