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鶴聽濤
-
2 # 鄂東男孩
二十幾歲就開始在外飄泊,到現在整整16年了,這麼多年裡,幹過工廠的學徒 操作員 被結了婚的女人講笑話拿開心,老鄉的背棄,跳槽到一家建築公司,從零開始,這期間經歷結婚生孩子,打工創業的艱難,有時想想以前好玩,自己又好傻,非常感謝那些阿姨給我介紹的女孩子,隨著年齡一天天的增長,回家的感覺越來越濃,特別的看到家裡老人小孩都是留守,身在異鄉是一點沒有歸宿感,真是獨在異鄉為異客。
-
3 # 廣東老胡
有家的地方沒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家鄉容不下肉身,他鄉容不下靈魂。每一個漂泊在他鄉的人,都希望快點脫離這種漂泊的生活,出門在外沒有一點歸屬感,找不到心靈的港灣,但為了生活,為了家庭的責任,還是要努力的工作,期待以後的改變。加油。
-
4 # 饕餮視聽
在我大學畢業後有半年時間,在浙江的一家工廠裡面打工的經歷,這半年的打工經歷,讓我印象比較深。
在我大學畢業後,本來是在一家公司裡面做銷售方面的工作,但是當時做得很不如意,然後就辭職回了陝西老家。回到家以後,基本上是在家呆了一兩個月時間直到過年。
過完年以後還是沒有什麼好的出路,然後家裡人就幫忙給我聯絡了一個親戚,讓他帶著我去浙江的一家工廠裡面上班。
那個親戚在工廠裡面已經做了有幾年時間了,而且是工廠裡面的一個小組長。親戚給我介紹的工作是車間裡面的質檢員,質檢員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隨機檢測車間裡面的太陽能電池板,各個生產階段的品質。這份工作相對於那些車間的普通工人來說要輕鬆一些,但是也要講求科學的工作方法。
我所在的那家工廠主要是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也就是從太陽能電池片一直到太陽能元件的整個生產過程,大概有十幾道生產工序,每道工序都在我們的監控之下。對於車間工人的違反操作行為,我們是有處罰權的,但是因為那時候我比較心善,所以就基本上沒有對他們進行處罰,這也就導致後來我工作方面比較被動。
作為一個本科生,在這樣的工廠裡面上班,其實也是比較異類的,那些同事們也經常問我是來自哪個學校,我就如實的回答了他們,從他們的眼神舉動來看,他們還是感覺我這樣還是很可惜的。雖然我也知道作為一個本科生在工廠裡面做質檢員的話是很可惜的,但是我在心裡面知道我在這裡邊不能夠做時間太久,僅僅是做幾個月而已。
那時候上班一個班就要工作12個小時,還是挺辛苦的。在工廠裡面上班,我還去了一個比較辛苦的事情是需要經常倒班,也就是從白班倒到晚班,或者是從晚班倒到白班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要提前的休息轉換時差。其實那時候我還是比較喜歡上晚班的,上晚班的話車間裡面的領導比較少,我就可以趁著沒人的時候去車間的一個儲藏室裡面趴著稍微休息一會兒。
工廠所在的區域位於浙江寧波市郊區的位置,離車間不遠的地方居然還有農田。浙江寧波不愧是江南水鄉,工廠外圍居然還有小河,小河裡面有很多龍蝦,晚上的時候那些同事會在河邊撈龍蝦賣錢。
開始在那家工廠上班的時候,因為訂單比較多,所以經常需要加班,基本上是沒有什麼週末的,後來大概在五六月份的時候訂單少了一些,也就經常給大家放假了。在放假的那段時間裡面,我有去過寧波市市區以及郊區的一些地方,看了看寧波市的街道,設計得相當的好,我十分的喜歡這座城市。
在浙江寧波做了不到半年時間,我就辭職回了老家準備另找工作。
-
5 # 鏡子搞笑段子手
處處都是難忘的經歷,每一個工作都歷歷在目,但是不管怎樣,不管幹多久,不管在外邊買房還是沒買房,總是覺得早晚有一天會離開這裡,回到老家,在外地,永遠找不到老家的感覺!
回覆列表
從二十幾歲就遠離家鄉,近三十年的光陰基本上都是在外漂泊度過,這期間有很多令人感動的故事,讓我對上海這座城市產生了熱愛。許許多多的經歷薈萃而成的光陰故事,每當想起卻倍感溫暖。
第一次保住我飯碗的人我們還常常聚,2001年四川北路,素昧平生,一盒飯,一杯水,一件事對我的幫助締造了永遠的友誼,南翔鎮的陳曄幫我們公司申請到了建築業統一發票,老闆佈置給我的任務得以順利完成。那可是死命令,辦不好捲鋪蓋走人的 。現在我們還經常一起喝酒。
第一次借我錢的人,是上海紡織設計院邱建勳先生,一位資深給排水設計師,當年工作上遇到一件棘手的事,需要墊付大筆的錢。我就到了紡院和邱工說了一下,幾天後,二十萬元打到我卡上,也沒有問我家是山東哪個縣,也沒問我採取何種方式還這筆錢,總之就是借了,不問結果的無私幫助迄今每想起來還倍感溫暖。
第一次幫我度過命運轉折的人,是一位賣消防器材的老闆,殷金龍先生,一位五十幾歲的老前輩,是他帶我進入到消防工程的行業,當年我幫他帶班,他從不會問我,這工程花了多少錢,用了多少人工。還幫我們借了房子,買了小靈通手機。現在殷金龍先生仍然安好,工程還做,兒孫成群,人財兩旺,真所謂好人好報。
第一次幫我們安排孩子上學的人,萬矚先生。孩子到了五年級,我們想把他轉到自己身邊來,當時我們兩眼烏黑,不認識學校和老師,後來冒然找到萬老師,這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他問了孩子的情況後,學費都沒交就先領了課本,在開學的第二天孩子們順利的上了學。
在上海近三十年的打工生活,我習慣了這座城市,也愛這座城市很多令我尊重的人,愛這座城市的文明和習俗,愛這座城市的格調和韻味。感恩上海,感恩這裡的許許多多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