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34060748819

    其實不是儀式感本身重要不重要,而是大部分女人的一生都在鍋碗瓢盆,帶孩子,照顧老人中渡過,生活麻木如死灰,如果再沒點小小的驚喜剌激一下冒點火花,那就是死灰淋雨了。

  • 2 # 逸散哥

    民間有許多流行的儀式,比如六十歲老太子女的婚事,沒有這個比老太太更上心的了。那真是一點疏漏也不放過,不鬧的體體面面,她第一個不肯放過。

    有體面的儀式,是老太太非常高興的事。

    有了體面的儀式,說明這一家人在社會上混的還可以,沒有到無人理的地步。

    有了體面的儀式,說明這一家人沒啥矛盾,和睦、互敬,團結,不丟人。

    有了體面的儀勢,說明這一家人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不齷齪,不小氣,在人前抬得起頭!

    除了自己子女的婚事,自己本家的白事,親戚間的走動,六十歲左右的女人都非常在乎。而且無論城鄉,無論地區有什麼樣的風俗不同,只要需要儀式,六十歲左右的的女人都是中間力量。好多儀式的內容、形式,都是在這個年齡段的女人指導下進行的。

    我認為這不是壞事,有這樣的老太太指導,咱誰家不知所措的事,不都可以體體面面麼。

  • 3 # 草狼的平淪

    儀式感不僅是六十歲女人在乎,是所有女人都在乎。為何?擁有儀式感也就擁有了存在感。都說男人在意麵子,何為面子?存在嘛。其實女人比男人更注重她在世上的存在。也許女人嘴上對這些東西說沒用,但在內心深處……

  • 4 # 靈蛇357

    六十歲就是個老太婆了,過個生弄個儀式還算說的過去,如果在其它方面還非要舉辦個儀式,撐面子那就是在"作",完全是浪費,如果是有權有勢的六十歲女人還非要"作",建議紀檢部門還真的去查一查。

  • 5 # 快樂人生222143257

    女姓的氣度和義表代表著女人一生的風度和魅力,女人60歲已經到了黃昏的時間,所以更應注重自己的身體,不能座下來以要座下來就再也起不來。六十為甲但願每位女姓人生健康快樂,人生美滿。

  • 6 # 使用者7732116276218

    到了六十歲,基本對金錢和物質以及虛名浮利都已看淡,她們所需要的是真心實意的相依相伴,不離不棄,儀式感每個年齡段的女人都在乎,但所在乎的內容不一樣

  • 7 # 吉祥石主

    儀式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也是利用儀式何親朋正式介紹公開兩人的關係。女人的做法代表她認真的態度和對二人關係的公開展示。

  • 8 # 麵人王

    人生的路上匆匆忙忙又平平淡淡,人生中的儀式感就變的格外的有意義,好比人生中的精華濃縮,好比人生中的精彩綻放,就象美好一瞬間的定格,值得珍藏與紀念,人生的幸福回憶也就在於此,人生的價值也許就在於此。

  • 9 # 芳芳廣場舞527

    儀式感不能講重要與不重要,因從古到今,一些生活流程都是上代留傳下來的,就60後的女人生活本分,勤儉節約,會過日子,懂禮貌,熱情好客,內心善良,當然一些必要的程式肯定要的

  • 10 # 驚鴻一瞥31

    謝邀請。儀式感對於女人來說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對方的尊重和愛。日子每天都在平淡中度過,耗費了青春歲月,這一生的價值如何體現,可能就是在特殊的日子裡,設計一些有儀式感的慶祝活動,表達對她的肯定和讚美,

    在未來的日子裡可以喚起許多美好的回憶。甚至可以為許多人在並不完美的人生中繼續努力生活提供有力支撐。

  • 11 # 見錢眼紅5月26日

    在乎儀式感的人不分年歲,這是一種生活態度!“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撒花][撒花][撒花][玫瑰][玫瑰][玫瑰]

  • 12 # 手機使用者67301806861

    是的女人都需要也喜歡儀式式感,但到了這個年齡就隨波逐流吧,在意或過份在意這種存在但又飄渺的東西反而失得其反。

  • 13 # 喬希軍

    六十歲的女人受傳統習俗影響,對一些事情循規守舊貫了,因此很注重儀式感。所以會在一些較大的事情上強調儀式感。至於儀式本身到底重不重要,這得取決於個人感受。既然有人看重,那麼也就一定有人不看重。說穿了,儀式也就是個形式,真正的生活內涵還是在於我們的積極主動,樂觀向上。因為人生的幸福是靠辛勤努力換得的,不是從天上掉下的。

  • 14 # 喵公子。@

    儀式感不能講重要與不重要,因從古到今,一些生活流程都是上代留傳下來的,就60後的女人生活本分,勤儉節約,會過日子,懂禮貌,熱情好客,內心善良,當然一些必要的程式肯定要的

  • 15 # 半夢淺笑

    法國童話《小王子》有一段對話:

    小王子馴養了一隻等愛的狐狸。狐狸說:“你每天最好相同時間來。”小王子問:“為什麼?”“比如,你下午四點來,那麼從三點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發現了幸福的價值……所以應當有一定儀式。”“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其實我們中中國人對儀式感是非常重視的。

    春節的年夜飯就是最好的證明。無論多忙,無論多遠,都要在年三十回家,與親人一起吃頓團圓飯,寓意團團圓圓,辭舊迎新!

    稍留心,我們會發現儀式感在我們一地雞毛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發獎金了,給自己買個包;

    週末了,為家人做頓可口的飯菜;

    紀念日,去看場電影;

    特別的日子,買一束鮮花;

    生日時,吃個蛋糕;

    中秋節,必須吃月餅;

    儀式感能體現我們對生活的尊重。

    儀式感能提醒我們熱愛生活。

    儀式感能表達我們內心的感情。

    儀式感能讓我們體會到溫暖。

    儀式感能撫慰疲憊的靈魂。

    儀式感能給我們前行的動力。

    儀式感能讓我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生活美好。

    美劇《絕望的主婦》裡有這樣一段話

    無論身心多麼疲憊,我們都必須保持浪漫的感覺,形式主義雖然不怎麼棒,但總比懶得走過場要好得多。

    是的,多一些儀式感,可以讓我們的生活開出花來。正是這些儀式感,最終將成為我們生命的記憶,最終讓我們懂得生命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重來一遍,你的人生會不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