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蘋果爸爸育兒

    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一些說話較晚的孩子,會有“貴人語遲”的說法。那麼到底什麼時候說話晚算“開口遲”?很多時候,人們都是根據以往經驗或者跟同齡人的比較來判斷。

    每個孩子在生長髮育過程中,每項能力的發展都具有差異性,但是也具有著普遍規律。

    語言的發展是“先聽後說”的過程,在孩子一歲前,都是語言的積累階段。他們透過聽來學習,逐漸能夠聽懂,再到模仿開口說話。

    1-2歲兒童語言發展規律。一歲以後,很多孩子開始逐漸有意識地發音,這時候寶寶說的通常是單詞句。比如,“爸爸”“媽媽”等較為簡單的單詞。一歲半以後,很多孩子進入語言的爆發期,掌握的詞語越來越多,開始能說短句。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很迅速。家長有時候會發現,孩子彷彿一夜之間就突然會說了新的詞語和句子。實際上,這是孩子長期積累學習的結果。如何更好地幫助發展語言能力?

    1、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做出正確的示範。

    想讓孩子早說話,家長一定要多說。只有大量的輸入,才會有輸出。

    不要覺得孩子小就不跟他說話,從寶寶出生以後,家長就可以為他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比如在給寶寶換衣服換尿布,餵奶的時候,都可以跟寶寶有一個語言的交流。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也會逐漸將大人說的語言同動作結合起來,逐漸明白語言的含義。聽懂之後才能有意的去模仿。

    家長在給孩子做語言示範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做正確的示範。發音要準確,在最初的時候可以儘量誇張嘴型,這樣方便孩子去學習。跟孩子說話的語速要稍微慢一些,說簡短一點的句子,這樣方便孩子聽懂,並且去學習。

    2、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環境刺激。

    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並不是單純的聽說,平時孩子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聞到的,各種感官刺激,都能夠幫助孩子豐富他的語言環境,促進其語言能力的發展。

    可以在家中掛一些彩色的掛圖,讓孩子去認識物品的過程當中也能夠說出其名稱。親子閱讀也是非常好的方式,還可以讓寶寶去聽一些故事。平時可以帶孩子多出去看一看,多看一些新鮮的事物,看看外面的環境,這些都會對語言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

    3、提供條件,鼓勵孩子多說。

    有些家庭中存在這樣的問題,就是家長跟孩子也沒少說,但是孩子就不說。這是為什麼呢?這種情況通常是家長說的太多,沒有給孩子說的機會。孩子一個眼神,家長立馬領會,知道他的需求,還沒等孩子開口去說,家長就已經把他所想的東西拿給他了。

    聽是幫助孩子積累語言的學習素材,那麼說是孩子開口說話非常關鍵的一步。家長必須要給孩子說的機會,平時可以當孩子用動作來表示自己的要求時,家長可以鼓勵他說出來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

    要對孩子有耐心,在跟孩子交談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的去傾聽,當孩子說話出現錯誤,不要嘲笑孩子,要鼓勵孩子教給他正確的說法,不要傷害孩子的自信心。

    語言能力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家長的耐心陪伴和引導。

    我是蘋果爸爸,反對喪偶式育兒的寶爸,陪伴式成長的踐行者,育兒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 2 # 阿薩2020

    “貴人語遲”從側面也說明了小孩的語言發育因人而異。

    首先,一般而言,1歲多的小孩,能理解周圍人的話。

    其次,到了一歲半,多會用一些疊詞。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阿姨等。

    比如你說玩具的名字,他會用手指指出相應的玩具。

    第三:如果在這個階段的寶寶還沒有開口說話,甚至很少用疊詞,也不用著急,並不能說明什麼。除了語言,小孩與人的交流還有肢體語言、看臉色、眼神等行事,並不會存在溝通的障礙。

    最後,與小孩的互動很重要,比如媽媽愛的嘮叨,親子閱讀等。尤其在手機、電視影片等電子產品盛行的今天。

    當然,從大寶參加的親子課來看,女寶確實比男寶語言發育早很多,男寶還在用疊詞的時候,女寶甚至都開始簡單自我介紹了。

  • 3 # 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

    從科學角度分析,一般小孩子能說話的年齡都是差不多的,一些小孩子可能學習能力強或者父母經常有意識地培養他開口說話,所以他們會比其他小孩更早開口說話。而有些小孩子可能又比平常小孩晚那麼一段時間開口說話。但其實他們都是在比較正常的年齡段學會說話的,對於學會說話時間的早晚,並沒有什麼明確的依據能夠表明這是小孩子智商的體現。所以說,“貴人語遲遲”這句話,並不科學。

    如果寶寶說話真的差距比較大,就要及時重視,後面再影響到學習就更難受了。

    其實,寶寶說話的問題,沒辦法像生病吃藥,立竿見影。想讓寶寶說話早,前提還是要讓他接觸到豐富的語言環境,水到渠成。梵哺營養中心採用國際先進的ALDD語言提升方案,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語言狀況,有針對性的定製專屬調理方案。語言能力與大腦有至關重要聯絡,大腦中有一部份分管語言的區域,在大腦這一部份區域還沒有到達成熟前,語言能力會受到影響。而大腦的發育是一個過程,嬰兒在一歲前大腦處於發育成長中,只有等這一區域真正的構建起人類語言神經時,語言就會自然產生,如果超過二歲還不會說話,這時候家長就要及時帶孩子做科學調理了。梵哺兒童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漫裡為什麼反派反而更容易讓人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