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幽
-
2 # 美怡蜜
我之前有一個案主,她就是永遠都覺得自己錢太少,掙再多錢都不夠。她掙了100多萬,但是依然覺得錢太少,她依然生活得非常痛苦。一開始我認為她是不是比較貪心,但是細細瞭解下來,才知道她其實是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
原來她從小到大,父母都喜歡拿她來跟別人比較,總是說她這樣不夠好、那樣不夠好,她不管多麼努力都沒有得到過父母的認同和表揚。幼年時,她就用拼命努力學習、考好成績來企圖博得父母的認同。長大了,她就用拼命掙錢、給父母錢花來企圖博得父母的認同。可是,她的父母依然從來沒有表揚過她。她覺得是不是因為自己掙的錢還不夠多,於是就更加拼命地掙錢。結果弄得自己壓力非常大,在這樣的高壓下,也真的就掙不了大錢。
她需要先改變自己的信念:不是為了讓父母認同而掙錢,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美好生活而掙錢。改變信念之後,她的焦點不一樣了,掙錢過程中的感受就會不一樣,效果自然就會改變!
-
3 # 淺悅卷卷
有句話是“由奢入儉難 由儉入奢易”。人一般有了基本的需求後,還會有更高層的需求,就像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一樣。
當我們最初沒有食物的時候,不會想到我是喝全脂牛奶呢?還是喝低脂牛奶呢?我們心裡只有一件事情就是讓現階段的自己不要餓著就好。
而當有一天,我們的生活不會因為捱餓而讓自己的身體感覺痛苦的時候,便有了更高一層的需求,這時候,或者我們會考慮到底是喝全脂牛奶好些還是脫脂牛奶好些了。
但是吃飽了穿暖了,我們就快樂了嗎?沒有,我們還希望這種安全感是持續的,不會哪一天離開我們。所以,我們會儲存金錢與攀登權力。
那有了點金錢與權力就會滿足嗎?不夠,因為別人擁有的更多,所以我如此少量的持有便顯得沒有安全感。
於是一步一步的,慾望一點都不會放過我們,越得到越不滿足。相應的,快樂也會在不滿目足流失。
放空自己,看清需要人生似乎都在趕路,到了一站後便急急忙忙地奔向下一站,從不停歇。你累了嗎?累了就先停下來,當你停下來的時候,才會看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填補精神空缺我們追求的越來越多是物質上的需求,物質與精神就像我們的兩條腿一樣,如果一長一短那走起來只能是原地畫圈。
人有的時候,會越過越迷茫,看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或者說一味地追求錯了方向,而把重要之物遺落在身後。
你是要支配慾望,讓它為你所用,還是要做慾望的奴隸,聽從使喚,一切的抉擇只能自己掌握。
-
4 # 怡然細說2018
人心得不到滿足是人性的一面,很正常,金錢能買來滿足和開心,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情。
如果成了金錢主義至上,為了金錢不惜任何的代價,這就不正常了。過分的成因也許也是原生家庭的影響造成的。身邊的一個朋友p她是做某寶達人的,每天上班之餘就忙著和商家聯絡做產品的分享,她有一個毛病就是喜歡跟商家要商品,本來人的這樣小貪心可以理解,但是她不但要而且要很多,不管是否有用、價錢的高低,東西質量的好壞。我和幾個朋友有次去她家拿點東西,一進門看到她的家真是眼前震撼,東西堆滿了四周,亂七八糟,什麼都有,說的一點都不誇張,我們差點找坐的地方都沒有了,她還一本正經的說:“你們來可走運了,我剛運了五六箱這樣的東西回老家給在老家的姐姐。”我們幾個相視露出了愕然的神色,之後都很少去她家坐了。和p熟的人都知道,她小時候家裡很窮,一家6口人都是鄉下的,考父母務農,勉強的溫飽勉強的夠錢讀書,家裡根本沒有條件滿足小孩天生愛美的心理了,讀完大學的p就留在廣州做了一名公務員,大城市的花花世界,職業的體面收入的穩定也無法阻止她對物質過度的慾望。後來也和這個朋友漸漸疏遠了,之後的很多事情就不清楚了......如何剋制人心的不到滿足的辦法?1.過度的慾望膨脹是心理疾病的一種體徵,嚴重的話需要去求醫的。2.要多讀書,樹立好自己的人生觀。3.鍛鍊體能,練就身體意志,控制好飲食,讓自己的睡眠充足,讓大腦保持理性的思維。4.做善事,去貧困的山區看看貧窮的人民,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知足常樂,俗話說的好:“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願您和我都能做一凡事不過,理性剋制對待人心的不滿足。
回覆列表
人本身就有七個需要層級,每一個層級陷入匱乏都會讓人產生某種型別的需要推動。一個滿足了會推動新的需要出現。
而且是波浪式推進,基於這個,人就難以做到滿足,因為滿足本身就代表心理環境恢復平衡,但恢復平衡在人的一生都幾乎不可能,人每時每刻都會受到7層需要推動。
七層需要: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歸屬需要
4.尊重需要
5.認知需要
6.審美需要
7.自我實現需要
金錢本身並不具有任何價值,而是人為了滿足各種需要而賦予的最直接的媒介。即便沒有金錢存在,人也一樣受到以上七種需要的推動。
生活壓力是挫折,是人滿足需要卻不得時有的應激狀態,只能說是人滿足需要過程時的副產品。
人不能滿足是因為人時刻處於內心失衡引起的要恢復平衡的內心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