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山秀才

      《史記》有載,秦王欲伐楚,問在滅燕之戰中表現不俗的“年少壯勇”的李信,需要多少人馬,李信說二十萬足矣;問老將王翦,王翦說“非六十萬人不可”。六十萬人什麼概念?有學者估計,秦統一六國後,全華人口也就在四千萬左右,何況還在統一過程中的秦國。加上當時軍隊一走一兩年,後線糧草供給又不能斷,的確對於當時的秦國來說,六十萬算得上是押上秦國的國運了。所以,秦王很不高興,沒有采納王翦的建議,派了二十萬大軍給李信去伐楚。最終結果大家都知道,李信兵敗後,嬴政不得不請王翦出馬。

      歷代楚王皆以開疆擴土為己任,到莊王時期已有“問鼎天下”的實力,大敗晉國成為春秋霸主;直至戰國楚威王時期,楚國共計滅國40餘個,是滅國佔地最多、七雄中領土最為廣闊的國家,更號稱“甲兵百萬”,諸侯莫不敢掠其鋒芒。

      論土地,楚國更廣袤;論人口,楚國不會輸;論兵器,楚國冶鐵業發達;論將才,秦有王翦,楚有項燕;論地形,楚國多川澤,秦地處西北,多習慣陸地作戰;論民風,秦人彪悍,楚人也有的是血性男兒。不論從哪方面來看,楚國都是一塊“硬骨頭”。甚至需要出動張儀去楚國又騙土地又搞離間,最後又俘虜了楚懷王,趁著楚國大亂,群龍無首之際,發兵攻楚。

      就算這樣,秦攻楚,都傾盡了全國之力。

  • 2 # 貓叔說歷史

    我是貓叔,很榮幸為您作答。

    第一,楚國幅員遼闊,擁有很大的戰略縱深,想要完全佔領,當然要頗費一些周折。

    進入戰國之後,楚國的面積一直位居各國前列,楚懷王即位時,楚國已經西至巴蜀,東到大海,南達湘贛,北抵齊魯,國土之遼闊,令人羨慕。有著這麼大的領土,這麼廣的戰略縱深,以當時的交通技術來看,想要滅亡楚國,談何容易,何況,楚國的政治中心地處楚國腹地,經得住戰爭的考驗。

    第二,楚國久居荊蠻之地,長期處於擴張狀態,民風強悍,戰力較高。

    這個其實比較好理解,哪個國家創業比較艱難,哪個國家的戰鬥力就會比較強悍。秦國與西戎雜居,為了生存,必須保持戰鬥狀態,於是造就了秦人的強悍戰鬥力。趙國地處北陲,與遊牧民族長期作戰,保持了強壯的體魄和堅韌的性格。同理,楚國與南部蠻族長期作戰,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自然也會保持著戰鬥能力,所以,民風比較強悍。後來那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是出自於此,這樣的國家自然比較難啃。

    第三,楚國是分封制的忠實粉絲,比較完整地繼承了分封制的優勢。

    有些人把分封制黑得一無是處,這是不對的,這種體制既然存在了好幾百年,肯定有它合理的地方。楚國雖然地處南部,但對分封制情有獨鍾,這一制度幾乎貫穿整個楚國曆史。

    分封制嚴重挑戰了中央集權,很不利於整個國家戰力的整合,但也有一定好處:避免了國家軍事力量被全數殲滅。也就是說,楚王只是貴族的領頭羊,並不是唯一的力量,這就是白起能夠在鄢郢之地聚殲大量楚軍後,楚國依舊可以存活那麼多年的原因。因為楚國貴族手裡還有令人不可忽視的力量。

    這種體制,弊端明顯,但卻比較難以覆滅,就像蛇,死而不僵,所以,滅楚費勁也在所難免。

    第四,楚國經濟實力不容小覷,能夠支撐久戰。

    很多人印象中,楚國地處南蠻之地,又多山、潮溼,應該比較貧窮。但事實上沒有這麼簡單,楚國雄居漢水流域、長江流域,發展農業的條件還是得天獨厚的。正所謂“湖廣熟,天下足”嘛,楚國經濟實力還是雄厚的。

    戰爭拼的就是經濟,尤其是持久戰,長平之戰,趙國最終敗北,就是因為底子薄。楚國家底厚,經得起折騰,所以,能夠久戰,自然比較難對付。

  • 3 # 鄭左標

    楚國地處南蠻之地,多山,又潮溼楚國雄居漢水流域,長江流域農業發展還是很有實力的經濟好了,戰爭拼的是經濟,尤其是長期作戰,如長平之戰,趙國最後以失敗告終,就是因為經濟跟不上,在說楚國為了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間自然也會保持著戰鬥能力,民族比較強悍,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是如此,所以當時楚國是最難對付的一個。

  • 4 # 本來身份證就是尹新橋

    晉文公,秦穆公,宋鑲公,齊桓公,楚莊王是戰國中的五霸。晉分魏趙韓後,楚國就是二號大國。地理位置不比秦差,唯楚有才,同樣厲害。加上路途遙遠,所以也難攻下。

  • 5 # 酒後看歷史

    讓人感覺楚國是秦國統一六國最大阻力的原因,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楚國的面積在當時是最大的,征伐起來費時費力,所需動用的人力物力極大。

    第二、楚國玩的也是分封制,地方首腦全是一幫皇親國戚,面對外敵時對於國家的忠誠度較高,更容易形成合力,這在滅楚之戰後期表現得尤為突出,王翦率六十萬大軍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把楚地所有勢力掃了一遍,這才吞併了楚國。

    第三、戰國七雄中和秦國仇怨最大的不是楚國,但最恨秦國的卻是楚國,最大的原因應該是楚懷王與齊聯盟後率兵攻秦,卻因張儀欺騙,不但沒撈到任何好處,還把盟友齊國徹底得罪,等楚懷王再次攻秦時,秦國使者又說服了韓、魏出兵伐楚,最終楚懷王大敗,還丟了漢中,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最奇葩的是楚懷王最後居然被秦國騙去軟禁,鬱郁而死,一國國君被人戲耍,甚至囚禁到死,楚國上下對秦國恨的咬牙切齒。

    第四、楚國境內多江、河、水澤,楚人善於水戰,不利於秦國的騎兵和步軍。

    正是以上各種因素累加才使楚國成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最大阻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魏國滅亡,中原地盤吳國和蜀國將怎樣瓜分?