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0,90小時候的我們,80後一直被教育要聽大人們的話,90後不知道小時候被父母怎麼教育,假如我們像電影中的哪吒一樣,我們是成魔還是成仙?
11
回覆列表
  • 1 # 雪舞風華

    剛剛去看了魔童轉世,蠻適合回答這個問題。

    我感覺我應該和哪吒一樣,如果不是最後知道了李靖願意代他去死,估計他會成魔,我也會成魔,因為感覺到的愛太少,感覺到的恨太多。

  • 2 # 教育通訊

    魔與佛都直在一念之間,作為家長特別是對於父親而言,一定不要忘了:做大格局的人——寬容、積極、厚德、奉獻,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佛。

  • 3 # 獨亦陽

    如果我們是哪吒,這種假設命題……

    從大的視野來說,如果我們是哪吒,那麼我們的背後就有一位想讓我們成為哪吒的導演,至於成魔成仙導演說了算。縱觀故事影劇,都會反映出一些東西,這包含了導演或作者們的內心真實寫照,那就是他人任他言,我這一生只為自己戰。社會節奏如此之快,精神物質都已呈現速食型趨勢,想要成為精華或者經典,必有一項沒有被大社會同化的特質,且必須一步步精心雕塑。

    從小的單體來講,如果我是哪吒,我一出生,身邊的人都帶著異樣的眼光,我在別人眼中我有了一個標籤,怪物。隨著時間一天天長大,每天都過著被孤立,被排斥,不被理解甚至被追著打的日子,或許心中除了自己的聲音,恐怕也只有母親的聲音是溫暖的。無論是我的身體還是心理都侷限在一個沒有Sunny的小黑屋子裡,我該怎麼辦?我得翻牆出去,我得給那些人一點教訓,我得證明自己!出去玩,被丟白菜 ,被砸雞蛋,是抹乾淨洗把臉還是還以顏色?小爺我實力太強,畢竟吸收了三年母胎之氣(感謝母親大人),想著我一出手非死即殘,小爺原諒無知的人;去除妖掃惡吧,方能展示小爺我之神威,為那些作惡的人或者妖怪捏了一把汗,哈哈。我需要朋友 需要夥伴,去找找這個位面 有沒有跟我一樣被當做怪物在角落裡瑟瑟發抖的傢伙,喲 還真有好幾個呢。時間一天天過,每一個人出身都有一份使命,時機成熟

    ,我成仙成魔,都需要一個過程。在大事件面前,我必須獨擋一面,我要扛起自己的命,我要拾起自己的尊嚴和母親的眼淚,我要為自己戰,無論成仙還是瘋魔!

  • 4 # 暖山兒

    假如,這個世界有假如的話就好了。

    假如我是一陣風,我就不用天天上班,只要呼地刮到南,呼地刮到北,沒有歡樂,沒有悲傷,沒有恐懼,既不在乎所謂自由,也無所謂侷限。沒有思想,只有存在。

    假如我是一條魚,在沒有被人吃掉之前,我只要不斷地去尋找吃的就行了,什麼建功立業,什麼功成名就都和我毫無關係。

    假如我是哪吒,除了命中註定說我是魔外,我有那麼愛自己的父母,有敖丙那樣好的朋友,有那麼多的力氣,還有一個哄著自己的師傅,我成魔成仙又如何,只要我還是自己,哪吒就行。

    我不想拯救蒼生,蒼生誤會我,那就讓他們誤會去吧,老天要滅我,那就去滅吧。

    我闖禍也好,想要變好也罷,如果我是哪吒,長成一個小孩子的模樣,那我本可以多麼自在。

    可是每個人都只能是你自己,你看別人的生活總覺得好像無論怎麼樣都無所謂,反正人生數載。然而即使你意淫了幾千遍,也是依然活在自己的生活中,顧慮著自己的顧慮,焦灼著自己的焦灼,你無法成為任何人。

    你只能成為你自己,如此而已。

  • 5 # 兔朱迪JudyBunny

    我要講一個看似與哪吒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張愛玲。

    胡蘭成曾說:“哪吒,哪吒是個小小孩童,翻江倒海闖了大禍,他父親怕連累,挾生身之恩要責罰他,哪吒一怒,刳肉還母,剔骨還父,後來是觀世音菩薩用荷葉與藕做成他的肢體。張愛玲便亦是這樣的蓮花身。”

    在張愛玲的自傳式小說《小團圓》裡有這樣2件還錢的事——一個是還母親,一個是還邵之雍(胡蘭成原型)。

    張愛玲一直心心念唸的要還母親的錢,唸了許多次“一定是要還的!”問了姑姑算清了帳的大概2兩金子,然後張愛玲就開始攢錢。胡蘭成拎著一箱子錢給張愛玲,張愛玲首先想的不是自己花,而是終於可以還她的母親。

    母親是讓張愛玲失望的,雖然她的母親是西式的,還供她留學,但是在張愛玲心裡是默默地與母親劃清了界限。母親最後沒要這筆錢,但是張愛玲想得卻是“即使如此,也只是這樣了”張愛玲母親在歐洲去世時想見她最後一面,她也並沒有去。

    胡蘭成的錢是汪偽政府給他辦報的款,張愛玲用這筆錢還了自己的母親。後來胡有難,胡言語中暗示自己拮据。但是張愛玲一句“缺不缺錢用”也並沒有說出口來。但是後來張愛玲去溫州看胡蘭成,當時張對胡應該是還抱有一絲愛意的。

    然而張見到了胡的新歡。一點一點在心裡面刀割一般放棄了抱有幻想的自己,張愛玲決心還錢。原計劃還給母親的錢,然後是稿費,盡數寄去,然後就此告別,不再回信!

    胡蘭成在書裡是這麼回憶的:“我因聽別人常說學生時代最幸福,也問問愛玲,愛玲卻很不喜學校生活。我又以為童年必要懷戀,她亦不懷戀。在我認定是應當的感情,在她都沒有這樣的應當。她而且理直氣壯的對我說,她不喜她的父母,她一人住在外面,她有一個弟弟偶來看她,她亦一概無情。這與我的做人大反對。但中國文明原是人行於五倫五常,並不是人屬於五倫五常,而倫常之所以在幾千年來不被革命革掉,是因與二十四孝之外也可以有樊梨花——樊梨花殺夫弒父,但大唐世界還是要她這樣美貌有本領的人。”

    其實吧,父母恩情我們當然應該報答,但是如果父母一味拿生身之恩裹挾我們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以獨立的個體來思考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能做到堅強,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