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尋源家譜網

    金文是“吉金文字”的簡稱。商周時人們對鐘鼎彝器非常重視,所以在上面鑄上政令、契約,諸侯貴族還常鑄上他們光榮事件的一些文字作為永久紀念。這種文字也普遍地鑄在青銅兵器、貨幣、符璽上,統稱為“金文”。金文最早出現在商代末期,盛行於西周,內容多為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金文字型整齊遒麗,古樸厚重,和甲骨文相比,不再顯得板滯,而是變化多樣,更加豐富了。金文由甲骨文演變而來,在結構上與甲骨文沒有多大的區別,但在形體上有明顯的不同:筆畫粗壯,肥筆較多;轉彎處向圓轉。以後金文又陸續有所發現。宋代文人歐陽修、趙明誠都著書對金文作過研究和記載。雖然金文是書法之鼻祖,但它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被淘汰,不及碑文傳世的多,但越是稀少,越顯得珍貴。金文因鑄於銅器,它比書於竹簡布帛上的文字更垂久遠,因此對後代書法有更大的影響。青銅器與書法藝術有如此淵源,它對中國文字和書法的發展所發生的作用,確實是不容忽略的。

  • 2 # 孔子遇到后稷

    中國古代稱銅為紫金,青銅器鑄造的銘文,被稱為金文。

    在金文之前,有陶文和甲骨文,金文之後還有簡牘文、籀文、大篆小篆等。

    為什麼金文會成為書法之祖,這要分析來看。

    中國書法以漢字為唯一載體的書寫藝術,至今依然是西方人眼中,不可思議的神奇藝術形式。

    金文之前的文字,其實都是象形符號。陶文表達了一種對神的敬意,祭祀用的器皿上專門的符號,如圖一就是回形紋,代表了祭天神。

    甲骨文基本上不是人與人之間用來以交流資訊為目的的,而是一種特殊的標記,是解讀神的預兆之後,由專門的貞人刻錄下來給部落頭領看的一種“神示”,如圖二。

    金文的出現,首先是繼承前期陶文甲骨文的使用意義,其後發展,具備了人物事件記錄的文章功能,而且是人特意書寫之後,再做“範”鑄造在青銅器上,現代稱之為“銘文”。如圖毛公鼎,如圖何尊。

    先秦時期,出現了籀文、大篆、石鼓文,秦始皇統一中國“書同文”出現了小篆。

    以上所說都是屬於古文字。

    再聊聊所謂的中國書法,首先歸功於發明毛筆的蒙恬將軍,一個有思想的武將,發明文官工具。其次是蔡倫紙張的發明。全民盛行使用毛筆寫字,則是因為中國的科舉考試。

    書法,其實就是有錢的王公大夫們追逐幾個寫字特別的人,欲得之、效仿之而產生的流行風!科舉考試不能憑游龍走鳳的書法,恰恰相反,必須只寫一種“千人一面體”,作為“楷模”即“楷書”,避免憑書識人營私舞弊。清代叫“館閣體”。

    華人特別崇拜祖先,把文字書寫最原始的一種文字—金文,就當做書法之祖。

  • 3 # S詩書畫

    金文是“吉金文字”的簡稱。古人以祭祀為吉禮,祭祀用的青銅禮器稱為吉金。商周時人們對鐘鼎彝器非常重視,所以在上面鑄上政令、契約,諸侯貴族還常鑄上他們光榮事件的一些文字作為永久紀念。這些青銅禮器上面鑄的銘辭、款識等文字稱為鐘鼎文。這種文字也普遍地鑄在青銅兵器、貨幣、符璽上,統稱為“金文”。金文最早出現在商代末期,盛行於西周,內容多為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金文字型整齊遒麗,古樸厚重,和甲骨文相比,不再顯得板滯,而是變化多樣,更加豐富了。金文由甲骨文演變而來,在結構上與甲骨文沒有多大的區別,但在形體上有明顯的不同:筆畫粗壯,肥筆較多;轉彎處向圓轉。

    傳世的有銘文的鐘鼎彝器很多,較著名的有大盂鼎、散氏盤、毛公鼎、王孫鍾、宗周鐘等。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時期的著名青銅器,內壁有銘文,總共291字,為西周青銅器中所少有。其內容為:周王告誡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則忌酒而興,命盂一定要盡力地輔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書法體勢嚴謹,字形、佈局都十分質樸平實,用筆方圓兼備,具有端莊凝重的藝術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書法的代表作。散氏盤為西周後期厲王時代的青銅器,其銘文結構奇古,線條圓潤而凝練,因取橫勢而重心偏低,故愈顯樸厚。其“澆鑄”感很強烈,表現了濃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現代著名書法家胡小石評說:“篆體至周而大備,其大器若‘大盂鼎’,‘毛公鼎’……結字並取縱勢,其尚橫者惟‘散氏盤’而已。

    毛公鼎是西周青銅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於西周晚期的宣王時期。內壁鑄有多達498字的長篇銘文。其內容是周王為中興周室,革除積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輔佐周王,以免遭喪國之禍,並賜給他大量物品,毛公為感謝周王,特鑄鼎記其事。其書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結構勻稱準確,線條遒勁穩健,佈局妥帖,充滿了理性色彩,顯示出金文已發展到極其成熟的境地。金文基本上屬於籀篆體。這些文字,在漢武帝時就已被發現,當時有人將在汾陽發掘出的一尊鼎送進宮中,漢武帝因此將年號定為元鼎(前116年)。以後金文又陸續有所發現。宋代文人歐陽修、趙明誠都著書對金文作過研究和記載。雖然金文是書法之鼻祖,但它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被淘汰,不及碑文傳世的多,但越是稀少,越顯得珍貴。金文因鑄於銅器,它比書於竹簡布帛上的文字更垂久遠,因此對後代書法有更大的影響。青銅器與書法藝術有如此淵源,它對中國文字和書法的發展所發生的作用,確實是不容忽略的。

  • 4 # 旺昊曇

    最早的甲骨文隨著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為周代書體的主流,因鑄刻於鐘鼎之上,有時也稱為鐘鼎文。據考察,商代銅器上便刻有近似圖畫之金文,其後繼續演進,至商末之金文亦與甲骨文一致。此種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緒延至秦漢。但商代器物和銘文皆少,秦漢以已至末流,所以應算周代為主流。

    金文書法,是以金文筆意創作的書法。

    金文的發展促進了書法藝術的發展。西周時期的金文是一種很成熟的書法藝術,向為書法史家所重視。它改寫了長期以來認為的,談書法只能從隸、楷書始和魏晉南北朝以後才有真正書法藝術的傳統認識,並把中國書法藝術的歷史推溯至 3000 多年前。金文的書體,一般稱為大篆或籀書,也有稱為古籀的。籀是周宣王時的史官,籀書即為他所寫的字書。青銅器銘文是按照墨書的原本先刻出銘文模型的陶範,再翻範鑄造出來的。由於商周時期已有很精湛的青銅鑄造技術,所以翻鑄的金文一般都能夠在相當程度上體現出墨書的筆意。因此,商周的金文實際上是一種墨書的書法藝術。商代的金文書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產生的。它的字數不多,字型瘦長,筆道遒勁雄美,行氣疏密有致,結構嚴謹,情勢凝重,各有風韻。有人曾歸納為兩種風格,一種是筆勢雄健,形體豐腴,筆劃起止多露鋒芒,間有肥筆,另一種則是運筆有力,形體瘦筋,筆劃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鋒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社群公益崗位安排物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