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溫侯呂布武力值無雙

    請問文天祥拯救了個毛呀!真正算拯救挫宋的是王堅!弄死蒙古的蒙哥大汗讓蒙古內鬥了一段時間!讓挫宋苟延殘喘一段時間!

  • 2 # 歸莊祚明

    文天祥並沒有拯救南宋,他也是屢敗屢戰的,他做到的是作為一個儒家思想的文人,一個漢人,在家國淪喪的時候義無反顧的盡最大努力,去挽救他。

  • 3 # 未若love柳絮

    文天祥不算拯救南宋,南宋政治糜爛,即使是文天祥也不可能有所作為,作為一個即將滅亡的朝代,其內部必然是千瘡百孔,墮落到骨子裡,這不是一個人說修補就能修補的,歷史大勢浩浩蕩蕩。而文天祥的意義在於精神上文化上給一個即將滅亡的民族一個無限的激勵和激盪。這是文化意義上,他會號召後來人前仆後繼的奮鬥。因此文天祥不算拯救南宋,但是在民族氣節,文化上是對漢族的一個拯救。

  • 4 # 流水不爭先75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這是文天祥寫的一段話,深刻表現出兩千年來中國儒家文化的精髓,他並沒有拯救得了宋王朝,一人隻手難扶將傾之大廈,但是他屢敗屢戰直至最後被捕,拒不投降被殺,給我們漢民族樹立了一個標杆,支起了一副脊樑,告訴我們人生自古誰無死,但是要留取丹心照汗青,在自己力所不及窮途末路的時刻要盡心盡力去做好自己就行了,俯仰無愧於天地!

  • 5 # 樂樂呵呵挺開心

    文天祥作為一個文人是上了戰場的,而且是散盡家財招募的家鄉子弟兵上的戰場,甚至還打贏了幾場戰役。

    1278年12月,文天祥在廣東海豐被元軍突襲,服毒自盡未成,被俘。次年4月被押解到廣州,而後北上前往大都。此時,南宋王朝已經徹底被滅,原故國的無數高官要麼被殺,要麼已經投降(包括文天祥的弟弟)。而百姓和原來的低階官僚則屬於“沉默的大多數”,這一部分人並非不愛國,甘願接受異族的統治,他們只是覺得犧牲是“食肉者”的事兒,但是他們也有期待,就是希望別人為“故國”守節殉難。如今,整個江南都在看著被俘的文天祥,盼望著他早日殺生成仁。

    文天祥是什麼人,他性格耿直,當初作為新科狀元初入廟堂的文天祥就因為正直敢言經常被免去職務遣返回故鄉。但無論文天祥到了哪兒,心中都是為了黎明百姓著想,所以深得人心。當元軍攻打南宋的時候,戰事已經出現了一邊倒的情況,這個時候多少當時的大儒名士降了元。文天祥不會,他拿出全部家產用作軍費,招募了家鄉幾萬的子弟兵。有人說他區區幾萬人怎能抵擋元軍的三路大軍,文天祥的解釋是:我當然知道我這麼點人只是杯水車薪,但一個國家有難,怎麼能不出一兵一卒,我之所以做著看似無謂的舉動是想讓天下義士能跟風而起,共同抵禦外敵。

    那個時代的元軍太強大了,當元軍暫時延緩對南宋逃亡的小朝廷的追擊,調兵遣將全力圍剿文天祥的時候,文天祥的部隊很快就崩潰了,文天祥也被俘了。元軍是想勸降文天祥的,甚至元世祖因為賞識文天祥的才能,親自去請文天祥做元軍的中書宰相,被文天祥拒絕了,他只求一死。早在文天祥第一次被俘逃脫的時候就已經表達出了一個愛國文人的傲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作為一介文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大義凌然,為國捐軀。他對國家的守護,對君主的忠貞,對人民的憂患以及捨身以圖救國的精神,值得我輩人學習。

  • 6 # 江都史話

    一,德佑元年(1275)元軍南下,南宋小朝廷如驚弓之鳥。時任地方官的文天祥,自捐家產,組織義軍萬餘人入衛臨安勤王。後以資政殿學士身份受命赴元營談判,正義凜然,慷慨陳詞,毫無卑顏屈膝之色。元軍惱羞成怒,將他扣留,強行押送北上,於德佑二年到達京口(鎮江)。

    二,在京口,文天祥趁看守不備,逃身北渡真州(今儀徵)。真州安撫使感佩文相,但又接到揚州制置使李庭芝命令,說文已降元,要將其斬殺。真州守將左右為難,便告之實情,禮送出城。此時此刻,文天祥有口難辯,只得忍辱辭行,一路東行。行程中,正如文天祥後來在《指南錄後序》中寫的那樣“其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不得已,變姓名,詭蹤跡,草行露宿,日與北騎相出沒於長淮間,究餓無聊,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當一路逃到江都邵伯境界時,實在走不動了,只得找到一個積滿馬糞的土圍子,扒開馬糞,和衣而臥。而一隊元軍又從士圍子後走過。他們只得緊貼壁根,屏住呼吸,躲過一劫。

    三,是夜,文天祥體力嚴重透支,實在走不動了。隨行人員便用籮筐抬著他前行,至高郵,達泰州,輾轉從通州取海道入閩,與陸秀夫,張士傑會合。

    四,此時,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陸文夫與他們擁立七歲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又積極派人招兵募餉,都督諸路軍馬抗元。他先後率軍移駐龍巖,梅州等地,又轉入江西,收復吉州,贛州十四縣,使人心大振。但後來元軍主力進攻下,終因寡不敵眾被俘。

    五,被俘北押後,在囚禁的三年二個月時間裡,勸降人數之多,威逼手段之毒,允諾條件之厚,等待時間之長,大大超過其他被俘宋臣。但他經受考驗,態度堅決,誓死不屈,拒絕投降,於至元二十年(1283)一月九日英勇就義。

    文天祥一生,舍家產,被猜疑,入險境,遭磨難,受威逼,抗利誘,堅持抗元,最後,在承受身心與心理雙重摺磨下,義無僅顧地向南方跪拜,引頸就刑,表示他“生無以救國難,死猶以厲鬼以擊賊”,表現了他“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他的英勇事蹟,光耀千古,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愛國志士,為後人所讚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童矮小症,如何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