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紹年英雄

    東漢末年謀士郭嘉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這個人物,在曹操早年勢力中為曹操出謀劃策,定鼎北方”。

    “號稱一代鬼才”,按照我的理解為什麼郭嘉得這個鬼才之名?

    可能是因為郭嘉年少時碰見了惡鬼,這惡鬼經常禍害百姓!郭嘉一熱血青年,看見後怎麼能不管呢?當場就跟那惡鬼鬥了起來,最終經過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打贏了那惡鬼,而他也被附近的村民稱為“鬼的對手”,隨後郭嘉幫助曹操先後徵打敗張繡、呂布,之後更是在官渡大敗袁紹。

    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名聲越來越大,乾脆就有人叫他“鬼才!”

    而三國中對郭嘉的認可是蠻大的,包括後世也經常誇讚他:“鬼才(郭嘉)不死,臥龍(諸葛亮)不出”,可見郭嘉在一些人心目中的能力很強,可以跟諸葛亮相提並論。

  • 2 # 昨事今史

    謝邀,撇開演義小說不提,單從三國志來說,曹操其實當時的正統,因為漢獻帝在他手裡。我個人是很喜歡曹操的。曹操說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由此可見曹操穩定了北方是整個三國故事的核心,而且整個三國赤壁之戰之前的主角其實是曹操,但是由於三國演義的醜化導致了世人皆看錯曹操。也是有點悲呼。

  • 3 # 胡侃解密三國

    因為曹操是主角之一啊!很多人講三國有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但是還有奸絕曹操。

    雖然號稱三國,但實際上是一大國對兩小國。即便從之前算起,官渡之戰後曹操奠定了當時天下第一大勢力,既然成為了第一,那要求就提高了,曹操的目標就成了統一全國,這樣的話,曹操就成了天下其他諸侯的共同敵人。既然是天下公敵,那無論哪一方都不可能繞開曹操去談事了。為何總被提起呢?

    首先,要看提三國提的是誰,和曹操有無關係?

    有句話叫:說曹操曹操到,但是提起三國曹操更像是陰魂不散,從曹操出場,幾乎所有天下大事都和此人有了關係,掙不脫,甩不掉,小到宮裡的一個小小太監,大到三公皇帝,無一不和曹操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本來一些和曹操並不接壤的諸侯是可以不跟曹操有關係的,但是一個十八路諸侯會盟,把這些人都跟曹操扯上了關係,所以真的擺脫不了啊!本來還有一個特例的,就是遠在交州計程車燮家族,終曹操之世也從來沒有到過那裡,但是還是因為其他事有了關係,因為曾經有兩個得罪了曹操的人逃難跑到了交州,按理說不是啥大事,人家都跑到越南了,可以不計較了,但是曹操認死理,硬是強迫士燮交人,士燮與世無爭最終還是聽了曹操的,被送回的兩個人被曹操斬首。

    其次,看下提三國提的是什麼事,是否和曹操有關?

    但是也很不幸,陰魂不散曹操再次上線,曹操生前,甚至包括死後一段時間,大部分事件都和曹操逃不了干係。看下當時的割據諸侯,董卓、袁紹、劉表、劉焉劉璋、袁術、公孫瓚、陶謙、劉虞、呂布、劉備、孫堅孫策孫權父子、張楊、張繡、臧洪、張邈、劉繇、王朗、馬超、韓遂、張魯等人,哪一個能和曹操撇清關係呢?那發生的事件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與其說“說曹操曹操到”不如說曹操怎麼哪哪都有你啊!

  • 4 # 歷史展護衛

    曹操是三國時期最具代表的人物,可以說沒有曹操,三國的歷史將重新改寫。我從以下幾個觀點來說說。首先在政治方面:對內他討董卓,剿黃巾,誅袁術,滅呂布,定袁紹,平張繡,伐劉表,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最終統一了中國北方,之後採取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他推行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官賣制度,對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經濟的整頓起了積極作用。同時穩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使當時北方的百姓免遭戰火,為三國的最終一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軍事方面:曹操又是一個軍事家,他精於兵法能征善戰,著有《孫子解略》,《兵書摘要》等書作,對後世均產生了深遠影響。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不但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而且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

