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劍飛齋主人

    要想寫出姿態優美的捺,難度還是很大的,特別是捺腳處,更要嚴格和準確。

    寫捺,

    起筆逆鋒,要“束得緊”,含蓄有力;

    頸部要“提得起”,折向右上時要細些;

    折下捺時,要“按得下”,就是要按得重些筆毛儘量鋪開;

    捺腳右揚時,要“收得起”並有暢快之感。

    《筆訣》雲:“始入筆緊築而微仰,便下徐行,勢足而後磔之。其筆或藏鋒,或出鋒,由人心之所好為之也。”

    捺法主要有三種,直捺、平捺和反捺。

    直捺,就是長捺。

    謂之縱波,即“抽拔”,抽筆與拔筆,二者意義相同。

    直捺的具體寫法是:

    “蹲鋒徐行,勢力開展,意足頓出,後遒勁而左顧,則其刀自足矣。”

    捺筆起筆分藏鋒和露鋒起筆兩種,

    藏鋒起筆如藏頭燕尾,中鋒右行,稍提筆,折向右下方行筆;

    行筆時慢慢地加重,漸行漸粗,行至波腳,稍頓、提筆右行(伴隨一定程度的捻管)漸行漸提,向右方緩慢出鋒。

    不可出虛尖、不可過快。

    露鋒起筆的長捺,尖峰起筆入紙,其餘寫法與藏鋒相同。

    平捺,又稱“橫捺”,謂之橫波。

    法分五停,開始則首搶略頓、中駐、下拖、末駐、尾仰。

    凡起處似作仰畫。不蹲以鋒,旁裹空蹲,三面力到,順指蔽下,力滿微駐,仰出三過,如水波之起伏,始稱佳妙。

    平捺與正捺筆法同,只是平捺走的是平勢。《禁經》雲:“磔磔如生蛇渡水”。

    平捺雖然角度比較平,但是,絕對不能將平捺寫的和橫畫一樣呈水平狀。

    平捺基本上是藏鋒起筆,和長捺的寫法相同,只是需要注意角度的不同。

    這一筆是往往是全字的關鍵,寫時特別要準確把握角度和長短。

    反捺,是正捺的變寫。

    是為了遵循“一字不能有兩捺”的原則,有時我們將本來是寫正捺的筆畫也寫成了反捺。

    而且,反捺作為一種筆法,只要運用得當,會給整個字增色。

    寫反捺,一般露鋒起筆,中鋒右下,漸行漸按,向右下方行筆,到位後頓筆、稍駐,折向右下,漸行漸提,收攏筆尖至最下端時,左上內收。

    要寫好捺,還要特別注意三點:

    一、要注意捺的角度,也就是斜度的變化。

    在具體運用中要仔細觀察,並與其他筆畫配合好。

    二、要“一波三折”,所謂一筆之中有三折筆勢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雲“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寫捺筆時,起筆要束得緊,頸部要提得起,捺處要鋪得滿、拓得開。

    三、要注意出刀的位置。

    《九成宮》中捺的出刀位置基本在捺之上部分的右側緣線,田英章先生的“田楷”也強調這一點。盧中南的捺,起刀位置稍靠右一點,可能是因為借鑑了虞世南的寫法。

    提又稱挑,即“策法”。

    策法像以鞭策馬,用力在鞭把,得力在鞭稍。

    要快而鋒利,但線條要飽滿。

    似用馬鞭子策馬,一鞭打下、立刻收回。

    《筆訣》雲“始築鋒而仰策,徐轉筆以成形”是也。

    具體寫法是:

    直落筆,鋪毫轉鋒,有力地向右上方挑出,要力到挑畫尖端。

    元陳繹曾《翰林要訣圓法》雲:“策,重提輕蹲,圓鋒左出。勢盡仰收,如鞭之策在著物處。”

    提法或挑法,主要有三種:右上提、豎提、撇提。

    右上提,又名“橫挑”,或曰“平挑”。

    右上提亦為“金錐勢”之異名。清戈守智《漢溪書法通解》雲:“金錐之法,力貴勁捷,勿使漫緩,漫緩則字之筋節不靈矣。”

    意思是說寫這個挑的用筆要快而有力。

    提,勢稍平。

    起筆稍頓,但不可用力太太,向下方頓筆後,再向右上方行筆,並要快速提筆收鋒。

    寫時要注意起筆、頓筆時的筆法要領和行筆速度。

    另外,收筆後,筆鋒的指向與下一筆的呼應關係也是這一筆的關鍵。

    豎提,豎和提的組合。

    按照豎筆的筆法,露鋒起筆向下,豎至末端,先往右下投筆,轉折處輕頓筆毫,然後轉鋒提筆向右上挑出,出鋒。

    寫時要注意:一般情況下,提筆不可短,豎筆不可粗。

    《書法三昧》載:“須長趯以應右,若左勢不礙,提鋒、搶下,反趯抱腹。”

    撇提,撇和提的組合。

    起筆用撇法,不露鋒,下筆稍重。拐彎處筆要放慢,駐筆、換鋒、使轉,此時不可使筆鋒離開紙面。轉彎後抬筆向右上方行筆,提筆出鋒。

    寫時要注意轉折處的筆法和提畫的方向,還要注意它與字的整體關係大小。

    以上淺見,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建築工地安全員主要負責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