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月三橙
-
2 # 東鄰門下
家族文化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可以說每個人都或多或少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帶著家族的烙印。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就是這個道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人不再以大家族的方式生活了,所以我們對家族的概念要比先輩弱很多。我家族在偏遠山區,變化相對城市要慢很多。雖然我們現在不再以家族的方式生活了,但是家族這個概念在我們這裡分量還是很重的。我的家族總共有五十多戶人家,人口有三百多。
看這五十多戶人家還是能發現一些規律的。
1.性格。
我們家族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都不善於交際,因為我們祖上從有記錄開始就是標榜式的農民,只懂得"土裡刨食"。所以直到今天我們家族三百多口人,沒有從事像銷售、導遊這樣以跟人交流為主的工作。儘管大家職業不同,但都是更傾向於實業性質的工作,像教師、技術人員、工人,當然還有農民。
我翻過我們家族的家譜,不只現在包括家譜上也沒有出現過個例,我估計這就是血脈的力量吧。慢慢的小家代替了大家族,或許再往後大家會越來越不同,現在確實是這樣。
2.生活習慣。
我們家族一直有一個特點就是勤儉節約,現在不像以前吃大鍋飯了,大家都有自己的小家了。有人小日子過得好一些,但仍舊沒有鋪張浪費的習慣。這個不能說摳門,這個與錢無關,在我們看來剛剛好就行,骨子裡不願意浪費。比如,我有個本家,在我們家族算是最有聲望,成就最大的了。平時就好一口當地的"水豆腐"(六塊錢一份,可以當正餐吃的那種),抽菸也就是十來塊的樣子,有時候還要差一點。其實他不差那個錢,子女也沒啥需要煩心的,畢竟是我們縣打算編纂到縣誌裡的人那。
3.思想。
我們家族普遍思想都比較簡單,沒有什麼大追求,放在今天來說就叫"胸無大志"。所以我們就衍生出了一個優點和一個缺點。
優點就是我們家族的人普遍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有一說一有二說二,雖然有時候說話不中聽,但是說過的話一定是會算數的,比較值得信任。
缺點就是我們家族的人思想過於散漫,所以我們家族一般都是女人當家。男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掙得錢都是交給女人打理,好像除過買房子,子女婚姻,老人過世,這種比較大的事情,男人都不怎麼過問家裡的事,都是女人一手打理的。
所以我們家族女子一般都是很強勢的,畢竟是要做當家的人。
家族文化對人的影響比我們意識到的還要深遠,像開頭說的這是深入骨髓的。傳統的東西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合時宜的一面,但歸根結底好的一面會多一些,因為這種文化經歷了時間的考驗並且傳承了下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就是這個道理。
我的家譜記載了,在我太爺爺的爺爺時候,家族遭受過巨大的變故,在兩個遠房的親戚大力扶持下家族才得以延續。有時候看似偶然實際上是一種必然,天災人禍我們不能預測,也很難阻止,但家族文化能無形中指引我們如何去度過難關。
-
3 # 雅志居士
家族文化素養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同時也會決定著一眾人的世界觀甚至美惡醜的鑑定!
文化素養更多是指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這就完全與家族財富的積累有關了."窮生窮""富生富"當然是有必然聯絡的,要彌補超越就只有更勤奮和拚博才能鑄就和奠定的!
舉個例:以80後為例,生長在一個文化程度若高中以下的父母家庭我們大致可以分析它的社會層級即社會中低層收入是大確定,按去年人均5千美元估算一個家庭夫妻合計6-7萬元/CNY,框算一個人的工作30年限合計400萬元/CNY折舊物價和平均值減30%就大致是一對夫妻的人生價值,單算女性就在150萬男性略高200萬是目前中國中低收入的終極左右收益止55歲.當然這是統指企業工薪上班族.它的影響由於處於的社會定位是很難有突然跨越層面提高的,否則就得更努力才會有質變!
上述拋概算就知道中低收入人群培養出的基礎人才涵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目前城市都仍未超過50%加農村就還會拉低,此從人口比例尤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得知因9%的還未達過億人!
所以有些家族的文化底蘊是幾代人的努力結果而非在無基礎支撐的情況下"一夜形成""天降餡餅"的輕鬆成高雅風範!
吾曰:當明白了經濟的執行規律國家同個人家庭也是一樣的,你就會找到前進的座標奮鬥的方向而理智前行不心累!
回覆列表
家族文化對一個家族有什麼影響?
家族文化對這個家族的發展影響非常的大。家族作為一個社會細胞,家族發展壯大了,社會才能發展壯大。才能強盛。
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起點是家風,家風是一個人和一個家庭成長的基礎。
家風家訓。是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風中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愛,行中有善。
家規中孝敬為先,克己厚人。學會感恩,健康第一。
對讀書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一戒晚玩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
良好的家風家訓最終的目標也是達到“家和”達到“萬事興”達到家族的世代繁榮,因此家訓的關鍵往往是家庭強調尊老扶幼,相互體貼,坦誠相處,包容信任,禁止猜疑抱怨甚至指責。
家風家訓重點是傳承下去,希望下一代尊奉之,踐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