    在用人方面:他用人唯才,不重虛譽,選用的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他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不容許臣下有結黨行為。提倡廉潔,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所舉之人,皆清正之士。

    在文學藝術方面:曹操的詩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樂府詩體。《觀滄海》《短歌行》《長歌行》《龜雖壽》等著作均是傳世經典,對後世文學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曹操在文學上的功績,還表現在他對建安文學所起的建設性作用上,建安文學能夠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的背景下得以勃興,同他的重視和推動是分不開的。事實上,建安時期的主要作家,無不同他有密切關係。曹丕、曹植是他的兒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託庇於他的蔭護。

  • 5 # 小史微課堂

    我上初中的時候有一個歷史題,問題是下列那個人物沒有出現在三國:

    A曹操 B曹丕 C劉備 D孫權

    很顯然答案是A,這只是一個小插曲,下面看內容。

    曹操他結束了袁紹、袁術、陶謙、呂布、馬超、韓遂等人的割據,使得中國北方得到統一,並且他打擊了匈奴、烏桓、羌等少數民族對中原的入侵。至於他對皇帝則是是漢皇室在軍閥混戰時期有了一個安身立命之所。

    所以曹操在三國是有排面的人,加上三國演義對曹操的描述更體現曹操的足智多謀,老奸巨猾,形象非常到位,使每個人差不多都不會忘記曹操的。

  • 6 # 山中路過

    曹操將漢獻帝掌控手中,奉天子以令不臣,僅此一項,就取得巨大政治優勢,其它諸侯都要矮半截,只能圍著曹操轉,曹操成為邁不過去的坎。你說不提曹操,提誰呢?

  • 7 # happy1747943

    曹操在後漢時期不是草根的代表,雖然沒有袁紹富貴,但高出劉備很多,靠各種陰謀手段和旡底線的人生理念(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成為較強的軍事集團代表人物。他時刻都想代漢統一全國,雖然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墓漢(但他的兒子曹丕卻完成了)。與他鬥爭一生的劉備(包括蜀漢集團,江東孫權集團),一直鬥爭到最後未分出勝敗。曹魏集團雖完成了代漢,也很快被司馬家族所滅,所以,在《三國演義》這段歷史上多人對曹操評價不高。

  • 8 # 我是大壞蛋7號

    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三國時期,曹操的禮賢下士直到今天還為人稱道,他在建業初期到後期,官渡之戰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他先後收穫了被他稱為“張良”的荀彧以及才華出眾的郭嘉,他們都被曹操的人格所折服,先後從袁紹那裡來投奔他;再之後,跟楊奉作戰時,他得了徐晃;攻打徐州,他從被俘人員中挑選了張遼;在關渡之戰中,把張郃弄到手,這些人都為曹操出謀獻策,立了大功,這些人都成了他的骨幹力量。曹操三次出榜招賢,招了許多人才。

    而實際上三國之間的爭霸就是人才之間的爭霸,人才之間的鬥爭又演變成軍事戰爭的基礎推動力。現代社會上也是如此,只是許多人的才華不能再被人發現,從而埋沒了,大家是在為沒有伯樂而感懷。

  • 9 # 日行半步

    說起三國,魏、蜀、吳三足鼎立,曹操是曹魏政權的創立者,自然無法避開的一號人物。

    從討伐黃巾軍起,曹操一路徵殺董卓、呂布、袁術、袁紹、張繡、劉表、劉備、孫權等等三國時期大小軍閥,未曾停歇,直接或間接推動歷史程序的演變。甭管他是治世之能臣,抑或亂世之奸雄,曹操終究還是三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在國家治理方面,特別是蕩掃袁紹集團之後,大力發展屯田制,恢復教育等都為曹魏政權打下堅實基礎,整個三國時期曹魏政權始終是最強的,曹操這些政策功不可沒。

    而且,曹操還是一個文藝青年,攻城略地之餘高歌一曲:人生幾何,對酒當歌……留下不少名篇,也是當時文壇的重要角色。

    再有,經過宋明評書藝人的演說與推廣,就是未曾識字的婦女小孩,也都對曹操有所耳聞。俗話說:老不看三國,少不讀水滸;說曹操曹操到……諸如此類的俗語已然融入了老百姓日常用語中。

    所以說三國,哪能少了阿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股權激勵要比薪酬績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