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鋈冥遊戲
-
2 # 西府趙王爺
挾天子以令諸侯。即挾輔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其多發生於亂世!
這一現象最早出現於於春秋時期,當時周王室衰弱,諸侯爭霸時代開始,齊桓公晉文公等人先後登上歷史舞臺,是為春秋五霸。他們所幹的事兒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既代替周王會盟諸侯,以諸侯的名義發號施令。
這種情況到了戰國時期,隨著周天子的影響力越來越小,漸漸地失去充當傀儡的意義,早些時候,魏惠王,齊宣王這些人還學著春秋前輩被玩玩,到了後面,他就被直接忽略了。
這種情況再次出現,則是已經到了東漢末年,當時的漢獻帝劉協先後被董卓,李傕,曹操所挾。當然,這件事兒辦的最好的是曹操,不僅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還能令士人,天下有識之士,許多人之所以為其效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漢獻帝的緣故。比如,荀彧荀令君。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典故也由他發揚光大的。在其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也大有人在,比如東晉八王之亂的幾匹馬,北朝的權臣高歡和宇文泰。隋朝末年的李淵,唐朝末年的朱溫,用的都是差不多的手段。
貪天功為己有!說的無非就是那些功高蓋主的大權臣們!
這其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趙高了,一個閹人,靠著秦二世胡亥而上位,結果一人獨霸朝堂,指鹿為馬,最後還害死了秦二世。
這第二位,想必就是漢朝大將軍霍光了,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官拜大司馬、大將軍,封博陸侯。攝政期間,主持廢立昌邑王劉賀,擁戴漢宣帝即位,可以說是權傾朝野了。
此外,王莽,梁冀這樣的外戚上位,司馬懿父子的竊國之賊,這些人,都可以歸入這一類。
至於垂簾聽政,這個想必各位就比較熟悉了,只要是子少母壯,就經常能夠發生這樣的事情。
第一位,西漢呂后中國歷史上第一為皇后,呂雉。呂雉在劉邦死後專權十五年,垂簾聽政由她而始。
第二位,西晉皇后賈南風,人醜多作怪,欺負晉惠帝司馬衷痴傻,把持朝政。
第三位,唐朝武則天,中國第一位女皇帝,絕對是個狠人。
第四位,宋朝劉娥。宋仁宗他媽,就是狸貓換太子那位。
第五位,清朝慈禧,這位我想不必多言,各位都很熟悉。
-
3 # 七省文狀元兼參謀將軍
曹操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後續學習的人也是超多的!大周武則天代功歸己!垂簾聽政的海了去了,歷朝歷代的太后不計其數,大秦宣太后,大遼蕭太后,大清慈禧太后
-
4 # 無慾金剛
自秦以後,曹操是第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隨後他的後世就被司馬家族如法炮製,南北朝更是如此,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隋唐才結束,垂簾聽政始於漢朝呂后,隨後就是東漢的著名的,竇太后,鄧太后,北魏的馮太后,武則天就更進一步,當皇帝了,最後一個就是慈禧太后了
-
5 # 小鬼筆錄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典故主要來源於曹操,說的是在皇權旁落的時候軍閥假借皇帝的名義來獲取自己利益;這個典故歷史上多了,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唐末“朱溫篡位”還有清末的日本建立的滿洲國,歷史上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貪天功為己有”這個句子取自宋朝王禹偁的《瑞蓮歌》意思是把本屬於上天賜給自己的功勞給說成本來就是自己的功勞;“武則天篡位”“趙高指鹿為馬”“晉文公上位”晉國的國君只剩下晉文公一人,而在這之前保護過晉文公的人,卻把功勞全算在自己頭上,請求封賞,這是“貪天功為己有”最早的典故……”垂簾聽政”這個典故最早起源於呂不韋,指的是在君主年幼的時候,有權臣代君主主政;這個典故的人物很多:漢初劉邦亡故後“呂后垂簾聽政”清初“多爾袞被封為攝政王”“孝莊垂簾聽政”清朝末期“慈禧垂簾聽政”可能最後這個大家比較印象深刻點,離我們最近,褒貶不一……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有侵權請私信告知,喜歡歷史,或者覺得感興趣的可以關注私信
-
6 # 花落誰家苑
這個很多的,我各舉一個例子。
曹操,
挾漢獻帝以令諸侯。
袁世凱,
代表清朝廷和革命黨談判,
代表革命黨和清朝廷談判,
黑心的中間商兩頭賺差價。
慈禧太后,
垂簾聽光緒皇帝的政。
回覆列表
關注鋈冥獲得更多歷史資訊。
歷史總是有那麼多的事情,鋈冥總能知道答案,下面就由我為你解答吧。
挾天子以令諸侯發生在大一統時期,這時的中原還是處於分封制時期,但是由於諸侯野心日益增長,更是想代替天子,擁有中央集權,當政的天子不會管轄諸侯,但是諸侯在這時又沒撕破臉,名義上是幫助天子,其實背地裡已經偷偷的在謀劃奪政。這時候心狠手辣的曹操將天子接到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天子的權利最大,曹操已天子來命令所有諸侯,使諸侯只能停留在原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貪天功為己有我們常說“貪天之功,據為己有”意思是把老天爺自然給他的功績歸到是自己的功勞。現在用來指抹殺真正的成功原因,而把別人的功勞歸到自己身上。這個詞語是一個貶義詞,跟指鹿為馬的意思差不多。垂簾聽政是指上任的皇帝還沒有能力掌管國家事情,由自己的皇祖母或者是自己的親戚掌管朝政。但是,這個詞語多半是指國家的無能導致,出現垂簾聽政,在宦官交替證權的時候,多半是垂簾聽政。歷史上的慈禧就是垂簾聽政,控制整個朝廷,導致清政府腐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