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秉燭讀春秋
-
2 # 心理學朱編劇
提起寇準,大家一定會想到《楊家將》中滿口山西話的寇老西兒,他在山西峽谷縣當縣令的時候,由於為官非常清廉又愛接濟百姓,弄得自己官服上全是補丁,書童也在接待客人時用煮舊草帽冒充茶葉,捕頭上街賣瓜子給他貼補家用,清官的形象躍然紙上。歷史上的寇準其實和小說中有些出入,他出生於華州(今天的陝西渭南),只是祖上曾經居住於山西太谷而已。
寇準家境並不貧窮,父親寇湘,在後晉時期考中過狀元,以文章著稱;他的官位也比較高,因此寇準是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
晚年寇準被貶官,客死他鄉。其家人申請撥款運靈柩回鄉,但是隻夠運到河南。於是家人們只好將寇準埋在河南的寇家灣村,陝西渭南的那座寇準墓中只有他的衣冠。寇準墓與包拯墓同處一地,他的清廉事蹟,將永遠被人銘記。
-
3 # 綺閣書生
寇準是北宋的一代名相,他豁達的胸懷從他的詩中可以看出來。
詠華山*北宋*寇準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別名寇老西的寇準(961至1023),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並不是山西的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詩人,官至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宰相),樞密使,封萊國公,諡忠愍,追贈中書令,為渭南三賢之一。
寇準的祖先曾居住山西太原太谷昌平鄉後移居馮詡,最後遷至華州下邽,這樣看來,寇老西還是伴祖脈,並非虛言。
寇準少年聰慧好學,太平興國五年進士及第,授太子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
寇準與潘良、魏野、“九僧”等友好詩風相近。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而為相。曾留下《書河上亭壁》,《寇萊公集》,《宋名賢小集》,《寇忠愍公詩集》等作品。
寇準在朝為官,以直言敢諫,足智多謀著稱。宋太宗十分讚賞寇準,說:我得到寇準,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樣。寇準也是力主抗遼的大臣,“澟淵之盟”,寇準力求不損失一寸國土,真英雄也。
-
4 # 古塔靈煙
我是河南人,寇準是陝西人,從說話口氣裡能看出來。寇準的詩,峰闊牆薇波淼茫,獨依桅纜思何常。瀟瀟遠樹肅林外,一半秋山待夕陽。從這首詩的語氣裡可以看出寇準是陝西人。
-
5 # 任馳贏天下
“官行私曲,失時悔,富不撿學,貧時悔。藝不少學,過時悔。見事不學,用時悔。醉發狂言,醒時悔。安不將息,病時悔”。
大家對上面這段詞並不陌生吧!這首《六悔銘》就是北宋名相寇準所做。全文共42字,卻道盡了人生的六大悔事。若想人生不後悔,就要做好六件事。
寇準是大宋王朝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一代名相。
寇準,(961年~1023年)字平仲,別名寇老西,北宋政治家,詩人,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為“渭南三賢”。
寇準少年得志,天資聰明,勤奮好學,14歲的時候就寫下了不少優秀的詩篇。15歲的時候就能精通《春秋》,19歲的時候,寇準便考中進士。先後任知縣,判官,尚書虞部郎中,樞密直學士等官職。後來官居宰相,被封爵為萊國公,成了大宋一代名相。
如今寇準寇老西的大名,因《楊家將演義》的故事而被世人皆知。
那麼這個如來雷貫耳讓天下人皆知的大宋一代名相寇準,他的老家究竟在哪裡呢?
正確的回答應該是,寇準的老家在華州下邽,就是今天的陝西渭南市。寇準的先祖曾居住在山西太原太谷昌平縣,後來移居馮詡,最後定居在華州下邽。因此說寇準的老家是今天的陝西渭南。
寇準有“寇老西”這個別名,也許也是跟他的先祖早先生活在山西有關係吧!歷史上人們習慣的把山西人稱作“老西”,比如近代的山西土皇帝大軍閥閻錫山就是被稱為“閻老西”。
另外對於這個別名,還有一種說法,說寇準早年在山西太古當過縣令,當官的時候辦了很多離奇都案子,久而久之名聲鵲起,人們就是習慣的稱他為“寇老西”。
寇準一生為官清廉,入相以來三十年不營私第,有魏野贈詩為證曰:“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臺”。因此,寇準又被稱為“無地起樓臺相公”。
回覆列表
首先亮出答案,寇準雖然叫“寇老西”但不是山西人,寇準老家是現在的陝西渭南。(欲知詳情,往下看。)
我們對寇準的認識,更多的是透過聽劉蘭芳的評書《楊家將》,劉蘭芳繪聲繪色為我們描述了寇準審理潘、楊案的過程,其中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寇準――寇老西的風趣語言,寇準的山西方言話起源於評書。
寇準別名叫寇老西,難道說他的老家是山西的?
歷史上叫老西的有幾個,比如閻錫山閻老西,他是山西五臺縣人。白眉大俠徐良是山西祁縣徐家莊的人。徐良被單田芳稱為“白眉老西”。印象中,凡是叫老西的都是山西人。
為什麼山西人都冠以“老西”呢?
醋古稱“醯”(音西),“山西人愛吃醋,腰裡彆著醋葫蘆”由此以來,山西人有了老“醯”之稱,慢慢演變成了“老西”。
評書說寇準腰裡也彆著個葫蘆,但歷史記載不是醋葫蘆,而是酒葫蘆。寇準雖然叫寇老西,但是他是華州下邽(陝西省渭南市)人。
寇準之所以叫寇老西,是因為他曾在山西太古當過縣令,當縣官時候,審了許多稀奇古怪的案子,從此聲名鵲起。最後官居宰相。(葛優飾演的寇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