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稻香老農4562992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未必完美,敬請見諒!首先必須承認提主深諳“紅樓"。至少察覺到入住大觀園的賈家子弟,群芳諸豔!都與入住的環境,和所居住的園名,人物性格。出身,有關係。這正是曹公的高明之處!把一個腐朽沒落的官三官四代家庭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刻畫的淋漓盡致。此一問,在第17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賈寶玉機敏動諸賓》一回中得到了完整的回答,按下這“怡紅院”“蘅蕪苑"暫且不表!但說這“瀟湘館"和“稻香村"吧!

    “瀟湘館”因院內長滿了香妃竹而得名,而瀟湘竹又是由典故“娥皇女英”淚灑竹下而成血斑而來。裡面卻偏偏住著一個愛哭的林黛玉。在第37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林黛玉又以“瀟湘妃子"自居。恰如其分!

    “稻香村”卻是一片田園風光!引自古詩“柴門流水稻花香……”,“紅杏梢頭掛酒旗”等名句。裡面無一處外引的奇花異草,純屬農家氣象!連賈政都說“此時一見,未免勾起我歸農之意……”。如此一個返璞歸真,令人懷舊的地方誰來居住合適?自然是年輕寡居,“海棠社”中那位“稻香老農”李紈最為合適。如此的園林環境與人物性格融合的如此完美,為曹公一人。

  • 2 # 龍的傳人水泊梁山

    老五部全書為什麼能流傳下來?就是作者作派很特別,能把人物景象瞄寫出真實的故事一般!神了神了超越現代作家,很受讀者愛待!

  • 3 # 小穎0724

    社會的組成因為不同,有各行各業各自領域;同領域也因入門早晚、興趣所使有專業性深淺之分。不管是《紅樓夢》還是當今社會,應該很難找到一模一樣的兩個人,正因為這些不同,才有生活中經常想不到的事情,組成了人們的喜怒哀樂,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中國教育強調重視歷史文化,九年義務教育早早也開展《歷史》學科的學習,《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歷史文化瑰寶。不同的歷史人物,不同的歷史事件留後人學習,想來也是為了新時期青年勿忘國恥牢記歷史!老祖宗教訓勿忘人之根本,過往歷史的興衰更因留後人借鑑,避免重蹈覆轍!

  • 4 # 文藝女中年的閒話集

    先看大觀園中的瀟湘館:

    賈政一行人初看大觀園時,有這樣的描寫,忽抬頭見前面一帶粉垣,數楹修舍,有幹百竿翠竹遮映,進門又是曲折遊廊,以及石子漫成的甬路,三間房舍,兩明一暗。後園裡面有大株梨花、闊葉芭蕉。後院牆下有一泉水,盤繞著那千百竹下流出。

    我們從賈政的話中可以體會一下此處的清幽:“這一處倒還好。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讀書,也不枉虛生一世!“

    緊接著寶玉題詠道:“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這一聯將那千竿竹所營造的閒適、清涼寫得甚妙。

    而此一處正是林黛玉後來所居的瀟湘館。黛玉的每一次出場,皆不曾描寫其穿戴,“弱柳扶風“之態,”淚光點點“之容,出來自有一種飄飄然的仙氣。館中不僅那斑竹的來歷與林黛玉愛哭相合,且景緻幽靜,不喧鬧也與黛玉的性格相符。

    再看稻香村一處:

    這一處是農家的景色了。一帶黃泥牆、牆上皆用稻莖掩護,數楹茅屋幾百枝杏花,種著桑、榆、槿、柘,等樹都是莊戶人家常見的。賈珍還補充說,此處只養些雞、鴨、鵝之類的,才和這裡的景色相稱。

    而此一處正是將來李紈和兒子賈蘭的居所了。李紈正是青春年華之時,卻守了寡,“鳳冠霞帔的美人”卻從不打扮自己,尤氏偶爾一次去她房裡洗臉梳妝,竟連一點胭脂都找不到,最後只得借丫鬟的用。在這樣的膏粱錦繡之中,心如槁木死灰一般,對一切都不問不聞,只知孝親養子而已。

    從賈政的口中我們也能看出,此一處正是給那厭煩了官場、世事之人,歸隱之意。也是與李紈對一切都不聞不問的處世行止相吻合的。

    此乃我個人的粗淺見解!才疏學淺,自覺筆力不能盡表其意,見諒!

  • 5 # 燮黛

    講講李紈和她的住處吧,有愛李紈的嗎?作為夢中人 我不想孤軍奮戰。

    讀《紅樓夢》幼時喜歡寶釵,大學喜歡晴雯,畢業之後喜歡李紈,對,就是那個“稻香老農”,起詩社的就是她,而她的住處叫做:“稻香村”。

    從她來到紅樓夢中,便是一個守寡的女人,雖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教育,從小家庭優越,卻心如稿木、常年詩書為伴,對兒子教育良好,以至於到紅樓夢的結尾 她憑藉兒子賈蘭中舉 她被封為誥命夫人。

    當她來到大觀園裡,住進了“稻香村”,開始與姑娘們辦起詩社,恢復往日容光。

    稻香村,黃泥矮牆,數楹茅屋,紙窗木榻,“富貴氣象一洗皆盡”,賈政來此都有“歸農之意”,而它就是存在與“溫柔富貴之鄉”的大觀園裡。這不正是李紈的人生嗎?

    一切稻香村之於大觀園,李紈之於賈府,一樣的不真實,一樣的有失自然之理。

    晚韶華

    鏡裡恩情,更那堪夢裡功名!

    那美韶華去之何迅!

    再休提繡帳鴛衾。

    只這戴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

    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

    也須要陰騭積兒孫。

    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

    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

    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

    這就是李紈,無論是富甲一方還是家道中落,她的人生一直未曾改變。她與詩書為樂,教育兒子成為文韜武略的人才。

    但終究是“枉與他人做笑談”

    呵 人生不正是如此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荀子,韓非子各自的主張和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