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城騎士
-
2 # 福州小貝哥
30歲之前建議先找工作,學習經驗,技術,為人處事,積累資金,人脈,30歲以後再去創業,人一輩子就應該博一下
-
3 # 嘉嘉尋遊記
我在這靜靜的看 有一種感同身受得心情 等會我先放個音樂
嗯 曾經小時候就以為啊 打工什麼得根本不可能 待會還去上網咖呢 看網管不順眼就衝個50一百得 好一番炫耀 嘿 人的想法時會隨著時間而發生改變的 可能只是轉瞬間的想法 就這麼簡單
後來年紀大了 過了18歲 開始想要的東西變得越來越多 煩惱也越來越多 開始和爹媽爭吵 抱怨家庭的條件 每個少年都會有的想法吧 不避諱 ,開始知道什麼車子貴 哪裡的房子好 什麼是名牌 什麼是廉價 開始下意思的拒絕購買廉價的商品 甚至不考慮質量只看價格 ,
每天的開銷越來越大 開始發現自己家庭已經不支援自己的一些花銷 甚至會成為負擔
那一抹憂愁總在父母臉上看到 儘管我年紀還小
最後還是沒扭過命運 無學歷走入社會 那年20歲
天氣還行 夜晚還是會冷 獨自走在柏油馬路上 看著來來往往的各種車輛 憧憬著未來 抱怨著自己 不努力 人生才不完美
一直遊走在餐飲業的最底層的人 已經不清楚是幾個年頭 有時候也會疲倦 但知道自己不能輕易的辭職 也不在像小時候那麼任性 開始知道每個人的利益才是他們的追求
22歲那年辭職回老家 向家裡人提出要創業的想法 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無奈 換來的是極力反對 和不贊成 家人的擔憂使我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以至於拖了半年的時間 錯失了極佳的機會
那年有一個奶茶專案 哈爾濱的那家老闆自己還認識 給的加盟費很便宜 就一萬塊
後來商鋪沒看成 創業矛頭剛一出 就被 父母的反對聲中淹沒 那一次不是失敗 而是沒行動
機會喪失 光陰流逝 攢的那點錢 被家人勸去買了房 這是老一輩的傳統概念 (買房子是正事)
事實證明 聽人言 真的是阻止自己成功的很大因素 所以一開始就要有自己的觀念和想法
父母常說 自己開店還不如去打工呢 沒風險 並且每個月有固定的錢可以拿
沒錯了 是穩定了 穩定到現在20多年 家裡還是這個樣子 一丁點都沒變 這就是所謂的穩定麼
還是日復一日出去上下班 然後回家做飯 家裡還沒得熱水器 這就是父母離婚的原因吧
老媽喜歡孩子在身邊 以為在一塊就是福 老一輩的傳統觀念真的是根深蒂固
現實是什麼 是經濟能力有限 是看著別人發家 然後各種無畏的吐槽 有用麼
事實是沒用 別人再好你只可以看著 一分錢都不是你的 所以別嫉妒 羨慕吧
真不想一輩子平庸到老 然後一個人的工資 去養活一家人的日常生活 還沒有空餘時間
主要是 不快樂
都在思考 人這一生活著為了什麼 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 選擇一樣就意味著多多少少放棄了另一樣 悲催的人
今年又想創業了 念頭是被幾個朋友惹起來的 還不知道做什麼 每天看新聞 看附近的商圈
想融入這個城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畢竟現在吃喝都是問題 每天還笑得出來?
和許多人的思想不一樣的是 不覺得自己現在過的好 雖然吃住沒有費用 但是月薪4k還能做什麼
你敢買車麼 你敢每個月換新衣服麼 你敢不 買房就不用想了 這個城市不可能的 10年的不吃不喝換來80平米的首付 到底是追求 還是墮落
我同事說買房就是傻子 甚至罵我 不該在老家買房 我無語 及其安靜·
每天晚上10點下班 走回寢室要半小時 雖然很晚 但是不自覺的想走慢一些 需要思考
想自己今年多大 有什麼目標 出來外地是為了什麼
還好半小時一逛就過
都說打工和創業 他們真的有關係麼 一個用腦 一個用體力
腦子厲害的 和你玩大資料 體力強的不是農民GG就是健身教練
如果給我一次機會 我一定選擇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業 當然就是創業
不過義無反顧的 應該還是去打工了 別問為什麼
沒錢玩個錘子
清風!
-
4 # 梨家悠悠
賭徒心態,打工只是穩定,風險低;創業的不穩定性較大,風險高,這也是為什麼發財的都是創業成功的。正所謂高風險高回報
回覆列表
關於提主的這個問題,個人覺得,打工的話,雖然掙不了什麼大錢,但可以保持一種穩定的生活方式和長期的固定收入,不用承擔各類風險。就算運氣不好,遇到公司倒閉這種情況,無非也就是換個公司和環境,重新開始打工而已。
至於創業的話,表面上是成為了老闆,似乎很風光一般,但與此同時也承擔了各種經營風險,需要操心公司的各類事務和各種問題。如果公司盈利,那還好一點。要是公司虧損的話,那麼就有可能‘一朝回到解放前’。
綜合而言,打工選擇的是一種安穩和甘於平淡的方式,而創業是一種成功和風險並存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