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叫十三

    這是道德經第五章裡面的話,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兩句經典應該前後聯絡來並結合道德經總思想來理解,若是單一隻看上一句或者這兩句的話理解就會有失偏頗!雖字面意思理解覺得天地一點都不仁慈,把世間萬物都當作祭祀用的草一樣,聖人也不仁慈,把世間生民百姓當作祭祀物品一般對待!其實不然,天地不仁乃是大仁,聖人不仁也是大仁!因天地有其自然執行之法則,視時間萬物如同沒有生命的物體,只有這樣天地才能對世間萬物一視同仁,不會刻意的對誰好,也不會刻意的對誰壞!乃是公平公開公正的對待世間萬物!而人們平常說的“仁”,其實都是人類功利心態轉化之後的人為道德標準,這不是真正的‘仁’,只能稱之為小仁!而天地卻不一樣,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因其不自生也因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這就是天地和人的區別,天地是無私的,是公正的!人類是有私的,是自我的!所以我們不能用人類的道德標準去衡量天地,天地的仁才是真正的仁,不偏不倚公正無私!是故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非天地不仁,乃以不仁成就大仁,待萬物自化爾。

  • 2 # 感受歲月靜好

    老子有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句話表面看起來是說,天地不仁慈,把萬物都當成芻狗一樣玩弄;聖人不仁慈,把百姓都當成芻狗來戲弄。當然老子說這個話是有哲學道理的,並不是這樣來理解的。

    第一,我們先要明白什麼是“芻狗”,什麼是“仁”?

    “芻狗”是草扎的狗,不是真的狗。上古時候的人是吃狗肉的,狗作為家裡的六畜之一是可以食用的,所以,狗會作為祭品,是很普通的事。大約到了商朝或周朝以後,才不讓殺狗,但會用草扎一個狗的樣子,代替真的狗用作祭品,這就是“芻狗”。等到祭祀結束後,這個用完了的芻狗會被人們隨意拋棄,如同廢物,不會像供在祭壇上那麼受人敬仰。

    “仁”字,在這個地方可以代表周秦時代諸子百家所標榜的仁義的“仁”,也可以說是對待萬事萬物和人民都有一個仁慈、仁愛的心。

    第二,我們還要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為什麼老子會有這樣的言論出來?

    當時正處於春秋戰亂之際,諸侯紛爭,各個諸侯國之間互相搶奪土地和人民的生命財產,殘害人民甚至同胞,都成了家常便飯。所以儒者們都號召仁義,以仁義來治理天下,但是收效不大,君王們甚至假借仁義為名,來滿足他們的一己私慾,仁義都成了空口號,失去了真正的意義。在這種背景下,老子提出了正面的哲學。

    第三,正確理解“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生萬物,好的生,壞的也生,比如:天地生了草藥,有治病救人的靈藥,也有要人性命的毒藥。靈藥看似是好的,但你用法不對或用量過了,也會變成毒藥;毒藥看似不好,但有時又可以以毒攻毒治病救人。那你說天地到底仁不仁慈?你說它仁慈也好,不仁慈也好,都是咱們自己的主觀意識,天地是沒有這個概念的,它一視同仁,它視萬物包括人類都是平等的。

    明白了這個道理,那便可知道真正的聖人,心如天地,效法天地,一切的所作所為,都視為理所當然,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聖人有心求仁的話,那他已經存有死心了,不是大仁了,那是做出來的,不是自然的事情了。

    所以說,老子的哲學,是希望人們能真正的效法天地自然而然的法則去存心用世,不要自欺欺人,不要去刻意標榜什麼仁不仁,平實自然去處世就好。老子說歸說,但那個時代的君王們,是真的以百姓為“芻狗”,來滿足自己的私慾。

  • 3 # 張師大語文

    就是為了反對當時盛行的的“仁”學說。

    原文如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tuó)龠(yuè)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譯文如下:

    天地不講所謂“仁”,待萬物如狗崽;聖人不講所謂“仁”,待百姓如狗崽。

    天地之間,不就象一個風箱嗎?虛空而頑強,迫動則事多。

    政令越繁,百姓越窮,不如持守“中”道。

    春秋時期,大周祖宗之法“井田制”已不合時宜,亂象迭出,各種社會治理理論紛紛登場。

    “仁”學說本身非常虛偽!把人民束縛起來,說我愛你們,這種人都是騙子,根本意圖不過是要統治階級對治下之民少點剝削,多點恩惠,以便緩解矛盾,延長統治。它對貪婪治者而言是過耳之風,對善良百姓而言則是麻醉劑。把野生動物抓起來關籠子裡,多用心,少點虐,就是愛嗎?真的愛,就放歸山林,並把山林保護起來,勿加滋擾。

    天地不講所謂“仁”,它給萬物自由,並創造了可自立自強的環境。聖人不講所謂“仁”,他給人民自由,尊重並保護人民權利。就像狗媽媽保護狗崽,養育它,給它自由,那才是真的愛!

    自由意志浮動於天地之間,百折不撓。風箱裡面什麼都沒有,但是越拉推越出風,火堆因之大旺。不要說百姓不想要自由,人民的自由意志看似虛無,卻強大至不可遏抑,越是壓迫,越是展現其強大,生出萬種事端。

    不承認百姓自主發展權利,左一個政令,右一個政令,只會束縛人民創造的手腳,加速窮困的到來。虛偽的“仁政”必須丟棄,真的愛人民,就讓他們在自由的土地上擁有財富與尊嚴,不跪不求,治者只需堅守核心政策,不偏不倚,依法行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童年的一些散文詩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