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0595751616

    那桐鎮位於隆安縣東南部,是一個農業生產較為發達的大鎮,素有“隆安糧倉”的美稱,那桐街是那桐鎮唯一的集市地點,也是那桐壯族農具節的發源地和舉行地。

    那桐壯族農具節,原名浴佛節(也稱沐佛節)。據傳明朝萬曆、天啟年間,那桐地區遭連年大旱,民不聊生,為求天降雨露,民眾便於農曆四月初八(相傳是釋迦牟尼誕生之日)在那桐街三界廟設壇打醮,虔誠禮拜佛祖,活動結束後天果降大雨,是年,那桐地區風調雨順,糧食喜獲豐收,群眾對佛祖心存感激,就決定把農曆四月初八定為“四月初八”浴佛節,以後每年都舉行感恩祈福的廟會活動。因為農業是那桐主要賴以生存的產業,在趕廟會時,有些村民便順便捎上自制的農具去出售,銷路不錯,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逐漸形成了頗具規模的農具市場。1965年,當時的鄉政府根據其節日期間集市、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到處都是擺賣農具的特點,把浴佛節更名為那桐壯族農具節。

    那桐壯族農具節是隆安縣的一個傳統民間文化節日,從形成至今已有300多年悠久歷史,在隆安縣境內家喻戶曉,並以獨特的商業魅力享譽周邊縣市。從當初的為農業生產求雨祈福逐漸發展為現在集民俗文化、商貿和文娛活動為一體的那桐壯族農具節,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它集中體現了壯族先人的聰明與才智,不僅是稻作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卓越創造力的體現,它的形成與發展對隆安的農業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那桐壯族農具節的形成來源於壯民族先人在長期的農耕生活中生產經驗的積累,是壯民族智慧的產物,直至今天,它仍然對隆安農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挖掘、整理、保護那桐壯族農具節,不僅可以豐富中華民族古老傳統文化的多樣化,而且對研究中華民族的創造力也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那桐壯族農具節形成後,歷經300餘年,它已經成為一個名揚四方的商業貿易盛會的代名詞,成為隆安與周邊縣份進行商貿交流的一個平臺,有效地促進了隆安經濟的發展,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文化旅遊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人都說42天的月子期是恢復身體的最佳時期,我們該如何告別大肚腩做個小“腰”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