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兩位拒絕接受王位,讓國出逃;武王伐紂的時候,又以仁義叩馬而諫;等到天下宗周之後,又恥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明志,於是餓死在首陽山上。作者極力頌揚他們積仁潔行、清風高節的崇高品格。
6
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相互讓位,出走在外!

    伯夷叔齊都是商朝末年孤竹君的兒子!孤竹君想讓叔齊繼承他的位置!後來孤竹君死了,叔齊覺得自己是弟弟,就把位子讓給了哥哥伯夷,自己就離開了!

    但是伯夷覺得他父親是讓叔齊做繼承人的,若是自己做了繼承人就是有違父命,所以他也不願意做,於是也離開了!

    沒辦法後來就讓孤竹君的中子繼承了位置!

    前去西岐,路上大失所望!

    後來伯夷叔齊聽說西岐那地方不錯,西伯侯姬昌也善於治理,所以西岐那裡很安定!於是伯夷叔齊就準備一起去了西岐!

    但是在路上看見武王伐商紂王的大軍,同時伯夷叔齊還看見周文王姬昌的神位,發現姬昌已經死了!

    伯夷叔齊就得很失望,他們覺得,武王的父親死了,不去埋葬,反而去打仗,同時以臣子身份去討伐國君,就是不忠不孝!

    不食周粟,死於首陽山!

    後來周武王伐紂成功,商紂王也自焚而死,周武王建立周朝,但是伯夷叔齊卻覺得周武王的做法不對,所以就不吃周朝的糧食,但是當時天下已經歸周,到處都是屬於周朝,最後伯夷叔齊也餓死在首陽山上!

    所以,伯夷叔齊相互讓位和不吃周朝的糧食,是一種以身殉道的精神,這也複合儒家的思想,所以受到儒家的推崇!孔子都稱他們為“古之賢人”!

  • 2 # 明離子

    我覺得真實原因要高於“不食周粟”。

    真實的原因是伯夷、叔齊對仁義的堅守。

    伯夷叔齊是商朝貴族孤竹君的兒子,伯夷,從名字就可以看出是老大,而叔齊應該是老三,老二去哪了,史記裡沒有說,不過這不重要。

    孤竹君想將自己的爵位傳給小兒子叔齊,但叔齊認為,哥哥伯夷作為長子不能繼承爵位,反而讓自己繼承,是為不仁不義之舉。

    於是叔齊誓死不接受父親的爵位,伯夷得知此事,本來就認為弟弟比自己更具賢能的他,力勸弟弟繼承爵位,卻被弟弟言辭拒絕,伯夷無奈,偷偷的收拾行囊,在深夜遠走他鄉。

    叔齊得知哥哥伯夷出走的訊息,便跟隨哥哥而去。

    經過了長途跋涉,兩兄弟終於相遇,此時他們到了周地,於是便相約從此不再回鄉,而是在周地過起了尋常百姓的生活。

    好景不長,武王伐紂,周開始攻伐商。當時的商乃是君主之國,周為諸侯之國,這無疑觸犯了伯夷叔齊一直堅守的仁義底線。

    在他們看來,附屬國攻伐君主國,便是不仁不義,有心勸解武王放棄攻伐,但無能為力。

    經過數年征戰,百姓死傷無數,伯夷叔齊為止戰奔走在兩方勢力中,但無濟於事,周終於攻克商朝首都,滅亡商朝而建周朝。

    從此,普天之下莫非周土。

    伯夷叔齊悲憤,發誓絕不吃周地種出來的糧食。然而這天下已經都是周土,便沒了他們吃的糧食。

    於是他們去了首陽山,靠採集微草為生,不久便因營養不良而死。

    雖然是因為不食周粟而死,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對仁義的堅守!

    所以,伯夷叔齊是華夏文明關於仁義的標杆,而他們的死,看似死於不食周粟,卻是死於對仁義的堅守,雖在現代人看來是不知變通,這種對仁義的堅守卻值得被世人永遠傳頌下去。

  • 3 # 張大鬍子二世

    莊子在《駢拇》說: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盜蹠死利於東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於殘生傷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盜蹠之非乎。

    他們真要是那麼有志氣,商周滅了後就找個地方不聲不響殉國,還跑到首陽山搞出那麼大動靜,不就是沽名釣譽嘛。

  • 4 # 古今夢迴

    首先說不食周粟這個事,古代文學《爾雅》上解釋,粟:俸祿,“恥食周粟”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理解,就是恥於享用周王給的俸祿。所以這裡的粟不是指糧食,這裡的食也不是吃的意思,而是享用的意思,漢字本身就具有一字多義的特點,唐代的李德裕在《夷齊論》解說:“所謂周粟者,周王所賦人之俸也。”伯夷叔齊二人原本是孤竹國君的兒子,如果享用周人給的俸祿,心裡覺得有愧故國,所以他們不能接受。伯夷叔齊只是不想領工資,但沒有說不吃飯。再來說餓死在首陽山這個事,開啟百度搜索首陽山你會發現,首陽山在陝西山西各兩處,河北河南,甘肅遼寧還有山東各一處,加起來有九個之多,而且每個首陽山都有伯夷叔齊墓,還有相似的故事流傳,那麼問題來了,伯夷叔齊不可能在這麼多首陽山餓死九次吧。那麼這九個首陽山只有一個真的,其餘都是假的。要麼就是九個首陽山全是真的,伯夷叔齊壓根沒餓死,因為只有人活著才能走過這些地方。

    我們設想二人沒有餓死這事,那麼九個首陽山就有合理的解釋,說明他們二人從北到南,再從東向西,走的是條往返路線。這條路上的九個首陽山,都是他們曾經走過的。但問題又來了《史記》不是說此二人餓死在首陽山嗎?

    關於最早提到伯夷叔齊的《論語季氏》說:“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這裡可以看出餓於首陽並不是說餓死首陽,而是指在首陽山過著貧困隱居的生活。還有《呂氏春秋誠廉》也說“二人北行,至首陽之下而餓焉”,都沒有說餓死。《論語》《呂氏春秋》都比《史記》要早,而《論語》更接近真實,透過前面的質疑,實在是找不出二人餓死的理由,他們應該是四處遊歷漂泊,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他們走過的地方,後人都稱為首陽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家電該如何選擇冰箱、電視、洗衣機和立式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