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懷念大雪紛飛的季節
-
2 # 雲南小冰
從菌種到選料、裝袋、滅菌、接種與培養管理等方面都要嚴格把關,以保證菌袋的成品率。選用質量較好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膠筒制袋裝料木屑、麩皮、 米糠等先過篩(孔眼為6-8毫米x6~8毫米),後拌料裝袋裝料、滅菌、接種、搬運等操作中,採取必要措施,儘量減少破損嚴格挑選菌種,嚴格進行無菌接種
-
3 # 至始至終947
淨化環境
接種室、培養室應與原料倉庫、菇房、配料場保持一定距離,或有良好的防汙染隔離屏障;生產環境淨化程度愈高,控制病蟲害的措施愈嚴格,對提高和穩定菌袋成品率越有利。
培養料配製合理、裝袋迅速
篩除木塊及帶尖刺原料;培養料配方要合理,使用的各種原料要求不黴爛變質;培養料要攪拌均勻不能有夾生料;培養料配製後,要在4小時之內裝完滅菌。
培養料滅菌必須徹底
培養料裝入塑膠袋後,及時香菇滅菌;生產中使用常壓滅菌。料袋滅菌要做到“攻頭、保尾、控中間“,使培養料料溫儘快達到100度,而且中間不能掉溫,做到高溫足時。當溫度達到100度後,要保持12小時以上;袋在灶內擺放要平穩,留有氣道。
香菇菌種要純
要到裝置齊全。信譽好的正規單位購種;選用菌絲粗壯,無病蟲害的優良菌種。
嚴格按無菌操作規程進行接種
接種室、接種箱、接種工具、接種人員手臂等嚴格消毒;接種要快速,一批未接完,不要進出接種室。
培養菌袋期間要嚴格控制條件
培養菌袋時,控制溫度20~25度、空氣相對溼度70%以下、暗光、空氣新鮮,避免出現高溫,高溼和不通風等利於雜菌聲場的環境,促使香菇菌絲健壯生長,抵抗雜菌侵襲。
-
4 # 冰川130
菌袋培養到30天左右,溫度在25度-30度之間放氣。如果溫度在35度,不能放氣,否則會導致溫度升高。造成燒菌。一定要將溫度降下來。否則長期35度就會造成燒菌。加強通風換氣。防止高溫。高溼。
香菇菌袋的培養指從接完種到香菇菌絲長滿料袋並達到生理成熟這段時間內的管理。菌袋培養期通常稱為發菌期,可在室內(溫室)、陰棚裡發菌,發菌地點要乾淨、無汙染源,要遠離豬場、雞場、垃圾場等雜菌滋生地,要乾燥、通風、遮光等。進袋發菌前要消毒殺菌、滅蟲,地面撒石灰。
夏季播種香菇發菌期正處在高溫季節,氣溫往往要高於菌絲生長的適溫(24~27℃),所以發菌期管理的重點是防止高溫燒菌。剛接完種的菌袋,3個袋一層呈三角形壘成排,接種穴朝側面排放,每排壘幾層要看溫度的高低而定,溫度高可少壘幾層,排與排之間要留有走道,便於通風降溫和檢查菌袋生長情況。發菌場地的氣溫最好控制在28℃以下。開始7~10天內不要翻動菌袋,第13~15天進行第一次翻袋,這時每個接種穴的菌絲體呈放射狀生長,直徑在8~10釐米時生長量增加,呼吸強度加大,要注意通氣和降溫。在翻袋的同時,用直徑 1毫米 的鋼針在每個接種點菌絲體生長部位中間,離菌絲生長的前沿2釐米左右處扎微孔3~4個或者將封接種穴的膠粘紙揭開半邊,向內折拱一個小的孔隙進行通氣,同時挑出雜菌汙染的袋。這時由於菌絲生長產生的熱量多,要加強通風降溫,最好把發菌場地的溫度控制在25℃以下。這在夏季播種是很難做到的,但要設法把菌袋溫度控制在32℃以下,超過32℃菌絲生長弱,35℃時菌絲會停止生長,38℃時菌絲能燒死。降溫的方法很多,可靈活掌握。如減少菌袋壘排的層數,擴大菌袋間距,利於散熱降溫;溫室和陰棚發菌,白天加厚遮蓋物,晚上揭去遮蓋物;室內和溫室發菌,趁夜間外界氣溫低時,加強通風降溫,有條件的可安裝排風扇;氣溫過高,可噴涼水降溫,但要注意噴水後要加強通風,不能造成環境過溼,以防止雜菌汙染。菌袋培養到30天左右再翻一次袋。在翻袋的同時,用鋼絲針在菌絲體的部位,離菌絲生長的前沿2釐米處扎第二次微孔,每個接種點菌絲生長部位扎一圈4~5個微孔,孔深約2釐米。為了防止翻袋和扎孔造成菌袋汙染雜菌,裝袋時一定要把料袋裝緊,料袋裝的越緊雜菌汙染率越低。凡是封閉式發菌場地,如利用房間、溫室發菌,在翻袋扎孔前要進行空間消毒,可有效地減少雜菌汙染。發菌期還要特別注意防蟲滅蟲。
-
5 # 丫頭苗苗的農村事
香菇菌袋的培養指從接完種到香菇菌絲長滿料袋並達到生理成熟這段時間內的管理。菌袋培養期通常稱為發菌期,可在室內(溫室)、陰棚裡發菌,發菌地點要乾淨、無汙染源,要遠離豬場、雞場、垃圾場等雜菌滋生地,要乾燥、通風、遮光等。進袋發菌前要消毒殺菌、滅蟲,地面撒石灰。
回覆列表
一、在生產中嚴防在接種箱或接種室施用過量甲醛,以免甲醛變成甲酸,形成酸性環境。培養室周圍應撒施石灰粉,發現有被綠黴汙染的菌種,應及時挖除。
二、播後要及時檢查菌種塊,發現被綠黴汙染,立即挖除並補上新種塊。
三、多雨年份或季節,要特別注意通風降溼,勤翻堆。堆垛面積和距離應適當加大,減少感染。
蘑菇綠黴汙染的防治
四、菌塊出現綠黴後應及時用40%多硫懸乳劑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擦洗。
五、採菇時,除了做好消毒工作外,還應注意輕扯,以免菇根受傷害,從而加大病菌感染機會。
六、病菌孢子靠氣流傳播,採菇後,及時把死菇、老根挑除乾淨,摧毀病菌的繁殖生長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