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蠶豆青青
-
2 # 金哥57841484
房子價格與百姓收入嚴重脫節,政府官員不知道嗎?政府靠土地收入支撐運轉,降溫一些官員就得下臺,為了保住官位,你說會不會降溫?什麼時候政府不靠土地資源維持了!自然就會降溫的。
-
3 # 魯北小房
大家都知道現在土地越來越稀有,不論是從大城市還是到小縣城但凡能利用的土雞基本上都被開發了。
現在農村土地已經進行了確權工作,對於下一步的土地流轉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所以對於未來土地會越來越增溫。
-
4 # 海中狼2
這個問題是兩難問題,如果土地降溫了,開發商的利益更大了,如果不降溫一直飆升,房價會再一次暴漲,能買到起房的人就是這些買土地的人,工人階層更難買的起房了,如果降溫了,開發商的房價不降,反而給了開發商大力開發新的樓盤實力,受苦的還是廣大剛需者,唯一的辦法就是土地需要降溫房價也需要降溫,現在好多六線小縣城的的房價都過萬了,工人的工資還在3600到5000之間,這些剛需者何時才能買上房啊,
-
5 # 濤哥約跑
城市土地會降溫,據我瞭解好多開發商拿還要轉讓或退地。或者閒置等下家接手,農村土地有可能要熱起來,但私有不可能有可能走集體。
-
6 # yzhuo1
一線城市土地市場會降溫,也沒有多少土地了,降溫影響不大。後發展的城市還得靠土地收費進行建設,不允許土地降價。
-
7 # 玖零向上
土地市場降溫的可能性不高。隨著近年來國家工業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大,現在縣城郊區的土地開發也越來越大,尤其是近兩年從北、上、廣、深用工荒的問題上都不難看出,由於地方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就近就業,或在家創業,前幾年國家大力推進地方開發區的建設,不少地方都有企業入駐,其中不排除一些投機分子利用國家政策大肆圈錢的可能,遺留下來一些空廠房
但隨著網際網路,自媒體的發不發展,卻給在創業的一部分人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利用空置的場地做倉庫或代加工生產用地
提升了一部分地方財政的收入,減少地方損失。進而物流,快遞行業也抓緊了時機佔地建立分撥中心之類的港站。農民根據市場的需求顯著做養殖,和種植的也越來越多
政府為了加大地方的發展修橋鋪路也尤為顯著。所以土地市場還在呈現火熱的顯現。
-
8 # 使用者章魚小丸子
降溫很難。原因1、剛性需求,各項建設的需求量增加。2、房地產品的開發,地產商屯地增值。3、政府的土地經濟,推動了土地的買賣。4、中國土地面積已定,越用越少,導致土地稀缺,也引動土地升溫、升值。由此可見,土地降溫很難!
-
9 # 滄海一哮
大部分一二三線城市降溫可能性不大。我們先看幾組資料。
3月29日,杭州出讓了6宗地塊,最高溢價率363.44%,最高競拍166輪,成交總價達34.6億元;
3月29日,重慶主城3宗地出讓。融創進蔡家,成交樓面價7532元/㎡;藍光11.2億拿下空港兩宗地;
3月29日,昆明雅居樂以22.53億拿山水新城地塊,溢價129%!其中中建、新希望、融創、雅居樂、碧桂園、中海+平安、新城、Sunny城、金科、萬科、龍湖等16家房企參與競拍;
3月29日,南京樓市迎來2019年首批7塊出讓地塊,最高競拍120輪,最高成交樓面價22628元/㎡,最高總價53.2億地塊被新希望拿下;
3月29日,福州土拍開拍出讓城區宗地9幅地塊 成交總價64.18億,世茂20億連拿金山、東二環兩幅寶地,本次土拍現場競拍激烈近30餘家知名開發商到場參與。包括中輝、碧桂園、千易、保利、金科、金輝、武漢中建Bora、福州市建發、福州建工、正榮、正祥、凱森、融信、首開融僑、世茂、藍光+匯坤等。
3月28日,合肥6宗地吸引了50多家開發商競拍,不僅多幅地溢價率超過100%,最高更是達到了140%。最高競價167輪。
3月28日,重慶中央公園土拍樓面價破萬,溢價率最高達49.10%,共計舉牌120輪,新地王誕生。
3月28日,瀋陽龍湖!龍湖拍得南塔地塊,樓面價18300元/㎡,溢價率73.%, 突破瀋陽土拍歷史價格。
3月28日,成都郫都區兩宗地塊以溢價率17.74%及52.73%最終成交。
目前中美貿易戰貨幣必然寬鬆化保持內需,房地產是強有力拉動內需的行業,只不過想說愛你不容易而已。中國房地產就像一個高壓鍋一直用鍋蓋在按著,大家也都看明白了只有是否選擇時間稍晚入市而已。2019年是大基建之年,且未來5年是城市競爭極其重要幾年,哪個城市能搞來更多錢,就能在未來的城市競爭中把握更多的主動權,因此,我們會看到更多城市像杭州規劃錢塘新區一樣,更努力規劃,把地賣好。
回覆列表
土地市場各地會有不同。
隨著2018年下半年開始的房地產市場的逐漸平穩,土地市場的價格也發生了個別地方流拍的現象,要說降溫為時過早。
其一~2019年年初從各大中城市公佈的成交資料來看,有回暖現象。
其二~政府一直採取的限制土地供應量及拍賣的方式,看是為了公平維穩,實際上也是政府想繼續控制房地產價格的重要舉措。
其三~就對房地產行業而言,一些公司的不理性開發,市場定位不準,導致專案滯銷,並不影響其他公司在產品、營銷、客戶定位上做文章,而對土地的價格有著合理的預期。
總之,從總盤來看,大幅降不太可能,再說同樣一個城市的土地因為地段、學區、配套要求等不一樣,土地本身就沒有可比性。但也不排除有些城市會有些比較合理價格的土地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