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子竹軒

    首先,兩者內涵、源頭不同。

    知識,由書本得來,常常理論化、專業化。

    文化,是將書本知識、社會知識融入社會實踐後內化為自身能力的一種產物,是可以奉獻社會的一種社會能量。

    所以,有文化者,一定是有知識的;但,有知識者,沒有上升到一定層次,就不一定有文化。

  • 2 # 青埂峰下有情郎zjy

    這說明我們除了在努力學好並掌握好自己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努力涉獵各類文化知識。寬泛的知識面有利於專業上的提升和造詣,並且對專業學習起了一個正確的指導作用。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中國的教育體系和教育方式。近些年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和高校的逐年擴招,中國人口的知識程度不斷提高,一些專業技能方面的知識更是在社會建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文化建設也同樣興盛。

    深思當今社會,企業或是公司單位招人,通常會問到你的文化程度,一張文憑即可反映你的知識水平,因此在多數人的眼中,知識就是文化,知識水平和文化程度是成正比例關係。

    在講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段歷史,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特赦後,在自己的戶口本上填了“初中”文化程度,如果工作人員沒具體和他解釋學歷是什麼,溥儀都不知道應該怎麼填,溥儀也蠻尷尬的,說到學歷,哪個歷代皇帝有那玩意?

    不過,皇帝的老師那可都是一等一的名家,就像溥儀,英語老師是牛津大學的莊士敦,有著國學深厚的徐世昌,進士出身,晚清大詩人梁鼎芬,

    內閣學士陳寶琛,書家朱益藩,溥儀所學知識絕非一丁半點,知識的質量高於普通人。

    如果按學歷評定標準,說溥儀沒有知識那太籠統,再怎麼著,也是研究生的水準。

    而如今看來,溥儀更像一種文化象徵,清朝的末代皇帝,一個時代的終結,他在晚年著書,勞教悔改,把所經歷的一切一一紀錄,這所展現的就是一種歷史文化。

    知識多半是前人的經驗總結,供後人學習,比如我們學某個專業,即是學知識,我們學賺錢的經驗,其實也算是學知識,但掙錢越多的人,是不是可以說明他們心腸都很好,問題來了,賺錢經驗老道,可以肯定這些人素養就很高?

    答案是肯定的,知識不一定等於素養,而文化卻包含知識和素養。

    筆者相信,每個人都不會喜歡奸商,縱然他們的腦子好使,終歸是昧著良心做事,當然,我所指的不是全部商人,有些商人老實經營,懂得廣結善緣,不抬高單價,而是以德服眾,薄利多銷,從而獲得巨大的成功。

    以大德賺到錢的商人,這也是一種文化素養,他們往往能把福利回饋全社會,體現了文化精神。

    一個不識半鬥字的農民,打小不動歪腦邪念,相信有勞動必有收穫,在實踐中,他們有了一套自己的哲學理念,為孩子們樹立榜樣,這也是一種知識,當把思想品德融入知識層面,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現在不是有農村文化、鄉土文化這一說嗎?

    知識,只不過是規律、經驗的概括和總結,但不一定是有文化,文化裡面所展現出來的比較綜合,比方說歷史文化、道德理念、素質教育、藝術,現指素質、修養。

    假如一個人飽讀詩書,待人卻非常不禮貌,甚至鄙視他人,看不起農民,我們通常稱這種人沒文化,沒教養。

    現實生活中,有知識沒文化大有人在,在真實的新聞裡,有嫌母醜自損臉面的高材生。有不懂感恩一味索取的留學生,索取不成,還把生母給殺了。還有坐火車霸座還振振有詞的博士……

    當把這些和文化攪在一起,便無法自圓其說。

  • 3 # 地圖上的螞蚱

    有知識沒文化意思是指知識儲備很豐富,讀過很多書,但是沒有從書裡學會接人待物的道理。

    比如一個技術很牛的人,他在這門技術上可以說很有知識。但是因為他在其他的方面,比如修養,品行,道德方面的受教育程度不足,這個人很可能滿嘴粗話,對一些基本常識茫然無知。所以我們也叫這種人沒文化。

    比如現在的大學生,許多學生考上北京的名牌大學,仍然不懂得與人相處,跟父母親人關係僵化,在學校裡因為生活瑣事與同學大打出手。

    所以知識多少不能決定一個文化程度高低,只有多培養自己的文化素質,才能提升一個人品質。

  • 4 # 格勞孔有話說

    這個問題可以這樣來看。

    我們先來看什麼是知識?什麼叫文化?

    知識在教科書中就是我們學習的理論,這些理論是固化了的人類經驗。

    用一個更哲學的說法,知識是智慧的固化。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本身就是變化的很慢,它的形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穩固的。水本身卻是流變不居的,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改變。這就可以理解到,知識本身在一定時間內是固定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拿過來直接用。注意嗷,是每個人都可以拿來用。問題恰恰出在這裡。

    再來看文化,我理解題主的意思應該是指人的素養和智慧的結合。前面我們知道,知識是固化了的智慧。那麼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智慧本身就像水一樣,隨機應變,隨遇而安。這就要求我們掌握智慧的同時,一定是按照自己自然的品性來作用的,是一種個別化的存在。

    現實生活,我們常看到一些高學歷的人做出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這就是因為他們只是掌握了知識和理論來謀私利,但沒有真正學通學透,利用知識來通達智慧的緣故。畢竟智慧與善良是一體。

    題主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自己已經有了相當多的反思,我相信題主一定是個善良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願意賭上性命上梁山佔山為王,逍遙快活,還是願意委身朝廷,無性命之憂?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