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想和世界聊聊

    火燒藤甲軍減壽什麼的,完全是扯淡。

    首先說在那個平均年齡40來歲的時代,諸葛亮50多歲去世是一個很正常的年齡。

    不過如果諸葛亮多活20年,會發生什麼呢。那不妨讓我們看看諸葛死後的二十年,三國都發生了哪些事。

    首先是諸葛死後第二年(235年,諸葛亮234年去世),因為頭一年蜀國在五丈原的屯田和魏國消耗,這一年魏國關中糧食短缺,需要從其他地方調糧來度過難關。同時之前一直勵精圖治的魏明帝曹叡像換了一個人一樣開始大興土木建造宮殿,調司馬懿回朝,準備對付後方的心腹大患遼東公孫淵。

    然後在諸葛去世5年後,這幾年縱慾過度的曹叡一命嗚呼,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

    然後司馬懿再敗東吳,249年發動高平陵政變,弄死了智障的曹爽,架空了曹氏。

    然後司馬懿251年去世,司馬師即位,淮南一叛,平叛後先敗東吳,再勝東吳,於254年行廢立,淮南二叛。

    所以可以看到234年諸葛去世之後,從近的說,可能改變了五丈原之戰的結果。五丈原司馬懿是因為判斷諸葛亮快死了,才堅守不動,說白了還不是因為拉開陣勢打,真的是打不過。而諸葛亮如果不死,在關中糧食消耗的如此厲害的情況下(還被蜀國佔了一大片地方屯田),司馬懿一定不敢跟蜀國繼續消耗下去,而只要打上,可以說司馬懿是一定打不過三國的頂級軍事家諸葛亮的,那麼司馬懿一旦打輸,魏國輕則被割裂雍涼,重則被打出關中。然後傷筋動骨的曹魏一定會增兵和蜀國決戰,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就說不好了。

    如果從長遠說,諸葛亮退兵而未身死,曹魏也未必敢動遼東,那麼司馬懿將被一直耗在西線,即使曹叡死了,也未必敢調他回去輔政,那麼高平陵很可能不會發生,但按照曹爽那個智商,他搞事情幾乎是必然的,所以魏國還是要亂一下,而沒有司馬氏制約的曹爽,很有可能會把內憂外患的魏國徹底搞崩掉,而那時候諸葛亮就可以施展他的雄心壯志了,不過吳國也有個同樣有雄心壯志,還更年輕的大侄子諸葛恪,加上缺少了穩定北部屏障虎視眈眈隨時南下的遊牧民族,到時候可就真的熱鬧了,可能十六國時代會提前到來。

    所以諸葛身死,是絕絕對對的改變歷史發展的大事件,但好像又改變不了歷史的大方向。哦對了,還要補一句,曹叡開始吸毒建宮殿搞女人,也是在諸葛亮死之後,如果諸葛亮一直不死,也許曹叡也不會那麼早死,曹叡不死,再好好培養個接班人,估計魏國統一的結局變動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司馬還不可能有機會架空曹氏,曹爽這個傻缺可能未必有機會登上魏國的權力中心。

  • 2 # 史談歷史

    蜀國的命運不是由諸葛亮一個人的力量而決定的,而是各行各業的人們共同努力的結果,大國間的博弈憑藉的是各自的綜合國力,不是一個人的存在能左右的了的,諸葛亮是政府高層,再活20年,也只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也只是過客,反觀魏,後備人才濟濟,一統天下也是形勢所逼。

  • 3 # 張思遠33

    這是趣味問答,歷史有假如嗎?諸葛亮火燒甲藤兵,減壽二十年,這是迷信說法,事實也不可能存在!按問答的思路,諸葛亮再活二十年,結果有可能西蜀不會被魏國滅亡,姜維有可能成為帥才,但是阿斗不會有多大的發展,除非又一個假如,西蜀換了一個皇帝,從此強兵壯軍,西蜀統一三國,也不會有五胡亂華了!

  • 4 # 博陸山人

    減不減壽其實都難以改變大局,更不可能實現所謂的統一大業。為什麼?因為孔明發動的北伐戰爭,其性質已經演變成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更確切的說是一國對另一國的悍然入侵,根本就不是什麼討逆平叛。蜀國與曹魏相比,本來就一彈丸小國,而北伐又師出無名,豈有成功之理?以弱勝強是有條件的,孔明的條件在哪裡?

  • 5 # 文史長廊

    三國演義中,蠻王孟獲起兵十萬,侵略蜀之邊境,諸葛亮採取南征蠻方,為北伐奠定基礎,後來便發生了七擒孟獲的故事,第七次孟獲求助於烏戈國的兀突骨國王,兀突骨手下的軍士具穿藤甲,這藤甲刀槍不入。無奈之下,孔明採取火攻,三萬藤甲軍燒成飛灰。孔明垂淚而嘆曰:“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可以說孔明折壽與火燒藤甲軍沒有明顯關係,但孔明之死卻決定了蜀的生死存亡。倘若再給孔明二十年,那就是別樣風景了。

    回看諸葛亮生前對手司馬懿,其實在與他的角逐中,諸葛亮並不能算是失敗,因為諸葛亮輸的並不是計謀,而是外在阻礙因素太多。就比如首次北伐街亭失守,諸葛亮在授予馬謖命令時就一再強調街亭的重要性,怎奈馬謖不爭氣,直接把北伐的根據地丟了。以後的幾次北伐,不是糧草供應不足,就是諸葛亮被誣陷而召回。還有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親自誘敵深入,將司馬懿、司馬昭和司馬師誘入谷口,後大火燒了起來,連司馬懿自己都說要死於此,偏偏一場大雨救了他們一命。司馬懿的取勝完全在於耗,而諸葛亮自知上天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他耗不起。所以他必須在有生之年儘快伐魏,這使諸葛亮大規模、多密集的進攻,連年的北伐使民生蕭條。倘若給孔明二十年,他就不會著急,這二十年裡不但能把司馬懿耗死,而且還可以積攢兵力、養精蓄銳,一舉可成。二十年後的諸葛孔明能夠成功的原因是:後生不可畏。後期魏國的大將能真正有點實力的只有鄧艾與鍾會,但根本不是諸葛亮的對手。諸葛亮具有別的將軍不具有的特點是:兵馬可以任意調動。別的將軍都是功高蓋主,遭到罷免,而諸葛亮深受劉禪尊敬,不會出現罷免等事件,兵馬的任意調動,是其他將軍所不具備的優勢。

    三國故事,有因有果,令人回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理解《易經》中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